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成立不足1年就清盤,有34只次新基金在去年正式“告別”市場。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次新基金密集清盤,主要有“幫忙資金”離開、新基金“消化批文”、基金缺乏賺錢效應,以及新基金缺乏市場適應性等原因,但基金“清盤”整體有利於基金產品優勝劣汰,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基金業也應該多策略完善新基金髮行機制,加強關注成立後就短期清盤的基金的具體情況。
成立不足1年就清盤
去年34只次新基金“告別”市場
近日,富國基金髮布公告稱,公司旗下富國中證ESG120策略ETF出現了基金合同終止事由,現已完成基金清算並向上交所申請基金終止上市交易,獲得上交所同意基金終止上市的決定。
公開資訊顯示,這一基金成立時間是2021年6月16日,當年12月14日清盤,成立不足半年就快速退出市場。2021年三季報資料顯示,該只基金存在5個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比例為57.34%;其中有兩大機構三季度分別清倉式贖回2000萬份和4000萬份,另外三家機構中,也出現636萬份、100萬份的淨贖回,228萬份的淨申購。
截至2021年12月3日,該只基金已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 萬元,已觸發基金合同終止事由,進入清算程式。
另外,建信中證1000ETF、銀華中證800汽車與零部件ETF、中銀誠利等產品,都是成立不足1年就清盤的次新基金產品。
Wind資料統計,截至2022年2月3日,自2021年以來清盤的基金中,成立不足1年的次新基金數量多達34只,創下近三年新高,在全年清盤基金數量佔比為14%;而在2019年-2020年,清盤的該類次新基金數量分別為12只、26只,在當年清盤基金數量佔比分別為9.09%、15.03%。
表1:近年來清盤的次新基金一覽
談及次新基金密集清盤的現象,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市場部負責人表示,成立不足一年就清盤的次新基金,清盤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機構定製產品,這類產品投資資金到期後,可能沒有及時找到接續機構資金,會導致產品清盤;另一方面是為“消化批文”而找“幫忙資金”成立的產品,成立後很短時間內“幫忙資金”離開,也會導致產品無力存續從而清盤,這類產品自身往往也缺乏生命力,或成立時行情欠佳,新發時就成立困難。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一位分析師也認為,次新基金清盤可能有幾方面原因構成:首先,現在機構定製化產品逐漸增加,當機構退出產品時,基金會清盤;第二種可能性是基金運作不盡人意,缺乏賺錢效應,且規模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因此主動對基金清盤;第三種,產品難以匹配給合適的投資者,導致產品發展難以打破僵局;第四種,基金產品的設計被市場證明較為失敗,缺乏佈局未來價值,長期運作前景暗淡等等。
北京一位公募績優基金經理也表示,基金清盤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其實基金公司本身並沒有太強的意願去將基金清盤,很多時候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也是市場的選擇。比如很多產品是為了適用於某一特定策略或某一特定客戶的需要而成立的,當這種需求消失後就只能選擇無奈的清盤。
從市場角度看,市場因素也是次新基金清盤的一大因素。2018年新成立基金數量758只,清盤基金數量430只,當年大熊市也創下了49只成立一年內就清盤的基金,創下歷史新高。
上述北京公募績優基金經理表示,熊市時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對基金的需求均有所下降,小基金也較難做大,這可能是熊市中清盤基金數量較多的原因之一。另外,當某一特定策略失效時,對應策略的基金清盤數量也會增加,比如如果新股頻頻破發,那麼打新策略基金清盤的機率就會增加。
上述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也認為,一隻基金的成功與否,與三方面的因素相關:一是基金經理自身的投資能力;二是代銷渠道與基金公司的宣傳與營銷能力;三是賺錢效應,賺錢效應的核心在於市場環境是否適合該基金的投資策略。
“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基金運作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清盤的數量也大機率會上升。”該分析師認為,當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大多數的投資策略都是可以比較容易獲取正向收益的,但當遇到極端市場行情時,策略是否能夠抵抗住突發的回撤,基金經理是否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渠道和公司是否還有力度去推進基金的銷售,就會變得不確定。
“清盤”有利於優勝劣汰
多策略完善基金髮行機制
相比前些年基金公司對“清盤”基金的“談虎色變”,隨著基金清盤的常態化,基金行業從業者目前更為理性看待基金清盤的影響。
上述北京公募績優基金經理認為,根據個人或機構投資者需求的變化而產生的基金髮行和清盤,都是非常合理的。清盤基金數量增多恰恰是行業走向成熟的標誌,因為維持一些沒有需求的小基金實際上並不經濟,未來基金清盤將會逐漸變得常態化。
上述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也表示,產品清盤是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一部分,體現出行業的競爭,也促進了行業產品總體質量的最佳化。成立不滿一年的新基金面臨清盤,可見存量基金的競爭也非常劇烈。這種背景下,缺乏品牌號召力、缺乏產品吸引力和渠道認同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發展壓力,未來行業分化或將在競爭中進一步加劇。
在市場整體提升基金清盤的接受度的同時,部分業內人士也提及,純粹消耗批文性質的短期發行和清盤,可能不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並建議繼續完善基金髮行機制,最佳化公募產品“募、投、管、退”流程。
上述北京公募績優基金經理認為,可以完善合同中的自動中止條款,加強基金的資訊披露,簡化清盤時的持有人大會流程,使得基金的清盤更加透明和有效。
“畢竟產品設計、備案、發行、管理均會消耗公司大量資源,基金公司消化批文的短期發行和清盤動力並不是很充分。”上述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也表示,如果存在這種情況,只能說明部分基金公司在產品規劃和設計上並不足夠謹慎,也未能完全從客戶長遠利益和公司長遠發展角度,來思考基金產品的設計和備案。
當然,要最佳化公募產品“募、投、管、退”流程,該分析師認為,需要更多從市場角度來看待,進一步放開產品的註冊制度,也必須接受部分產品的設計失敗,容忍一定程度的短期清盤現象。另外,在基金公司端,應該在產品設計端進行審慎規劃,專業設計。在銷售端,也應該確立產品引入標準,對產品質量進行合理稽核,確保募集環節的產品質量和與客戶的匹配程度。
“從行業監管角度,對於出現多隻產品發行後短期清盤的基金公司,可以進行問詢和要求公開披露相應事實,對短期清盤行為顯著且無法給與合理說明的,或對行業造成一定負面影響的基金公司,可以嚴格其基金備案流程。”該分析師稱。
版權宣告
開幕式出現“不完美一幕”,張藝謀卻說:最直抵人心
飆上熱搜!為了冬奧會,顧不上電影?《狙擊手》票房撲街!張藝謀自曝:排片比較慘!電影院連夜加排,網友評論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