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三十三卦。遁者,斂藏之義。卦德上乾健、下艮止,健本於止,以止用健,有健而不輕自用,故謂遁。此卦艮下乾上,下下卦。
《象》曰:“天下有山,避,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寓意是錯過機會後,不要著急,而是要靜觀其變,從容自如,等待新的時機出現。
1.遁卦與哪位歷史人物最有淵源?
遁卦為戰國孟嘗君田文所佔得。公元前299年,孟嘗君為秦昭王所囚,準備回國受阻,此時孟嘗君佔得遁卦,後得雞鳴狗盜門客之助,進白狐裘,度函谷關,最終脫險。
2.《南史》中有何關於遁卦的例子?
在占卜中,“天山遁”卦代表著退避,是百事不利、益於退止的卦象。得到此卦的人容易有很多煩惱,常因思慮不周而犯錯,因此如果能借助長輩或親人的智慧,就能得到助力。雖然此卦有百事不利之象,但此乃先處於艱難,最後才能得到亨通的卦象。因此如果是在艱難的時候得到此卦,就意喻著艱難即將消散。如果是卜問即將終止之事,也是吉利的。
《南史》中記載了一則與“天山遁”卦有關的例子。南北朝的梁代,有位著名的隱士叫做阮孝緒,有一天精通易的張有道見到了阮孝緒,就說:“你的外表確實是隱士的高潔之象,但我不知道你的內心如何,我來給你算一卦。”於是他起卦,得到了遁卦,其動爻為上九。於是張有道對阮孝緒說:“你果然是真正的隱士。”
遁卦的上九爻有爻辭為“肥遁,無不利”,就是退隱山林,沒有什麼不利的意思,這是利於隱於山林的卦象,正代表了阮孝緒是真正的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