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珊瑚
編輯|歷史功匠編輯組
1976年1月8號,周總理因身患膀胱癌晚期,在北京醫院遺憾離世,享年78歲高齡,人民的好總理突然離世,舉國同悲,在社會上立時引發了極為廣泛的沉痛哀悼。
而在周總理的公祭追悼會儀式上,卻非常罕見地出現了一位日本老人,他是專門從日本東京,坐飛機感到中國北京參加總理追悼會的,並自稱是“周總理的弟弟”。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期內容匠哥就圈個有用的歷史,解密這位日本老人究竟是誰?有何特殊身份?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上?
他又為何自稱是周總理的弟弟呢?這背後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歷史隱秘?周總理是新中國的領袖,什麼時候多出來一個日本人弟弟呢?
1991年,周總理的侄女周秉德同志,有幸採訪到了這位日本老人的兒子岡崎彬,大家才第一次知道了周總理與日本知名企業家岡崎嘉平太子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
1963年,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訪問中國岡崎彬,剛一見面,周總理就用一口流利的標準普通話詢問岡崎彬:你會不會說中文?
岡崎彬雖然是日本人,但卻聽得懂中國話,雖然不明白周總理為何這麼問,但他還是用日語如實回答:抱歉,我不會講。
周總理皺了皺眉,換成法語繼續問道:那你會不會講法語呢?岡崎彬依然回答:不會講。周總理又用英語問道:那英文呢?你應該會講英語吧?
岡崎彬點了點頭,用並不熟練的英語回答道:英語可以講一點點。周總理眼前一亮,笑著握住了岡崎彬的手。
但這時,岡崎彬卻用英語反問道:尊敬的周總理閣下,您難道不會講日語嗎?
岡崎彬知道眼前的這位偉大領袖,早在1917年時,就曾留學日本,心想一定對日語非常精通吧?
但令岡崎彬沒想到的是,周總理竟然雙手一攤,聳了聳肩,不卑不亢地用日語回覆道:我學的日語早就忘光了。
說完,周總理還笑了一聲,讓岡崎彬忍不住打了個激靈。周總理竟然用日語說自己的日語已經忘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一時間,岡崎彬有些迷離地看著周總理,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緊接著,周總理就用中文又說了一段話:就好像你的父親岡崎嘉平太先生,從來都不會告訴你,他為了我,甚至為了新中國,到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中國人又是怎麼評價岡崎嘉平太先生的?今天我可以告訴你,岡崎嘉平太先生,是我最信賴的一名日本人。
你的父親為了中、日兩國,犧牲了自己的太多利益,他為中國革命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為此,他盡心盡力,所以我很信賴他,同時也很尊敬他。
那麼,周總理為何會如此褒揚一名日本人呢?岡崎嘉平太到底做了什麼?竟然會獲得周總理如此高的評價溢美之詞呢?周總理和岡崎嘉平太之間,到底有何特殊關係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就主動與周總理討論起與日本恢復建交的問題,毛主席看問題非常透徹,直接言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解決了,那以後的人就更不會解決了。
不過話雖如此,但因為中日兩國複雜的特殊關係,所以恢復和平建交的過程,也充滿了崎嶇坎坷。
而事實上,早在中日兩國恢復建交之前,兩國民間的交流卻一直沒有斷絕,反而愈發頻繁。
周總理非常關心中日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所以與日本一些知名的富商和社會名流雅士,一直都保持著不錯的往來,其中就包括了岡崎彬的父親,日本知名富商岡崎嘉平太。
岡崎嘉平太雖然出身於日本的名流望族,但卻從小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上初中的時候,他認識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陳範九先生。
在陳範九的影響下,岡崎嘉平太開始關注起古老的中國,對那裡的生活無限嚮往,1938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正在日本銀行上班的岡崎嘉平太被派往上海工作。
因為業務能力出色,當上了日本駐華大使館上海分部事務所的參贊,在中國生活工作了整整7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
雖然他是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派駐中國工作的,但卻對中國人民非常熱愛,也從心底裡尊敬中國。
有一次,兒子岡崎彬不懂事,用氣槍欺負了一名中國男孩。岡崎嘉平太得知後,馬上就領著兒子,到那個男孩家裡下跪道歉,請求對方父母的原諒後才善罷甘休。
日本侵華事件,軍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欺辱,岡崎嘉平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幾乎夜夜買醉,無比痛苦地說:
我們日本現在正在做一件大錯事,中日兩國的關係一衣帶水,本來該相互扶持,友好相處,可他們現在在做什麼啊?
岡崎嘉平太是那個時期頭腦最為冷靜且保持理智的日本人之一,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多次在公開場合,以企業家的身份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宣揚的大東亞聖戰理論,也激起了一些右派勢力和軍隊的反感,所以岡崎嘉平太在不得已之下,只能逃亡到歐洲避禍。
新中國成立後,日本依然認不清形勢,繼續追隨美國反抗中國,對中國始終報以敵視心態,但岡崎嘉平太卻認為日本目前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完全忽視了中日兩國的歷史淵源和日本戰敗的現實,敵視中國的政策是不明智,而且是非常可笑的行為。
最關鍵的是,岡崎嘉平太堅持拒絕並反對日本承認臺灣政府,並以自身的影響力,督促日本與中國民間進行通商交往,倡導中日兩國恢復正常邦交。
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國和日本終於在1962年正式簽訂了貿易備忘錄。
岡崎嘉平非常高興,直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商界地位,一肩挑起了中日兩國經濟交流的聯絡任務,成為日本訪華經濟代表團的溝通橋樑和主要負責人。
無論國際局勢怎樣變化,岡崎嘉平太都會堅持每年帶領經濟代表團到中國的首都北京,為兩國貿易往來正常化,以及和平建交做了大量的工作。
1962年秋天,岡崎嘉平太重返中國,第一次見到了周總理,往後十餘年,岡崎嘉平太每年都會來中國兩次,每一次都能獲得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哪怕周總理在病中,聽到老朋友來了,都會堅持起身,親自設宴款待岡崎嘉平太,所以岡崎嘉平太在日本的家裡,一直都掛著一副周總理的畫像,而且據兒子岡崎彬回憶:
父親每次說起周總理,就徹底失去了穩重,像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郎,臉色變得天真而羞澀,就像是小迷弟見到了偶像一樣,非常可愛。
岡崎彬直言:那是他第一次見到父親還有那樣一面,一點也沒有往日的威嚴。
岡崎嘉平太經常將一句話掛在嘴邊:一開始我見周總理,是把他當成一個國家的領袖,他的地位很高,所以我非常小心翼翼。
但後來接觸得多了,我就將周總理當成了我的人生導師,他的人情味,他的智慧都讓人深深著迷,令人尊崇和仰慕,我渴望成為周總理那樣的人,那樣完美的人。
1963年,岡崎嘉平太的兒子岡崎彬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這一年,岡崎彬30歲出頭。
雖然多年來陪著父親見過了太多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威望極高的大人物,但周總理是不一樣的,他的態度平易近人,氣質溫文爾雅,言談舉止溫和大氣,就像是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樣親切。
當天夜裡,周總理又一次會見了岡崎彬,並著重提到了中日兩國持續:2000多年的友好邦交,只是在最近幾十年,中日關係卻因為一些原因持續惡化。
可這幾十年,與幾千年相比,只是眨眼轉瞬之間,所以我希望,中日兩國可以重新恢復友好建交關係,共同攜手走向繁榮昌盛,一如幾千年前一樣。
這番推心置腹的話,不僅讓岡崎彬對中日關係的理解更加深刻,也看到了周總理思辨性極強的外交智慧,同時也堅定了岡崎彬的信念。
日本的文化來源於中國,那中日恢復友好建交關係,自然理所應當,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岡崎彬終於理解了父親為何會對周總理那麼尊敬。
1971年春天,岡崎嘉平太再次領導代表團訪問中國,在會見周總理時,他發現周總理的胳膊上套著兩隻奇怪的東西。就忍不住發問:總理閣下,您胳膊上套著的是什麼東西?
周總理笑著回答:這是套袖,防止袖口、胳膊肘的衣服面料被磨破。後來,岡崎嘉平太看到周總理的衣服上竟然還打著補丁,心裡非常不是滋味。
回國後就對家人說:周總理是那麼偉大的人,生活都那麼勤儉節約,我要好好向他學習。後來,岡崎嘉平太果然說到做到,往後餘生沒有買過任何一件新衣服。
直到他去世也一直穿著原來的舊衣服,他非常敬佩周總理,所以事事向他看齊。
當時,岡崎彬不理解父親的做法,直到多年之後,他才慢慢反應過來:也許,父親只是想透過一切辦法,離周總理更近一些吧。
1972年8月份,中日恢復友好建交,岡崎嘉平太從報紙上看到周總理希望邀請自己到北京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但因為並未接到正式的邀請函,所以岡崎嘉平太雖然心裡很遺憾,但也並未過多在意,打心底裡為中日建交感到高興。
結果到了9月中旬,岡崎嘉平太突然接到了一通從北京打來的越洋電話:岡崎嘉平太先生,周總理知道您沒有接到北京的邀請,很著急。
所以就讓我趕緊給您打一個電話,周總理誠摯邀請你來北京,參加中日建交活動。岡崎嘉平太聽完,非常感動,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好好好,我接受邀請,替我感謝周總理的關懷。
第二天,岡崎嘉平太就接到了一份正式的邀請函,於9月20號乘坐飛機直抵北京。
周總理不知從什麼地方得知岡崎嘉平太想去三峽逛一逛,就專門囑咐工作人員:岡崎先生下次來華訪問時,一定要安排去一下。
岡崎嘉平太小心翼翼說:總理,我還想去廣西桂林逛一逛。周總理也開心地點頭答應下來,並將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細節做了反覆叮囑,讓岡崎嘉平太心裡非常感動。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鞠躬盡瘁,日夜操勞國事,從1972年開始,周總理就被醫院查出患上了膀胱癌,經常出現尿血的情況。
可身為國家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周總理身上的膽子很重,事必躬親,大事小情都需要他親自操心。
所以,在明知自己身患膀胱癌絕症時,周總理卻依然不肯休息,工作量也沒有任何減少。
鄧穎超大姐不止一次向毛主席告他的狀,毛主席也擔心周總理的身體狀況,就勸他好好休息,先調養身體,但周總理每次回絕的話都出奇一致:我還可以。
1973年,岡崎嘉平太在人民大會堂再一次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但在這天會面任務結束後,岡崎嘉平太就在日記裡心神不寧地寫道:
周總理看起來瘦了很多,臉色也略顯疲憊,他的身體是不是出問題了?
1974年,周總理的病情持續惡化,每天尿血和便血,病魔來時,一向泰山崩於面而不改色的周總理竟然疼的在沙發上打滾。
他身體裡的癌細胞已經急劇擴散,身體的疼痛已經遠非常人可以忍受,但即便如此,周總理每天還是依然堅持工作,拒絕去醫院治療。
直到醫生告訴他:如果再不治療,唯恐危及生命時,他才終於同意去醫院。
從當年6月初第一次大手術開始,周總理在北京醫院又連續做了14次大小手術,每一次,他都做好了迎接死亡和下不了手術檯的準備,經常調侃自己:馬克思都給我發邀請函了。
1976年1月初,周總理做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大手術,術後,他已經不能正常進食,每天只能靠著輸送營養液,來維持身體各項機能。
1月7號深夜,周總理從睡夢中醒來,看著病床前一臉疲倦,面帶擔憂的醫生和護士,無比虛弱地說:你們去照顧其他病人吧,我這裡沒事的。然後,周總理就閉上眼睛,沒有再說一句話。
1月8號,周總理因病遺憾離世,享年78歲。噩耗傳來,天地失色,舉國同悲。訊息傳到日本,岡崎嘉平太悲從中來,痛哭流涕,數次昏厥,彷彿精神支柱被突然抽走了。
然後,岡崎嘉平太就帶著兒子岡崎彬,馬上買了一張去北京的飛機票,親自參加周總理的公祭追悼會,飛機上,岡崎嘉平太望著窗外飛速流逝的景象,心情沉重道:
一想起周總理不在了,我,我的心裡總是非常憋悶,快活不起來啊。
這次來中國,岡崎嘉平太專門拜訪了周總理的故鄉浙江淮安,並留下了一句話:弟岡崎嘉平太,訪問兄長周恩來故鄉,淚流不止。
其實,岡崎嘉平太的年齡比周總理大,但他覺得自己的人格、胸懷和遠見卓識,與周總理相差甚遠,也沒有周總理那麼偉大,所以他心甘情願當週總理的弟弟。
1989年,92歲的岡崎嘉平太因病離世,葬禮結束後,一家人非常悲傷,但岡崎嘉平太的夫人卻說:
不要太悲傷了,他活了92歲,已經是高壽,現在他不在了,是去找偉大的周總理了,這不應該是悲,而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