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中國奧委會歷來是國際奧委會大家庭的成員之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同年10月26一27日,在北京召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1屆代表大會,會議決定將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改組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通過了體育總會名單,並推選馮文彬為主任,全國體總對外代表中國奧委會。
20世紀5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不斷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道路上設定障礙,企圖使“兩個中國”同時進奧運會的目的得逞。為維護國家主權,中國奧委會與反華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的較量
1952年2月5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致函國際奧委會,宣告決定參加第15屆奧運會,並宣告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唯一合法體育組織。
1952年2月13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代表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46屆全會上散發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繼續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組織》的書面發言。
1952年3月23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秘書長榮高棠致函國際業餘籃球、田徑、游泳、足球、腳踏車等聯合會,宣告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已改組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體育組織,並願繼續參加各個國際體育聯合會的組織、會議與體育活動,決不允許臺灣用“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名義進行任何活動。
同年4月25日、5月7日、6月14日,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國際足球聯合會等國際體育組織相繼致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正式承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代替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該會會員,可以參加該年的奧運會比賽。
然而,當時擺在國際奧委會面前的問題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臺北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同時宣佈自己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而按照奧林匹克憲章,國際奧委會在一個國家只承認一個全國性的奧林匹克組織(國家奧委會)。儘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代表中國是不言而喻的,但國際奧委會的某些人卻認為這是一個“政治問題”。
因此,新中國與國際奧委會的關係從一開始就呈現出複雜的局面,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是當時臺灣的國民黨政權佔據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但根本原因還是由當時的國際政治形勢造成的。
2、禁止參加奧運會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給赫爾辛基奧運會組委會通報中國將參加第15屆奧運會的電報遲遲不見迴音。6月4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再度通知奧運會組委會,我國運動員將參加第15屆奧運會,並要求它立刻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聯絡,以便進行必要的準備。而臺灣也正在大張旗鼓地準備參加第15屆奧運會。6月1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Sigfrid v Edstrom) 電告臺灣, 不必參加奧運會。
6月16日,距奧運會開幕只剩33天了,我們才收到由赫爾辛基組委會轉來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的電報,電報稱:
“由於中國的混亂,在困難解決之前,任何運動員不得參加比賽。”又說此事已“同時通知臺灣及北京"。
同日,埃德斯特隆又自己來電說國際奧委會對中國參賽事有一個公告,另行函寄。這個公告的內容是:
雖然“目前北京的新的體育組織正要代替它(舊中國奧委會),代表中國體育運動的地位,這個組織似乎領導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國青年”,國際奧委會希望中國青年參加奧運會,然而目前國際奧委會的基本組織與章程妨礙了這一次的參加。
因此“國際奧委會希望中國問題能在來年解決,現在中國的兩個組織——臺灣的一個和北京的一個,不得參加赫爾辛基奧運會”。
次日,埃德斯特隆又補發來一封電報,甚至稱:“你們的奧委會尚未被承認,去赫爾辛基是徒勞的。”
很顯然,國際奧委會中的部分人拒絕並阻止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以合法席位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他們中的某些人明顯地不瞭解中國,有人甚至敵視這個新生的共和國。對中國的偏見與對立,使一些人站到了錯誤的立場上,中國席位問題實質上是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度問題。
3、有禮有節的爭取
7月5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對無理阻撓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一事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了強烈抗議,指出:
按照《奧林匹克憲章》,各國奧委會有權派出自己的代表參加奧運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改組而成,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合法的中國奧委會,並繼續參加各有關國際運動聯合會。
因此,它完全符合《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具有派出代表參加奧運會的權利。
7月8日,埃德斯特隆再次來電,一方面堅持中國運動員不得參加比賽;另一方面“請轉告董守義先生,希望他7月17日來赫爾辛基”。另外,由國際奧委會秘書長出面要國際奧委會委員董守義把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章程寄給國際奧委會。
董守義覆電指出:
只要國際奧委會根據奧林匹克憲章辦事,接納體總所派遣的代表團參加奧運會,我當然會和中國運動員一起到赫爾辛基。至於體總是中國的國家奧委會一事並不是一個需要開會討論的問題,所以無須把它的章程加以審查。
7月14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秘書長榮高棠和國際奧委會委員董守義致電埃德斯特隆,抗議國際奧委會將於7月16日召開的第47屆奧委會上,把所謂重新討論承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即中國奧委會)問題列入議程。
7月16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代表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47屆會議上發表宣告,要求繼續承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並立即邀請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派運動員參加第15屆奧運會。
4、關於董守義的謠言
遺憾的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和副主席美國人布倫戴奇等並未接受中華全國體總的抗議。他們在7月17日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提出了所謂的“中國奧委會”問題,要求國際奧委會委員同意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決議,即拒絕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並且提出兩個辦法:
一是同時承認兩個中國奧委會,一是隻承認臺灣“體協”為中國奧委會。
同日,臺灣“體協”的代表郝更生在國際奧委會全會上發言,他講道:
“董守義教授很久以來已與我們失去了聯絡,有人告訴我說他已經被送進鐵幕中的集中營,後來又聽說他失蹤了……我認為董教授的名字這個時候被利用僅僅是一個傀儡,目的是為了造成國際奧委會委員間的混亂。”
郝更生又拿出一張卡片說:
“我手上有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身份證,其中有董教授的簽名,當你們注意到董教授過去的簽名與現在給國際奧委會電報上的簽名並不相同時,對你們將是一種驚奇……”
這個發言引起了種種猜測,我國代表盛之白同志義正辭嚴地駁斥了這個發言,並鄭重宣告董守義委員不久就來赫爾辛基與大家見面。拒絕中國參賽的執委會決議被多數人否決了,國際奧委會以33票對20票通過了一個妥協方案,將中國席位問題予以“保留”,同時作出決定,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運動員和臺灣運動員參加第15屆奧運會。
5、臺灣的拒絕參加
次日,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布倫戴奇發表宣告:
“為了免除一切誤會,有必要提出國際奧委會並不承認任何中國的奧委會。我們破壞了我們的規程,我們這樣做是出於對已經在來赫爾辛基途中的中國運動員的同情。國際奧委會授權他們參加第15屆奧運會。這個決定絕不應予誤解,這不是開出一個先例,這只是一個例外的決定。”
這個宣告表明了布倫戴奇對國際奧委會第47次全會決議的不滿。
幾乎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臺灣方面均做出了強烈反響。榮高棠和董守義致電國際奧委會嚴正宣告:
“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己組織起來的並代表著全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業餘體育組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才能代表中國人民參加國際奧委會及其所承認的各種國際運動聯合會。”
臺灣國民黨教育部門負責人程天放則稱:如果大陸參加,臺灣將退出比賽,“決不與中共選手在同一運動場上參加任何活動”。接著,郝更生宣佈臺灣退出第15屆奧運會。
7月18日,中國接到了第15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歡迎中國代表團參加第15屆奧運會的邀請信。第二天——7月19日,奧運會就要開幕了,赫爾辛基遠在萬里,中國去還是不去?
周恩來總理當機立斷,於7月19日批示:“要去!”
6、出現在第15屆奧運會賽場的新中國代表團
7月23日,中國參加第15屆奧運會的代表團即宣佈成立。團長榮高棠,副團長黃中、吳學謙,總指導董守義,代表團由男子籃球隊(教練員牟作雲)、足球隊(教練員李鳳樓)和男子游泳選手吳傳玉及隨團譯員、醫生、記者等共40人組成。
7月24日深夜,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領導,在關切地詢問了準備情況後,又親切地指出:此去把五星紅旗插到奧運會就是勝利!正式比賽可能趕不上了,可多與芬蘭運動員進行比賽,積極參加友好活動。
7月29日上午11點,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機場。
董守義一走下飛機,就受到前來迎接的熟識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擁抱,“董守義早已死在大陸集中營”的謠言不攻自破。當天中午,在奧運村內舉行了升旗儀式,中國體育代表團整齊地站在旗杆前,大批新聞記者和其他國家的運動員聞訊趕來。
曾參加過第14屆奧運會的中國足球優秀選手張邦綸榮幸地成為升旗手。五星紅旗伴著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在異國他鄉湛藍的天空。在奧運村升起五星紅旗的同時,奧運會主會場及重要賽場、我代表團駐地和赫爾辛基街道兩旁,中國的國旗和其他國家的國旗一起高高飄揚。
但是,中國代表團到達之日,離第15屆奧運會閉幕只有5天了,大部分比賽已近尾聲。只有游泳選手吳傳玉趕上了百米仰泳比賽,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運動員。
由於旅途勞累,吳傳玉百米預賽成績為1分12.3秒,列小組第五位,未獲得決賽權。足球隊和籃球隊未能參加正式比賽,後來與芬蘭的球隊進行了數場友誼比賽。
8月1日晚,中國體育代表團舉行了盛大的酒會,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前來參加酒會的不僅有來自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朋友,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奧地利、紐西蘭、瑞典、瑞土、澳大利亞和芬蘭的朋友,他們稱讚中國代表團忠於奧林匹克理想,在奧運會開幕後還趕來參賽。
8月2日,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奧運會和平營活動,在由芬蘭和平委員會主持,有1.5萬餘名芬蘭青年與世界各國優秀運動員的會見大會上,我國籃球運動員陳文彬發表了熱情的演說。奧運會後,代表團參加了國際體育教育會議,並在會上介紹了新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情況。
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歷盡艱難,但飄揚在奧運會會場上空的五星紅旗,向全世界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參加奧運會的合法權利。
同時,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參與第15屆奧運會的過程中,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同世界人民加強友誼的良好願望。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