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淵說
編輯|故淵說
1954年清明前夕,毛主席在杭州的一次視察工作中,曾特地找來過時任公安廳廳長王芳,期間二人一度暢談了許久,可就在聊到一首詩詞時,毛主席的情緒卻逐漸激動了起來。
隨後,主席便交待了一項奇怪的任務,希望對方能替自己準備一個沒有姓名的花圈,而這個任務,一時間也讓王芳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那麼毛主席和王芳究竟聊了些什麼?這個匿名花圈的背後又有著哪些故事呢?
清明前夕
1954年4月,毛主席前往杭州開始了一年一度的視察工作,而在本次視察期間,負責安保工作的同志則是時任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所以平日裡,主席也經常會跟對方講一些工作上的問題。
然而,就在劉莊的一次工作中,主席卻給對方下達了一項奇怪的命令,當日王芳趕到辦公室後,毛主席並沒有跟對方聊太多工作上的問題,而是若有所思地問了一句:“快到清明節了,是嗎?”
聽到這話,王芳也很快就答了句:“”主席,後天就是清明節了”,此時,主席似乎像是在思考著什麼,於是沉默了片刻過後,毛主席便帶著一絲愁容問道:“王芳,你知道西湖邊上有多少座墳墓嗎?”
一聽這話,王芳也有點迷糊,今天主席問自己的問題怎麼都有些奇奇怪怪的,於是王芳也就老實地答了一句:“具體數字,我說不清楚,反正到處都是墳墓”。
而這次毛主席感嘆地說了句:“是啊,我們這是成天與死人打交道,這些達官貴人活著時住深宅大院,過著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生活,死了還要在西湖邊占上一塊寶地,這怎麼能行?”
其實這會王芳還是沒動主席想說什麼,但就在王芳思考的時候,毛主席便又問了對方一個問題:“你知道‘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是誰的話嗎?”對此王芳回了句:“這是民族英雄岳飛的名言啊!”此刻王芳心想,難不成主席是打算去祭奠岳飛嗎?
其實,毛主席喜歡岳飛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在1952年的返京期間,毛主席路過河南山東兩地後,就曾執意表示自己一定要在湯陰下車,目的就是要去看岳飛廟。
在當時,這可把一旁的羅瑞卿給急壞了,於是羅瑞卿便帶頭跟毛主席做起了工作,可結果勸了許久也只勸下來一半,最終,毛主席雖然沒去岳廟,但主席還是趕到了當地的一塊碑林。
其實當時有許多人對毛主席是不理解的,他們不知道主席為何要堅持去看岳飛,可毛主席幾次吟誦了碑文上的字後,眾人才知道主席對岳飛的喜愛。
此外,毛主席還問了問湯陰縣長王庭文,希望可以瞭解關於岳飛後人的情況,而在得知岳飛後代連一個漢奸都沒有,毛主席曾高興地說道:“很好,岳飛是個大好人,岳家又沒有一個當漢奸的,都保持了岳飛的愛國主義氣節,好!”
所以經過此事,不少人也就得知了主席關於岳飛的這個故事,那麼,毛主席難道真是打算去祭奠岳飛嗎?
沒有姓名的花圈
在隨後毛主席和王芳的一番暢談中,二人可以說是三句話不離岳飛,於是主席直接也就跟對方講起了岳飛的故事。
對此,毛主席激動地講到:“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愛國英雄,在國家破碎民不聊生的情況下,岳飛敢主動請纓提旅,率領英勇善戰的岳家軍,馳騁亢進前線,殺得金人棄甲丟盔、聞風喪膽,真是英勇無比啊!”
就這樣,毛主席隨後把這段故事講得是繪聲繪色,激動的時候二人甚至都拍起了桌子,不過,關於岳飛毛主席也不只有讚揚,同樣還提出了岳飛的缺點。
於是主席便對一旁的王芳說道:“岳飛受朝廷差遣,去湖南鎮壓農民起義的行為我們應該批判,他那種愚昧的忠君思想,我們應該摒棄,但就其短暫的一生而言,他為國家和民族立得功勞還是遠遠大於過的,他是個值得我們稱頌的民族英雄”。
其實毛主席這番話曾說給過不少人,主席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岳飛的那種愛國精神,但主席卻不希望學岳飛的愚忠,更不希望去欺壓老百姓。
而見到毛主席對岳飛如此有興趣,王芳便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主席,秦暉夫婦的雕像現在還跪在岳飛的墳前,這種出賣民族利益,認敵為父殘害忠良的奸臣走狗將被世人永遠唾罵”。
原本不說這話還好,但一聽秦檜的名字,主席的情緒也激動了起來,於是毛主席便說了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此時,毛主席突然問了王芳一句話:“王芳,岳飛的《滿江紅》你會背嗎?”其實這句話毛主席問過不少人,每次只要跟別人聊到岳飛時,主席就喜歡問這麼一個問題。
而聽到這話,王芳也是感到有些尷尬,不過這倒不是說王芳不會背這首詞,而是王芳覺得自己的山東口音實在是太重了,加上本身王芳又有些吐字不清楚,於是他便說自己背得不是很好。
但聽到這話 毛主席還是給予了鼓勵,哪怕能背出來幾句也行,於是主席便一邊鼓掌一邊聽對方朗誦,這也硬是讓王芳給背了下來。
而就在王芳背誦結束後,毛主席則是給王芳交代了一項任務:“快到清明節了,按我們民族的習慣,清明節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請你替我去準備一個花圈”。
聽到這話,王芳詫異地問道:“這個花圈是要送給誰,又要以誰的名義呢?”對此毛主席講到:“既然是替我準備,當然就要以我的名義了”。
至於送給誰,其實這個花圈並不是送給別人,而是要送給剛才二人所聊到的岳飛,只不過關於這個花圈毛主席卻特意叮囑,這個花圈不要寫上自己的名字,只要送到嶽王墳前就好。
因此,就在次日下午,嶽王墳前便多了這麼一個沒有姓名的花圈,而這便是毛主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為歷史名人獻花圈祭奠。
那麼關於岳飛,毛主席的感情為何如此的特殊,以至於每當和別人談到岳飛,主席總是能講得繪聲繪色,其實,這離不開岳飛身上的那種愛國精神。
聽著《滿江紅》做手術
在九一八事變後,古時岳飛身上精忠報國的那種精神喚醒了許多國人,當時為了配合正面抗擊日寇,重慶國泰大劇院中曾連續演出了八場《岳飛》。
而這些演出不僅迎來了,美蘇英法等許多國家的觀眾,並且還給許多人都贈送了“還我河山”的旗幟,其中田漢的《岳飛》歷史劇共演出過36場,在很大程度上都鼓舞了全民抗戰計程車氣。
而在抗戰中,毛主席都將這些看在了眼裡,因此,毛主席之所以對岳飛喜愛,其實離不開這萬千抗戰的中國人民,這樣的精神是應該一直傳承下去的。
所有,現在回顧毛主席之所以幾次堅持要去岳廟,其實只是主席對岳飛精忠報國這種精神的敬佩,只不過遺憾的是,毛主席當年雖然在湯陰車站吟誦了碑文,可主席卻始終沒能到達岳廟,以至於這也成了主席一生的一大遺憾。
而在1975年,此時的毛主席雖然已經是82歲高齡,但主席平時如果有空還是會進行工作,可不巧的是就在同年毛主席卻患上了白內障,視力微弱到已經接近失明,因此當時醫生建議這個手術必須得做。
然而,毛主席雖然打了一輩子仗,但主席早些年就算受過傷,也從來沒做過任何手術,所以,毛主席心中其實對手術是有些牴觸的,當時不少醫生都曾勸過主席,但對此主席卻遲遲沒有做出決定。
直到碰到了醫生唐由之才做出些許改變,當時主席對唐由之說道,你的名字很好,給你起名字的一定是個讀書人,隨後,主席還在紙上寫下了幾句魯迅先生的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相知;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而在得知毛主席對詩詞感興趣後,唐由之也就用一句詩做出了一個比喻:“萬般靈藥皆無效,金針一把日當空”,意思就是這個白內障手術,在當時無論吃什麼神仙妙藥都做不好,但只要一做手術就能解決問題,因此就在聽到唐由之的解釋後,主席便笑著說了句 “做吧”。
而在1975年7月23日這天晚上,唐由之還專門問毛主席準備怎麼樣了,對此主席笑著說準備好了,只不過關於手術有個條件,此時醫生們都詫異地問道:“什麼條件?”
毛主席表示,自己要在手術中聽岳飛《滿江紅》的彈詞,原來,這首詞是毛主席晚年最喜歡的一首,每當遇到困難之際,主席總會透過這首詞來激勵自己,而這也讓毛主席最終成功完成了這次手術。
其實關於對岳飛的看法,毛主席並非是一味地稱讚對方,在精忠報國,奮勇殺敵方面,主席對岳飛是無比的佩服,這種精神讓主席一次又一次地挺過了難關。
但對於岳飛的愚忠,毛主席其實是持反對態度的,為了完成宋高宗趙構的命令,岳飛竟不惜鎮壓平民百姓,這一點毛主席對其是嗤之以鼻的。
但也正如毛主席所說的一般,在岳飛短暫的一生,他做出的貢獻還是遠遠大於過錯的,不過在中國人民的抗戰中,犧牲無名的英雄遠不止這些,而這萬千英雄就是毛主席最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