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回影紀實
編輯|回影紀實
農村夫婦辛苦供兒子上名牌大學,沒想到畢業後,兒子竟然痴迷於佛教,離家出走後三年沒有任何音信。
父母苦苦找到兒子,沒成想兒子卻已經出家做了和尚。
父親痛哭流涕勸兒子回家,兒子卻連一聲爸媽都不叫,卻說自己這麼做都是為了父母好,是大孝!
周長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有一兒一女,女兒在廣州打工,而兒子周宇森卻是他的驕傲。
每當親朋好友一提起自己的兒子,周長生就覺得臉上有光。
因為雖然周長生是一個農民,沒有多少文化,家庭也不是十分富裕,但他的兒子卻十分爭氣。
從小長相俊朗,性格活潑外向,成績一直在學校都是拔尖的,並且還多才多藝,吉他彈得十分出色。後來兒子經過努力,更是考上了武漢大學。
而周長生的想法非常傳統。他希望兒子畢業之後,能夠承擔起一個男人該承擔的責任,找份穩定的工作,然後結婚生子,為周家延續香火。
原本週宇森也確實如周長生想的一樣,還沒畢業,就開始做兼職,並且畢業後從事了房地產行業。
雖然沒有關係,也沒有任何人脈,不過周宇森做得非常好,多次受到公司的表彰。
可週長生和妻子萬萬沒想到,兒子在畢業後的第一年開始信奉起了佛教。不過周長生也不是死板的人,覺得信仰什麼宗教,都是兒子的自由,於是就沒有多問。
但在不久後,自己的兒子突然要出家做和尚。
周長生夫婦已經年過半百,就周宇森這麼一個兒子,所有的希望都在他的身上,所以無論如何他們也不答應。
而周宇森三天兩頭就到當地的一家寺廟裡跑,根本不回家。周長生夫婦十分氣憤,他們為了喚醒兒子,於是就到寺廟中強行把兒子帶回家。
就算如此,周宇森把他們的勸說完全當做了耳旁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原本陽光時尚愛耍帥,愛音樂的周宇森一改他平時放蕩不羈的模樣,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不僅戒掉了煙,也不再吃檳榔,甚至連牌都不打,每天在家中只做一件事——盤著腿唸經,而且一念就停不下來。
父母不知為何自己的兒子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只能繼續苦口婆心地勸說。而周宇森也跟自己的父母解釋,他就是要出家。
見父母不理解,周宇森就又偷跑到寺廟裡。父母發現後,也火急火燎地再一次趕到寺廟將周宇森拉回了家。
可週宇森與原來一樣,除了吃齋唸佛,什麼都不管不問。隨後又一次偷跑出去,而這一次他沒有回當地的寺廟,而是出了外地,一直了無音訊過了三年。
這三年時間對於周長生夫婦來說每一天都是煎熬的。他們想不明白為什麼兒子一定要出家?
於是周長生將所有的錯怪在了周宇森的師傅身上。
果平師傅是周宇森的佛教啟蒙老師,並且,當時周宇森多次跑出家後,去的就是他的寺廟。
可當周長生夫婦來到寺廟時,守廟的老太太卻告訴他們,果平師傅不在。當週長生夫婦問起兒子的下落時,守廟的老太太卻說自己根本不認識周宇森,更不認識他們夫婦二人。
一聽到老太太這樣說,周宇森的母親十分氣憤,因為他們已經來過這裡不是一次兩次,跟這位老太太打過許多交道,沒想到老太太卻說不認識他們。
在周宇森母親的百般質問之下,老太太才改了口,說自己認識他們,可至於周宇森,她確實不認識。而且她還勸周長生夫婦,不要難為她一個老太太。
隨後雙方說著說著就爭吵起來,並且互相謾罵,誰也不讓著誰,而老太太更是話裡有話。
對於守廟老太太這樣的態度,周長生更加確定,果平一定知道自己兒子的下落,不然守廟老太太不至於遮遮掩掩。
可顯然老太太是不會告訴他們的,所以他們只能無奈地回家。
正巧周宇森的姨夫給周長生夫婦打了電話,告訴他們,自己在黔城遇見了周宇森。
得知失蹤了三年的兒子的下落,周長生夫婦驚喜萬分,可過了一會兒,他們的臉上又露出愁容。因為雖然知道周宇森在哪,但按照周宇森姨夫的描述,他的穿著打扮非常像一個和尚。
難道這幾年周宇森瞞著他們已經出家了?還是說只是在廟裡面做義工?不管哪一種猜測,都不是他們想看到的。
因為最起碼說明,自己的兒子還是痴迷於佛教。
並且既然回來了,兒子也不聯絡他們,也代表著兒子並不想讓他們這對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蹤。
但身為父母,周長生夫婦做不到看著自己的兒子在寺廟之中卻不管不問,他一定要將兒子帶回來。
夜裡周長生遲遲睡不著,他跟妻子分析了許久,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兒子十分有可能就在龍王寶寺中。
他們猜得對不對呢?
懷著忐忑的心情,周長生夫婦二人立刻坐車來到了龍王寶寺。剛一進寺廟,周長生的妻子立刻發現了周宇森。
可週宇森再也不是那個打扮帥氣的小夥,反而是剃了光頭,穿著一身破舊的布衣,腳上穿著布鞋,顯然是一副和尚打扮。
周媽媽看到兒子這幅樣子,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思念竟然是一句都說不出來。
而周宇森看到父母,臉上神情淡然,甚至連爸媽都不喊一聲。
在父親向他說明了來意後,周宇森則將他們請進了屋裡。
當一家三口坐下來時,周宇森告訴了父母一個他們最不想聽到的訊息。
在他離家出走的這兩年,早已經在外地受了十戒正式出家做了和尚,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沙彌,法號長明,並且剛回懷化還沒兩個月。
最終兒子還是走上了出家這條路,周長生夫婦沉默許久,他們的心已經沉到了谷底。於是心中的火氣再也壓不住,開始指責周宇森。
聽著父母的指責,周宇森並沒有生氣,反而耐心給父母解釋。
他說自己在幾年前,就已經向父母講明瞭自己的想法,只是父母無法理解。在父母看來,他一心想出家,不是腦子出現了問題就是想逃避壓力,不想打工賺錢。
周宇森說是父母不理解自己,那麼他到底為什麼一定要出家呢?
對於父母這樣的指責,周宇森無法認同。他說自己當和尚也是非常辛苦,每天四點鐘起床,晚上十一點鐘睡覺。有些時候還要打坐唸經,連兩個小時都睡不了。
對於他來說,學習工作倒是一點壓力都沒有。
所以他出家不是為了逃避現實的壓力,更不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更是聲稱出家修行遠遠比工作更加辛苦,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一談起佛教,周宇森的話立刻變得多了起來,侃侃而談。
他說在佛教中有很多得道高僧,而在這些高僧中,他最敬佩的就是虛雲禪師,是他的偶像。
虛雲禪師當年出家時,父母也是極力反對,並且前後給他娶了兩個妻子,但是虛雲禪師結婚沒多久都選擇回到了寺廟繼續修行。
所以對於周宇森來說,就算父母再反對,他也會效仿虛雲禪師,一定要走修行之路,希望有一天成為禪門泰斗。
他說這是自己的因緣,既然佛緣到了,他只能出家。心意已決的他已經不再想著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而是將父母的反對看作他修行的一種考驗。
帥氣年輕,又是名牌大學畢業,工作也是能力出眾,原本有著大好未來的周宇森,為什麼偏偏要出家?難道真的是如他師父所講的,都是被周長生夫婦逼迫的嗎?
周長生說,雖然他們家只是普通的農村家庭,可這麼多年自己對兒子從來沒有過多約束,就連最初兒子開始信仰佛教時,他也沒幹涉,沒成想事情竟然發展到了這一步。
而在周宇森信佛之前,他和父母的關係特別融洽,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會跟父母商量溝通,周長生不管家裡多艱苦,對周瑜森也一向以支援為主。
另外,周長生也沒有給兒子太多的壓力。雖然兒子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認為只要兒子踏實肯幹,不需要大富大貴,只能結婚生子,傳宗接代就可以。
畢竟他們是農村人,思想還是比較傳統的。周長生甚至說,哪怕兒子按部就班,在多年後自己還是想出家,那個時候他也不會攔著。
可週宇森年紀輕輕,卻要將大好的人生都在寺廟中度過,這讓他難以理解,更無法接受。
那麼這些年,周宇森到底身上發生了什麼,怎麼說變就變了呢?
從小到大,周宇森在情感上從來沒有遇到過什麼打擊。
在工作上,大學畢業以後他從事各種銷售類工作,後來到房地產行業發展,雖然表面上事業有模有樣,可裡面也有不少辛苦,這些周宇森從來沒有跟自己的父母們講過。
但這些在周宇森看來,都是十分正常的事,也不是他投身佛門的理由。
在從事房地產行業時,周宇森開始學習風水學,也因此結識了不少佛教中的人,漸漸地他對佛教產生了興趣。
後來周宇森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那時候幫助他的就是僧人,並且在他們的幫助下,周宇森擺脫了負面情緒,迴歸正常的生活。
也正是由於這件事,他對佛學深信不疑。在他看來佛教中有大智慧,能幫助人減少慾望,擺脫煩惱。
在入了佛門以後,雖然日子過得十分清苦,可週宇森的內心卻得到了平靜。
但周宇森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兒子,有自己的父母。如果他出家做了和尚,那麼日後自己的父母誰來贍養?父母老了以後誰來照顧?父母養育他的恩情,又要誰來償還?
這些在周宇森看來,已經成了小事。他不管看待任何問題,都從佛教的視角出發。
生老病死對於他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人能逃脫得了。
而出家則是他的權利和自由,父母無權干涉。他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希望自己修佛有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普度眾生,幫助更多的人擺脫苦難和煩惱。
至於償還父母的恩情,周宇森說他出家正是為了盡孝,並且他盡的是大孝。
他說父母死後不知會去哪裡,而他現在修行,多積累功德,那麼日後父母去世,一定會往登極樂世界。
並且他不僅有周長生這一對父母,前世還有不少父母,他們的恩情他也要報,所以他是為了報答父母前世、今生和後世的恩情才出家做和尚。
但周宇森說的這些在周長生父母看來,全都是謬論。他們堅信自己的想法, 兒子出家為僧就是為了逃避。
那麼其他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寺院裡的居士稱周宇森十分具有慧根,不管是每日的功課還是大禮拜,他從來沒有出錯過。又因為是大學生,所以負責寺廟裡的接待工作,外地個寺廟前來的主持大師,都是由周宇森負責,另外寺廟中要書寫的各種材料也被主持交給周宇森。
他們認為周宇森還是繼續留在寺廟中修行得好。
身為周宇森的師父果平也是這樣表示。他說既然父母對周瑜森的苦苦相勸,並沒有挽回周宇森,反而是讓他更加堅定出家為僧的念頭,那麼說明他跟佛門有緣分,如果過分的強迫他,反倒會適得其反。
可週長生夫婦的悲痛有誰能理解?
周長生的父親見勸說兒子無望,他說自己的心都在流血。在他看來,普通老百姓都希望看著子女成家立業,自己老有所依。現在兒子不顧一切要出家,那麼他的希望全沒了。這些年,周長生一想到兒子,就會心力憔悴,更別提工作了。
看到自己怎麼勸,兒子都不願回心轉意,周長生一氣之下,離開了龍王寶寺,身影顯得十分落寞與淒涼。
追求自己的理想是沒有錯,但難道真的要為自己選擇的人生傷害到父母親人嗎?如果以親情為代價換來的理想,就算投身佛門也未必能換來真的“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