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養殖公司來村裡找農民養雞,農民只需提供場地和雞舍,公司負責安裝裝置,養殖出欄的雞還包回收,雞飼料、疫苗等還可以賒銷,這等於給予養殖戶一定的補貼,等售雞時再從貨款中扣除,這種方案看起來對農戶非常有利,特別對於那些想透過養殖業走上發家致富道路的農民,公司+農戶養殖模式,分明就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呀!
為什麼不能養?
在高興的同時,也有比較“冷靜”的村民表示說:“有從天而降的好事嗎?人家憑啥給予咱那麼多支援,自古以來‘買的沒有賣的精’,說不定合作過程當中,人家稍稍採取一些手段,就把咱給坑了,這看起來是天上掉下的餡餅,說不定就是一個大陷阱!
再說了,提供場地和雞舍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投入,按他們要求的規模,咱們前期至少要投入十多萬元,即便他們是真心實意和咱們合作,在合作過程當中,一旦遇到差行情,他們撤夥了,或者公司倒閉了,咱們豈不是隻落得一地雞毛,兩手空空嗎?”
為什麼能養?
對此,也有人給出了不同意見,無論做什麼生意,都具有一定風險性,若是前瞻後顧,到最終什麼事情也做不了,想賺大錢只能靠做夢了,對於養雞行業一竅不通的農民來說,能透過公司提供的裝置和養殖技術,將自己武裝成一名合格的養殖戶,把知識學到身上才是最重要的。
再說,人都不傻,人家為啥前期投入那麼多和咱們合作?還不是想利用咱們的人工和場地,達到他們擴大養殖規模的目的嗎?他們規模大了,賺錢的渠道也就多了,無論是提供的飼料,或者將養殖裝置賣給養殖戶,還是將回收來的雞進行深加工或轉手賣給別人,對他們來說都是擴大銷售利潤的渠道之一。
關鍵是,有意向的養殖戶,在和公司合作之前,一定要實地考察公司的真實性和實力大小,如果是正規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公司,這種模式,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否則,還請捂緊自己的錢袋子吧。
合作模式有“套路”
據資深養殖戶常保鋒介紹,公司+養殖戶模式很早前就已經有了,20年前剛結婚時,他們夫妻就在江蘇某城市郊區租了塊地,說是自己的事業,其實養雞的一切程式,全部都是在總公司的指導下進行的,而且自己沒有飼料採購權,和總公司簽訂的協議就是提供雞苗、提供飼料、提供疫苗及養殖裝置,當然,這些最終都是要付款的,在包回收這個最終環節中,所有的開支就一次性扣除了。
沒有自主權的養殖方式,好處是風險性較小,特別適合養殖小白,只要有足夠的勤奮,完全按照公司提供的養殖流程,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的閃失。
缺點是利潤低,採取公司提供的養殖用品,價格肯定高於市場價格,養殖戶受制於公司合同,從而造成利潤過低,想當年他們夫妻倆累死累活奮鬥一年,也就是掙10萬元多點兒,收入和進工廠打工差不多。
但他堅持了將近十年,在他看來,能透過實地操作,將正規企業養殖模式學會學透,今後無論在哪裡養殖,這些技能都能用上。
不過,返回家鄉的常保鋒,並沒有按照當初預想的那樣,回村開一家養殖場,而是利用自己的所學,為附近養殖戶做起了技術顧問,如今他依靠積累下來的技術和經驗,每年也能獲得十多萬元的收入,在不累不忙碌的前提下,這讓他對如今的現狀,感到十分滿足。
所以,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大家不要一味地抵制,而是要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看自己是否適合,只有多學、多看、多琢磨,遇事不輕易下決定,即便是陷阱,你也能提前發現,繞道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