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運動具有獨特魅力。一方面,徜徉在山地、白雪間,能夠獲得視覺享受;另一方面,人們可以透過利用環境和工具,體驗風馳電掣的感覺和挑戰極限的快樂。不過,冰雪運動的健康隱患要遠遠高於普通運動,這就需要我們提高預防意識。對此,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骨三科(關節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王冉東帶來溫馨提示。
01 提升預防意識
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者,都不可放鬆警惕。初學者要選擇合格裝備,認真學習基本動作和操作;有一定基礎者切不可忽視熱身,運動時注意保持與其他人的安全距離,平時加強體能和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在外出運動之前,可以準備好常用外傷藥品,如雙氧水、消毒棉籤、創可貼、無菌敷料等。
02 裝備護具合適
過大、過肥的服裝容易影響運動,甚至可能發生絆倒,導致外傷。冰鞋等裝備也要儘量合腳,過緊容易因摩擦導致不適,過鬆有可能導致腳腕在鞋中晃動,不利於身體穩定。 此外,手套、護膝等護具也應配備,身上儘量避免攜帶鑰匙、髮卡、手機等硬物。
03 保持正確姿勢
天冷時,人的身體更容易僵硬,因此運動前需要熱身,將肢體的各個關節活動開。運動姿勢一定要正確,以滑雪為例,應當將膝蓋稍稍彎曲以降低重心,還要學習正確的摔倒姿勢——迅速降低重心,向後坐,避免頭朝下,以免發生翻滾。
04 妥善處理傷口
冰雪運動發生外傷的機率要遠遠高於夏季運動,而且嚴重外傷較多,有時會是複合性損傷。 滑雪時,雙板往往容易損傷膝關節,單板容易損傷肩關節和脊柱。滑冰則容易損傷膝關節、踝關節和髖關節。此外,高速撞擊也會引起區域性磕碰傷,常見部位為膝關節、小腿、肘部、手等部位。
(1)磕傷,面板無破損,肢體或關節活動自如。
這類情況有很大機率出現青包或紫塊。首先,對傷處進行冷敷。可以用毛巾浸冷水或用毛巾包著冰袋,敷在受傷處。冷敷可以減輕疼痛,有利於皮下出血迅速停止。
切忌早期熱敷傷處。磕傷部位出現青包或紫塊其實是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因為面板表面沒有破損,所以血液淤積在皮下。早期熱敷會加重出血,使淤血越來越多,加重症狀,建議48小時後再熱敷。此外,也不要隨意按摩傷處,以免加重出血,倘若存在骨折情況,還可能使骨折移位,加重症狀。
(2)磕傷,面板無破損,肢體不能活動或活動受限。
此時,可能存在骨折或韌帶損傷的情況,傷者不可隨意活動,要用支具、夾板或石膏固定肢體後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果是從高處摔倒,肩、肘部著地後出現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時要小心肩袖損傷或肩關節韌帶等結構的損傷,如果症狀持續未見好轉,則要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頸部,胸背部,腰背部疼痛,特別是出現肢體無力、麻木,或出現放電感覺時,絕對不能扭動脊柱,搬動時也不可採用兩人抬舉患者的動作,最好用滾動的方法搬運患者,如果條件允許,要用頸託或支具固定後及時就醫。
(3)擦傷,面板有破損,但不深。
滑行摔倒後,面板常出現輕微破損,有時還有少量滲血。雖然傷口較淺,但因有表皮損傷會痛感明顯。
這時,首先應該清潔傷口。傷口存在被沙粒、泥土、草根、冰雪水等汙染的可能性相當高,要立即用雙氧水(也可用白開水或純淨水代替)沖洗乾淨,以免感染。之後,適當使用外用藥。碘酒、酒精對破損的面板刺激性較大,會加劇傷者的痛苦。因此,家中可以常備一些刺激性很小的碘伏,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外塗傷口。
對輕微表皮擦傷,上述處理就足夠了,不必用紗布包紮,也沒必要貼創可貼。不過,傷口結痂前要注意避免沾水,以防感染。
(4)擦傷,面板有破損,傷口較深。
如果傷口較深,出血較多或傷口汙染嚴重,不能清洗乾淨,此時可以貼上創可貼或者無菌輔料保護傷口,儘快去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