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共產黨的建立人之一,周恩來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引用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政黨,如一個人一樣,最寶貴的是歷盡滄桑,還有一顆赤子之心。”
周恩來從上世紀20年代入黨,到1976年逝去,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和黨,一直保持著最初的“赤子之心”,堅持著自己的革命理念,一生節儉清廉、一生為民為國。
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永遠的“總理”,活在我們每個人民的心中。
在那個年代,周恩來擔任“總理”一職,既是眾望所歸,也是名至實歸,沒人會想過,有誰能替代周恩來,行使總理職權。
但在歷史的長河中,確實是有那麼一人,他替代周總理,擔任了將近三個月的“代總理”,而且,當時做決定的,還是毛主席本人。
此人究竟是誰?毛主席為何“親自點將”讓他擔任“代總理”?
而這三個月中,周總理又去了哪裡?
下面,就揭開這層歷史的神秘面紗,將這段不為人知的往事,場景重現。
1950年1月9日,中央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通過了董必武“代理”政務院總理和總黨組書記,主持政務院全面工作決定,等於說,董必武成為了名義上的“代總理”,替代周恩來行使權力。
1月10日,周恩來離開北京。
此次離開北京,周恩來去了莫斯科,而董必武也在周恩來離開後,正式開始代理總理職務,一代理便是將近三個月,直至3月初才結束。
周恩來為何要離開北京去莫斯科?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要從1949年末談起。
由於此前,即1945年,國民政府曾與蘇聯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所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與周總理便一直念著這件大事,想要重新與蘇聯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為此,毛主席打算親自率訪問團,到蘇聯進行訪問,並與之談判。
在正式前往蘇聯前,毛主席和周總理曾進行了多次商議,最終將時間選定在了12月初。
因為12月21日,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生日。
而蘇聯作為二戰後的戰勝國,也是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所以,蘇聯領導人過生日,必定是備受世界矚目的,也是中國與之談判的最好時機。
“這次訪問蘇聯,給斯大林準備的壽禮,必須要‘特殊’。”
“普通的貴重禮物不行,我們必須送的有‘特色’。”
......
經過一番的討論後,中國最終敲定了禮品單,除了一些特色的中國瓷花瓶和茶葉外,還有一些中國人民獻出的水果蔬菜,比如山東的特產大白菜、大蔥,江西小金橘等等。
中國政府選擇以此作禮物,不僅是想讓斯大林感受到中國政府的熱情,還想讓他感受到中國老百姓的熱情,禮品雖“樸實無華”,但卻有著非凡的意義,中國的這禮,不得不說,送的十分“到位”。
準備好一切後,毛主席於12月6日,率領著訪問團人員,踏上了前往蘇聯之路。
除了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給斯大林賀壽外,毛主席還打算與蘇聯領導人談古論今,探討現今的國際形勢,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外,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所以急需要一筆資金援助,以幫助國民恢復生產經濟建設,並用作國家發展,振興經濟等。
而這也是中國訪問團前來蘇聯的另一個目的,向蘇聯借款。
12月16日,毛主席到達莫斯科。
此刻,距離斯大林的壽辰,僅剩5天的時間了,許多國家的訪問團都紛紛到達了蘇聯,但卻只有中國的訪問團,是由國家領袖帶領著過來的,中國此舉,無疑表達了對蘇聯的重視,也讓蘇聯看到了其誠意。
而在中國國內,《人民日報》幾乎天天刊登祝壽新聞,在毛主席到達莫斯科後,更是連續轉載蘇聯《真理報》上的斯大林社論文章,將此次訪問蘇聯,為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慶祝生日的事,推向了高潮。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我們可對當時的情景窺見一斑。
12月18日,北京市。
此時,中國進入到了和平時期,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發展,一片欣欣向榮之景,人民的幸福指數瞬間飆升。當日,各界的群眾相聚在一起集會,人數多達4萬餘人,在慶祝亞洲婦代會議成功舉行完畢的同時,並通電向斯大林祝壽,集會上的每個人,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12月20日,《人民日報》。
它刊登了這樣一則廣告,即“慶祝世界革命領袖斯大林70大壽,21日首都影院一律半價”。
此訊息一出,北京市人民立馬陷入了狂歡中,在那個年代,看一場電影的價格,相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並不便宜,如今聽聞降價,人民群眾紛紛表示,次日便去電影院看電影,以慶祝這特殊的時刻。據傳,斯大林生日當天,北京市的電影院幾乎場場爆滿。
12月21日,即斯大林生日。
蘇聯內的政府機關和學校,全部掛滿了紅色的蘇維埃國旗。
中國國內各地,到處飄揚著鮮豔的國旗,除了去電影院觀影的人外,人民還在街道上敲鑼打鼓,組織了傳統的表演專案,熱鬧非凡;此外,北京市的蘇聯大使館外,聚集了兩萬人民群眾前來拜壽,場面十分壯觀。
視角再次轉回蘇聯,祝壽大會開始時,斯大林從容不迫的走向臺上,蘇聯民眾以及各個國家代表團人員,在見到他出現的一刻起,紛紛鼓起了掌,頓時,場上一陣如暴風雨般的掌聲響聲,連綿不絕,過了許久才漸漸消停。
除了蘇聯的各個共和國代表,還有其餘的13個國家代表在現場,而毛主席則代表中國,作為13個代表國的首位,第一個站出來致詞。
剛一站出來,現場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站在後排的一些人,看不清毛主席面貌,他們紛紛踮起腳尖,好奇的望向前方,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打跑了日軍與國民黨,蘇聯國內到處都是他的傳說,人們自然好奇不已。
“主席先生!值閣下七十壽辰之際,我榮幸地向您致以熱烈的祝賀,並祝願全世界的和平堡壘蘇聯在閣下領導下日益鞏固和發展。”
毛主席每說一句,蘇聯人民便要鼓起熱烈的掌聲,也因此,他在宴會上的賀詞,被屢次打斷。
講話結束後,毛主席落座,他被安排在了斯大林的右邊,隨著現場記者“咔嚓”一下的拍照,這張劃時代的照片便被拍攝了下來,成為了中蘇友誼見證的歷史。
斯大林祝壽大會結束後,中國來蘇聯的一項任務也算是完成了,但毛主席卻未曾休息片刻,立馬投入到了談判工作。
因為給斯大林祝壽只是其一,最重要的一項任務還未完成,即“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這項工作並不是一件小事,因為簽訂新的條約,就意味著有許多新的條款需要提出,而這些條款又需要中蘇代表相互商議、上報、批准,其過程,繁瑣至極,所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毛主席在經斯大林同意後,打算將周恩來叫到蘇聯來,協助他一起完成這件大事。
1950年1月2日,周總理的辦公室。
工作人員急匆匆的趕往總理辦公室,將毛主席的電報送到,只見電報上寫著:
斯大林同志已經同意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時,也同意了周恩來同志前來莫斯科會談,故提議中共中央,在收到這封電報後,於5日內準備完畢。
讓周恩來同志攜貿易部長和其他必要的人擔任助手,帶好所需的檔案材料,在1月9日坐火車,前往莫斯科。
此外,這次離去時間較久,國務院的工作仍需人主持,建議由董必武代理政務院總理,等到周恩來同志到莫斯科後,再對外發表宣佈這件事!
以上,便是毛主席電報的大致內容。
周總理之所以離開北京,前往莫斯科,是因為他除了政務院總理的身份外,還兼任了我國的外交部部長。
所以,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身份上看,周總理必須出面,更何況,新擬定的條約還需多次磋商談判,而周總理,身為我國的“談判高手”“外交天才”,自然要全權參與到其中。
當週總理將電報內容彙報給中央時,中央幹部紛紛同意周總理前去蘇聯,但對選人“代總理”一事,有待商榷。
根據電報內容看,毛澤東提議由董必武擔任“代總理”。
董必武是何人?他到底有何才幹,竟讓毛主席極力推薦?
董必武在中央中,被各大幹部稱之為“董老”,光聽名字便可聽出他在中央的地位德高望重。
按照資歷來看,董必武是創立共產黨的成員之一,在1920年時,董必武與陳潭秋等人一同創立了武漢共產主義組織,並親自前往上海,參與了黨的“一大”,當時,他是會中的第二位年長者。
之後,董必武跟隨著共產黨一路征戰,歷經無數的艱難險阻,和毛澤東等人一起,最終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成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董必武被任命為了政務院副總理。
由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董必武之所以會被毛主席推薦,代理周總理行使權力。
第一,是因為從年齡和資歷上看,德高望重,能夠鎮得住中央;
第二,董必武本身便是政務院副總理,如今,周總理將要遠去蘇聯處理事務,他不在的期間,由董必武這個政務院副總理行使權力,管理國務院的一些工作,從名義上看,順理成章。
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共中央政治局幹部,經過多次的開會決定,慎重的同意了毛主席的提議,由董必武代理政務院總理,在周總理不在的期間,主持好政務院工作。
1950年1月9日,周恩來召開了政務院總黨組幹事會議,將這項決定通報給政務院的全體參會人員,使董必武成了實際上的“代總理”。
1月20日,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周恩來,抵達蘇聯首都莫斯科。
到來後,周恩來幾乎一刻未歇,便與毛澤東商議起了談判中需要注意的事,以及一些談判內容、條款等等......
經過一兩日的商議後,中蘇會談正式開始,在談判桌上,周恩來據理力爭,在涉及到中國原則上時,絲毫不讓步,談判進行了到尾聲,蘇聯談判代表,都不得不感慨連連,佩服周恩來的談判說話水平,並羨慕中方有周恩來這樣一位談判高手。
24日,在毛澤東的主持下,周恩來起草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草案》,並將其送交到了蘇聯外長維辛斯基的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擬定的這份協議,並未經蘇方大的改動,而這也間接的促成了協議的快速簽訂。
2月14日,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
中蘇兩國的領導人,和相關談判代表,在這裡舉行了隆重的條約簽訂儀式。
中國簽字代表周恩來,與蘇聯簽字代表維辛斯基外長,在談判桌前面對面,代表著兩國政府,提筆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上籤下了字。
除了這個條約外,還簽訂了《關於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
這些協議的簽訂,確立了中蘇同盟關係,讓世界為之震動,使一些想打中國主意的國家,紛紛收斂了心思。
而毛主席與周總理,也圓滿的完成了訪問蘇聯的任務,既簽訂了新的同盟條約,又得到了蘇聯的經濟援助。
而這也為新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我們能夠勝利的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帶領人民進入到社會穩定,和平發展經濟的新時代!
如今,我們所享受到的一切,都離不開先輩們的努力與付出,沒有毛主席與周總理,哪有如今和平安定的生活。
他們雖已不在,卻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每當到國家的重大節日時,比如國慶、建軍、建黨節時,我們便會深切懷念他們!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