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乒乓球高手,必須要過11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雖是經驗之談,卻有指導價值。
1、眼不盯球(應該是:盯球)
表現:有點類似打保齡球,眼睛注視要打的落點,而不是盯著來球,無法觸到來球合適的部位,造成打飛或下網。
應該:注意力集中,眼睛盯著球,判斷來球的方向、落點、旋轉、力量、速度,根據這些作出處理方法(拉、打、擺、搓、帶、挑、推)。
2、手法僵硬(應該是:放鬆)
表現:見來球先抓緊球拍再觸球,老找不到吃球的感覺,手感很差,失誤異常。
應該:球拍觸球前全身該放鬆,尤其是手臂和手腕,只有當拍觸球時瞬間用力,隨後再放鬆,放鬆、用力、再放鬆,搏擊才有力。
3、兩腳不動(應該是:移動)
表現:打球時姿勢固定,先伸手後移步,兩腳基本不動,經常是球撞拍而不是拍打球。
應該:打球姿勢根據來球落點的預判合理移步,並步、跨步、交叉步等,直至擊球、還原均要協調有序。
4、節奏混亂(應該是:快慢)
表現:打球節奏不注意,應快不快,該慢不慢,感覺很彆扭,追求單一性,常常出現莫名其妙的失誤。
應該:打球要有節奏感,有快有慢,有打有拉,有重有輕,有高有低,有遠有近,有左有右,有緊有松,節奏是合理性的具體表現。
5、判斷失誤(應該是:準確)
表現:對來球的旋轉不善於判斷,不時出界或下網,特別是吃發球,這是最影響信心的。
應該:對來球的動作、力量、弧線、快慢、落點、旋轉的強弱等特點迅速做出判斷,決定回球戰術。
6、還原緩慢(應該是:快速)
表現:打完一球后停頓看球落對方球檯後再還原,甚至打完就站著等下一球,結果往往疲於奔命。
應該:打完球后快速還原,進入有效相持,牢牢掌握主動權。
7、觸球借力(應該是:發力)
表現:擊球主要靠借力還擊,是用拍碰球,而非打球,很少主動發力擊球,容易吃轉。
應該:大多數球要主動合理發力,越是怕旋轉而去碰球,越是失誤。只有衝擊上旋球可適當借力回擋,即使是左推右帶,也是一種發力。
8、發力不當(應該是:巧力)
表現:對來球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知道發力猛衝,以為只要用力就可以把球打死。
應該:發力合理,適量、巧勁、暴衝,分別對待,當重就重,當輕就輕,當厚就厚,當薄就薄,合理使用。
9、發球隨意(應該是:認真)
表現:發球比較隨便,還沒站好位就出手,不講究策略,缺乏變化,容易失誤或被對手看透。
應該:發球是球在自己手上,千萬別急,想好再出手,發什麼球,準備怎麼回擊或怎麼銜接,要做到事先有數。
10、三板無備(應該是:銜接)
表現:發球前沒作想好第三板的準備,對方回球後才急忙應對,喪失主動權。
應該:發球前就想好發球後下一板的銜接,一切要有利於下一板的主動得分。
11、相持急躁(應該是:鎮定)
表現:相持球(包括接發球)的處理上,過於急躁,特別是對小球的處理,未準備好就急於出手,顯得沒章法。
應該:相持中不急不躁,鎮定自若,放鬆肌肉,心靜如水,靜中制動,忙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