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桌上的人,角色一直在互換。
以前有“併購王”之稱的房企,如今正成為被吃掉的一方。
在雅居樂、世茂一前一後將所持廣州亞運城的股份賣給中海後,陸陸續續又爆出更多房企賣資產,包括奧園10.87億出售加拿大專案等。
等不及虎年春節,房地產的併購潮已經掀起。
手握土地的開發商們,似乎都在一個點上達成了一致——銀子才是命根。
最近站在瘋狂出售資產陣營的房企,還有融創、佳兆業、奧園、雅居樂、禹洲等,而站在對立面的基本都是國家隊陣營,不乏中海、華潤、華髮、建發等。
上圖表格里統計的,僅僅是已經轉讓或釋出公告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房企都在等著被收購的。說得好聽點,是引進戰略投資者。說得不好聽,就是賣身。
據說財貓瞭解,此前聲稱要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房企,還有恆大、奧園、陽光城、佳兆業旗下的文體科技集團等。
過去的收併購市場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今卻反過來了,“白衣騎士”求都求不來。
這是去年的現狀,而最新的變化是,即便鼓勵合理融資需求,似乎也出現了傾斜。截至發稿前,已經公開表示要以收併購的名義公開發債的房企有華潤、招商、建發等,清一色的央企國企陣營。
不是所有的買賣都賺錢
對於還活著的房企來說,儘管賣掉專案會有所損失,甚至會影響未來的營收和利潤,但在地產禍不單行的背景下,出售掉一部分沉澱的資產回款,保住現金流,其實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融創和世茂,應該是近期賣專案賣得最狠的開發商了,但這兩位以前都曾是財大氣粗的“併購王”,今時不同往日,這兩家頭部開發商已經成為“出售王”了。
危機當下,首要的肯定是自救。
具體來看,融創最近兩個月一改常態,拼了老命出售專案股權和資產,都稱得上“跑著”撤退了。1月20日,融創稱自去年10月以來,透過股權配售、大股東借款、資產處置等多種渠道回籠資金約300億元。
融創賣掉的資產裡,還有孫宏斌極為重視的文旅城、文創城專案,也許是不得不放棄吧。
比如昆明融創文旅城二期專案,融創悉數轉讓所持全部股份;再比如南通如皋專案,當時高價拿回來的地王專案,如今也是拱手讓與建發。
而在去年12月底,融創就曾公開表示回籠資金約200億,也就是說在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賣掉了100億的資產。資產處置進入高頻階段,不僅將各大城市的重點專案股權轉讓(有的甚至是全身而退),還將貝殼股票賣掉了。
世茂出售的資產規模和數量,都與融創有得一拼。世茂一上架就拿出了800億的資產,甚至有的還是一線城市的數個地標和核心開發專案,格外顯眼。
據澎湃新聞報道,世茂集團將交易的36個專案擺上貨架,合計報價超過771億元,剔除透過抵押等已經用掉的融資額度,最多可回款236億元,包括多個一線城市的商業地標專案。
以前收購專案,開發商都是看好專案或標的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來下注,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大手筆砸錢去收購專案了。過去總覺得麵粉(土地/專案)要先拿在手上,未來才能有麵包(建成的樓)。
然而現在,要再多的麵粉也沒有用,因為錢和現金流才是最關鍵的。
行情不好的時候,賤賣一部分資產也是必然的,比起違約等負面新聞掀起的風波,開發商都在絞盡腦汁把專案賣個好價錢,只不過,這得由買家說了算。
世茂在出售的一系列資產中,香港西九龍地王專案是一筆虧損交易。其在公告中稱,將以20.86億港元出售維港匯專案的22.5%股權和對應的債權,預計出售錄得虧損7.7億港元。
即便虧損也要賣的原因是,這個香港專案是世茂在2017年聯合多方拿下的一個重量級專案,拿地總價高達172.88億港元,可想而知後期建設需要的資金投入更多。
但是樓宇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投入與產出就未必能成正比,資金回血就更慢了。
如果現在不賣,世茂可能會很難。現在放手賣掉,至少世茂還能手有餘糧,應對這一年的挑戰。
白武士帶著錢來了
去年爆雷是主旋律,今年的主題已經切換成“賣賣賣”。
從排著隊爆雷到排著隊被收購,也不過才半年而已,但這個地產時代卻好像變了一般,現在幾乎是每天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房企變現資產的新聞。
當房企收併購變成“買方市場”,收購方有了更多選擇,拿著錢袋子的人就更加慎重地挑選併購專案了。銀行更加青睞有信用背書的國企央企,所以白武士們在今年輪番上場收購。
事實上,說財貓早在去年12月初就寫過一篇文章提到(重磅訊號!事關所有爆雷房企,有人準備借錢收購)。目前為止,建發地產募集了10億元中有4.6億元用於併購;招商蛇口募集29億元中收併購資金有12.9億元。
然而最重磅的是,1月26日下午,華潤置地與華潤永珍生活雙雙獲得招商銀行授信的合計230億融資額度,這應該是目前為止最大的一筆收併購融資動作。
其中,招商銀行分別授予華潤置地200億元,華潤永珍生活30億元的併購融資額度。
獵人其實已經在行動了。
近期,華潤永珍生活不僅收購了中南服務的全部股權,還準備將禹洲物業收入麾下,兩起物業收購合計花費33.2億元,超出了華潤永珍生活上述獲得的融資額度。
而另一方面,華潤也帶著資金進場,想必接下來的收併購事件中,定會出華潤的身影,或許是佳兆業、恆大,又或許是陽光城、奧園,誰也說不準。
趕在虎年春節之前,“錢緊”的房企都在拼命出貨。
如今,金融機構正在有序放水,融資環境修復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還需要多久才能穿過這輪週期?
但正所謂,“走得快,好世界”。好不好不知道,至少可以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