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 的尾鰭和牛的尾巴(或其它哺乳動物的尾巴)之間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牛透過左右搖擺尾巴驅趕身邊的蠅子。而鯨卻不能做出這樣的動作,鯨當然不需要驅趕蠅子,但它需要上下動尾鰭來游泳。
左右搖擺的牛尾巴
這種擺尾方式的差異看似微不足道,其實不然。這足以證明所謂“鯨是由陸地哺乳動物進化而來”的故事不可能是真的。為什麼不可能呢? 因為這擺尾方向的小小變化,需要有精密設計的身體改變,才能跨越從水平擺尾到垂直襬尾之間的鴻溝。
上下襬動的鯨尾鰭
(按照進化論的想法)任何一個想要進化成為鯨的陸地哺乳動物,可以把擺尾的方向從橫向改變為縱向,可能會達到一定的水平,甚至還可能學會游泳和捕魚。但是,當尾巴的上下襬動時,會讓生殖器官在盆骨上受到壓逼。這會降低它們的性衝動並很快使它們對繁殖失去興趣——這顯然不是一個具有生存優勢的變化方向。在極端的情況下,這種新的擺尾的方式會壓碎整個盆骨。這種擺尾方向的轉變無論如何不會有任何生存優勢。自然環境選擇(自然選擇)的壓力會淘汰任何出現類似擺尾方向改變的陸地哺乳動物。
按照進化論者的說法,要讓陸地哺乳動物進化成海洋中的鯨,這必須同時發生兩種偶然的基因突變,使得尾巴變大的同時讓盆骨變小(隨機發生這兩種改變已經極為困難)。這裡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難題,如果盆骨或髖骨不斷縮小,後腿將無法支撐動物的體重;而即使盆骨縮小到這種程度還是太大,不能使尾巴有效地上下襬動(這會使動物既不能適應陸上的環境,也不能適應水中的環境而被淘汰)。
當然,鯨和陸地哺乳動物的差異不單隻有尾鰭。要想將陸地哺乳動物徹底變成鯨,需要把汗腺轉變成厚厚的鯨脂;改變眼睛的構造使得光線在水下仍能聚焦在視網膜上;將面板和體型改變成適應在水中游動的流線型;而且還必須有方法確保幼仔在水下哺乳時不會被淹死,這是一項極為關鍵的“適應”條件。
智慧設計的鯨尾鰭
換而言之,如果你想要在一些陸地哺乳類動物身上變出上鯨的尾鰭,你絕不能用進化論的隨機微小突變的方法,這種方法不論時間多長都是行不通的(只能讓這動物被淘汰)。進化無法造就鯨如此完美的尾鰭。實際上,這些證據都指向了智慧的設計和精妙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