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由於澳門是連線中西文化的特殊地帶,因此當時許多富商富豪都在澳門定居。李秀文的祖籍雖然是在廣東東莞,但她卻生活在澳門。在當時,她的家庭在本地十分富裕,名望很大。
她一出生就集寵愛於一身,從小就接受高等教育,她在中學時期就讀於執信女子中學,這所學校名聲很大,是孫中山先生紀念革命家朱執信創辦的,能來到這所學校的大都非富即貴,所以可見其父親李少村對她的培養和重視。青年時的她就已經顯露頭角,氣質出塵脫俗,由於出眾的外貌在執信女子中學更是有“校花”的稱譽。
一眼萬年
作為富家之女,李秀文從小就接觸上層社會的圈子,琴棋書畫更是樣樣精通,知書達理儀態端莊。而作為豪門的千金,本應該尋一門安穩的婚姻,但她卻始終對愛情有著嚮往與執著。在她的世界裡,葉挺便成了她安穩的生活中一抹靚麗的色彩。
李秀文的父親李少村和憲兵部隊的李章達是摯友,而李章達和葉挺是戰友加知己,二人關係極好,葉挺還時常去李章達家中做客。
有一次他到李章達家中暢談時,無意瞟見門外一個年輕的姑娘正在和另外兩個孩子玩耍,葉挺的眼神不自覺的飄向那舉止優雅身著白衫綠裙的姑娘,而姑娘也時不時向屋內看來,兩人霎時目光相遇,姑娘羞赧不已,通紅了臉趕緊低下頭。
正是這一眼,正是這趕緊低頭的動作,撥動了葉挺的心絃,此時他已被這個看似羞澀內斂的姑娘深深吸引了,而這個美麗的姑娘就是李秀文。
事後經過李章達的牽線搭橋,兩人很快熟識,在接觸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彼此一見如故,情投意合,相見恨晚。胸懷大志的葉挺沒有上流社會的浮華,彼時正值青年,雄姿英發的葉挺因為經常捨生忘死出入沙場,身上有一股英勇之氣,這讓十七歲的李秀文佩服不已。
而身為大家閨秀的李秀文也沒有豪門之女的囂張跋扈,憑藉出色的外表和優雅的談吐,也讓二十八歲的葉挺心動不已。
年齡的差距並沒有阻擋他們墜入愛河,兩人相互約定,共同成長。葉挺也深情發誓:“我葉挺此生,絕不會向第二個人求婚,你與我同生共死!”
可時局動盪,婚後的生活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浪漫美好,迎接他們的是猛烈的暴風雨。
情比金堅
婚後的生活與想象中的相比卻是落差很大,李秀文並沒有過上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而是陪著葉挺一起南征北戰,這和她婚前身為大家閨秀養尊處優的生活相差巨大。但李秀文從不抱怨,也從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她甚至早早就留下了自己的遺書,身為革命者,就不能怕為了革命而犧牲。
在葉挺就任新四軍軍長後,由於當時條件艱苦,軍費和物資急缺。李秀文為了全力支援丈夫,在家裡說服父母,將剩餘的資產全部無償捐獻,又輾轉各處,和朋友借了一些錢,為的就是在經濟上全力支援葉挺的新四軍。李秀文又託關係從香港購買了大批手槍,因為物資龐大她不放心,便親自押送武器送往皖南,送往新四軍抗日。
1941年,皖南事變,李秀文得知葉挺被捕,她為了見到葉挺,到處花錢打點託關係,使得原本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但她從沒有放棄。蔣介石也利用李秀文來規勸葉挺投降便同意她去探望,但再次見面的夫妻,卻讓彼此更加堅定,李秀文也始終堅信葉挺會被釋放。
李秀文跟葉挺說她會照顧好孩子們,讓葉挺不要掛心,身邊的朋友們也都在救濟她,她會和葉挺堅持到最後,迎接勝利的到來。而這無疑是給了葉挺一劑強有力的定心針。兩人心心相印,發誓不管什麼事情都要一同去面對。
芳名永存
在1946年,對丈夫朝思暮想的李秀文終於得到了地下黨組織送來的訊息:葉挺出獄了!在葉挺被囚禁的這五年零兩個月裡,她和他一直等待著這一天。葉挺出獄時,仍然穿著他新四軍的舊軍衣,回到了重慶代表團的住處。李秀文也迫不及待地想去跟丈夫團聚,簡單收拾了行裝,趕往重慶。
抗戰勝利了,葉挺自由了,看似一切都向好的地方發展,但災難偏偏來得如此突然。
同年4月8日,葉挺一家和王若飛、秦邦憲、鄧發等革命者一同飛往後方延安。奔波半生,本以為日後終於可以和丈夫葉挺過著粗茶淡飯,相夫教子的生活來安穩度過餘生。
可天有不測風雲,在飛機到山西省興縣的黑茶山時,突遇濃霧使得飛機失事,機上人員全部罹難。而在延安的同一時間,毛主席、朱老總等人都在等著葉挺他們的到來。可要等來的人們,卻永遠地留在了黑茶山上。噩耗傳來,舉國上下,萬分悲痛。
遇難那天,李秀文39歲,葉挺50歲,他們從此,再也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