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第聶伯河會戰後,造成蘇德兩個軍事大國之間的雙方前線兵力懸殊的最重要因素,主要還在於蘇德雙方的兵力結構的巨大差異。
首先,蘇聯紅軍主要還是以陸軍作為第一優先軍種,而紅海空軍顯然沒有德國那麼龐大。雖然根據史料仍不清楚蘇聯國內內地的軍區的具體兵力部署,但從相關資料可以分析,估計總數約150萬人或更多。蘇聯預備隊和紅軍大本營預備隊,共488000人一道,構成了類似德國後備軍的後方戰略預備力量,但紅軍預備隊的數量遠遠沒有德國後備軍,大約360多萬人那麼多。
蘇德兩國後方力量存在這種差異,估計造成差異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戰時蘇聯紅軍的訓練週期較短。在1943—1944年蘇德大戰的關鍵時期,紅軍前線部隊直接在新解放區大規模徵兵,因此導致後方的新兵數量相對較少;第二,蘇聯紅軍將大量的後備部隊、後備軍官和訓練機構全部整編進了前線方面軍和集團軍,其總數達到了50萬人。
這些新進人員不僅可以及時補充損失,他們還可以變成前線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較之下,東線德軍的野戰補充營和野戰訓練師,加在一起最多才6萬餘人,無法與蘇聯紅色帝國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