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元旦跨年我是在美國亞特蘭大度過的,二三十個人聚在一起吃大餐、跟著電視晚會倒計時跨新年,然後去室外放煙花,非常熱鬧,4歲的外孫女小啦啦見到五六位同齡人,早已把父母和外婆都忘了,在偌大的莊園裡“雞飛狗跳”。因為來自不同種族,小孩子交流勢必用英語。有一位外婆和我一樣是國內來的,她對她的第三代不會說中文有點焦慮,一有空就開啟手機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中文兒童歌曲,給小朋友“洗”耳朵。
在異國他鄉,臨近春節,反覆聽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起先我嫌太吵鬧,後來卻聽出了絲絲悲涼。到我這個年紀,媽媽健在的已是少數,還由於老房子搬遷等原因,精確地說,孃家這個概念已不復存在。當女兒的人一旦沒有了媽媽,失去了孃家,春節還有多少存在的意義,從年初一到年初五,本該去父母家拜年,走東家跑西家互相串門拜年,而如今,兄弟姐妹遙看孃家的方位會不會彷徨失落。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太淡,我感覺最重要的是失去傳統親情凝聚的節慶方式——大家庭聚會。
每到春節,張姐與我有同樣的失落,母親與孃家都不復存在,好在她性格爽朗,又是家中的老大,在大家庭微信群中往往一呼眾應。已經連續很多年了,她總是早早就呼喚大家報名參加春節聚會,協調時間,訂下飯店,如果沒得到迴音,她會一一詢問,有誰偷偷安排春節出去旅遊,總會被“揪”出來,鞠躬作揖,阿姨娘舅地求多多原諒。張姐的媽媽去世後留下不大的一筆錢,那麼多孩子分不到多少,索性留著每年大家庭聚餐買單。
張姐安排的飯店是上海人中口碑好,價格實惠的餐廳,大包房。社會上傳言很多年輕人春節不願意回老家,怕被問學習成績,問工作,逼婚逼生娃,甚至做出租男朋友回老家的出格事情。之前幾年,張姐家的大聚會上確實會出現那樣略顯尷尬的局面,有外甥外甥女一聽那些“親切”的提問臉色頓時不好了,他們的父母也神色僵硬,影響了春節聚會的氣氛。後來張姐變聰明,也想通了,她說,人際關係要想保持融洽,給人空間很重要,每個人都有不想讓別人觸犯的禁區,哪怕再親密的關係,父母、夫妻,更不要說表親之間,不能仗著自己是長輩,粗暴干涉別家的內政,貌似善意背後說不定就是窺私心與比較心。
去年春節大聚餐,吃喝到酣暢時分,張姐的妹妹提出,今天我們大家來玩個脫口秀,說一說自己在過去的一年中有哪一件最令自己高興的事。話音剛落,三姐說,自己喜歡手工做首飾,花了很多金錢與精力,集了不少作品,去年在外甥女幫助下,拍攝、設計排版、印刷,出版了一本作品集,自己很滿意。三哥說,自己喜歡寫部落格,有一篇轉發到“知青部落”,點選率達到了一萬多,他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外甥女說,自己喜歡做食物,外出學習學會了做養生阿膠糕,純手工無新增味道又特別好,包裝精美,現在很多朋友問她定製,冬季特別火,忙得不可開交。外甥的兒子聽著也耐不住舉手發言,他學校送他去參加市裡一個數學比賽,他們團隊得獎了!大大的圓臺面上,各位爭相發言,互相祝賀,氣氛熱烈。大哥屏到最後,說,你們有誰跑遍全國二十幾個省市旅遊的!大嫂“吃吃”笑著撲倒在桌面上,指著大哥說,你你,太凡爾賽了,沒有人要與你比,平常心一點好嗎?!
大年初二,大家庭聚會熱鬧有趣,嚴寒、疫情都被擋在屋外,平安、健康,一年又一年。(孔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