小說《蜜汁燉魷魚》裡有一句話:給彼此留一線餘地,才是人和人的安全距離,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普通人的關係。這句話說其實就說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的問題。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
因為是朋友,隨便用你的東西不打招呼,借錢不還,你要就說你不仗義。
因為是同事:開過頭的玩笑,打探別人的隱私,搞不清上下級之間相處的禁忌。
因為是父母,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以“為你好”之名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做事。
這些就是邊界感不清造成的。沒有邊界感的人往往都是因為聽不懂“弦外之音”,看不到“隱性規則”,get不到“欲言又止”。所以才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窒息時刻。邊界感也是良好關係的保鮮劑,那麼,各種關係中怎樣保持正確的邊界感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邊界感”的話題。
- 再好的朋友也不能走得太近,人生如尺,必須有度。
英子和欣欣曾經是我的同學中形影不離的一對好閨蜜,兩年前她們友誼的小船突然翻了。
曾經他們兩人的關係也被同學們羨慕,她們相互關照,她們倆親密無間的身影總是一同出現在一些社交,娛樂,家庭,朋友聚會等場合。
英子經常會住在欣欣家,英子有晚睡的習慣,每次欣欣和老公都得陪她很晚。平時欣欣有什麼活動都是英子陪她應酬,欣欣有時喝多了也是英子照顧她。欣欣和老公過的一些特殊紀念日也總邀請英子到場,和她一起分享這份時光。
也正是因為兩個人走得太近,彼此性格的弱點和觀點不同逐漸暴露,相互的不滿也逐漸增多,終於因為一件小事的分歧鬧翻了,英子覺得這麼多年犧牲了自己的時間不離不棄的陪伴和關心不被理解,而欣欣覺得英子單身多年,是她為英子開放了自己的社交圈,還共享了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空間陪英子,她卻不懂感恩。於是導致了曾經純真的友誼如今傷的無法修復。
英子和欣欣的案例告訴我們,再好的友誼,如果沒有了合適的距離,進退失據,就是一種災難。人生如尺,必須有度。正如三毛說:“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 親密關係中,不以“愛”之名傷害對方才是最好的愛。
前段時間一條新聞讓人痛心,上海的一位14歲女孩,因受到來自父母家庭的創傷,留下一封遺書後,生無可戀的從窗戶一躍而下。在她3頁紙的遺書裡,控訴了父母對她嚴苛的要求,在稍不如意的成績面前,父母給予她的是“最骯髒的辱罵”,甚至拳腳相加。他的遺書中有幾句話這樣寫:
“你們愛的不是我,是衝進班級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級前三十的我,是考到滿分的我,你們心目中的完美女兒,我達不到”。
“我是帶給你們榮譽的人,是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這段話真是字字含淚,有多少父母打著“我們是為你好”,的旗號,讓孩子從此失去了做自己的權利。
在《奇葩說》中,傅首爾講過一句很扎心的話:
我按照母親制定的“完美人生計劃”走到現在,最高興的是我媽,不是我。
在親密關係中,即便是父母也要懂得:父母的邊界感決定了孩子的幸福感。
- 職場中,人與人保持距離交淺勿言深。
電視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是一位公司的小領導,她特別信任助理小金,平常二人也以姐妹相稱。童文潔作為部門的副總,嘴巴太厲害,得罪了不少人。
童文潔在小金面前隨意發洩對主管的不滿,也不怕小金告密,她還把自己懂的業務也傾囊相授。沒想到小金不但沒有感激她,反而在背後反咬一口,還在朋友圈曬加班,主動接近領導,在童文潔休假回來後,她信任並培養的助理小金居然一躍成了她的上司,她卻面臨著被裁員的處境。
其實在職場裡像童文潔和小金這樣的人並不少見,這裡童文潔的錯就 在於沒有明確自己有權利,建立個人邊界,交淺言深了。
三毛在散文《簡單》裡說: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擔。
“我不多說無謂的閒言,這使我覺得清暢。”
所以說,邊界感對於職場人來說非常重要,它是處理好人際關係並且保護自己的一道屏障。
李雪在《有限責任家庭》中寫道:
“一個真正自信、活出自我的人,與他人的關係模式是‘你好,我也好’,雙方彼此陪伴,同時又各自精彩,或許從外在成就上看有高低之分,但依然彼此尊重、欣賞,都能綻放自己的活力。”
因此,我們要清楚自己在充當不同角色中的邊界感,做到遠而不疏,近而不入,還要懂得:
最好的關係,不是不分你我,而是親疏有度。
最好的感情,不是糾纏不清,而是濃淡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