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民網報道,農村土地迎來“大改革”,目前土地有償退出試點範圍已經超過100處。相信距離全國推行不再遙遠,農民們要做些做好準備。
閒置土地和宅基地出現
早年,國家將重心投放到鼓勵城鎮快速發展,從而吸引了大批農村人口湧入城裡。有人聽聞城裡工作工資高,於是背井離鄉去打工賺錢。有的人則去了大城市裡創業,闖出一番天地後索性就在城裡買房定居。包括農民的子女,大部分在畢業後留在了城裡工作,日後成了家肯定是要在城裡安家的。
如此一來,農村人口紛紛湧入城裡,導致農村地區出現了大批空置房和土地,形成了浪費。後來不少農民將閒置的土地承包給一些種植大戶或者是企業,然後每個月或者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閒置土地的問題解決了,但那些長期空置沒人居住的宅基地,一直沒有想到辦法解決。
土地有償退出試點逐步擴大
在這樣背景下,國家推出了農村土地有償退出機制,並開始在多個城市展開試點。第一批試點城市包括北京、山西等24個地區。接著,國家擴大了試點規模,天津、內蒙古等34個地區加入試點範疇。截止到當下,全國試點範圍已經超過100處。
相信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很快會迎來國家正式推行,農民朋友要早做準備。由於政策還未正式落地,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標準,每個試點城市的補貼費用是不同的,主要還得看當地的經濟水平以及人均收入。
四川內江補償標準是如果是永久性退出,每畝地每年的補償大約是一千元,補償時間共計30年;如果是長期退出每畝每年的補貼是850元,時間是14年,是一次性付清。武漢黃陂區的標準是每畝一次性補償43050元。由此可見,每個地區賠償標準有著明顯差異,計算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這也是到現在政策依然沒有正式落地的主要原因。
如今不少農民開始糾結,是否要參加土地有償退出,有的人僅僅是到城裡打工,並不是一直呆在那裡。還有部分農民是孩子在城裡上學,自己則呆在那裡陪讀。將來,這些人還是得返回農民老家養老,如果沒有了土地,將來就失去了一重保障,畢竟土地是能夠種植大量農作物補貼家用的。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還得看個人想法,等到年紀大了之後,是沒有太多的精力種植大規模的農作物,基本上是養老為主。養老階段,如果參加新農保的可以領取養老金,如果是職工退休,養老金更加豐富。而且將土地有償推出,是可以獲得理想的補貼。
近些年,國家不斷給農民送福利,考慮到職工有社保,醫療和養老不需要擔心,但農民卻沒有這份保障,於是國家出臺了新農合和新農保,針對的就是農民的醫療和養老保障。雖然獲得的福利沒有職工社保高,但對於農村人口而言已經足夠。
眼下,部分農民正在糾結是否要退保,理由是收取標準在漲,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回報。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等到年紀大了,醫療、養老至關重要,千萬不能為了短期效益就放棄對未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