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先祖西遷隴右,與虎共同生活在北方的崇山峻嶺間,虎風馳電掣,勇猛進取,秦人遂霸西戎,開地千里。李太白曾提筆寫下“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名句。從邊陲之地的小國到一統天下的帝國,一路風雨,你見證了我,我敬畏著你。
讓我們穿越歷史,跟隨秦人的腳步,尋找那段歷程中“虎”文物的身影,同時聽老秦人講講他們眼中的秦老虎,一起見證秦人崛起的壯麗詩篇。
第一站:甘肅禮縣大堡子山
(左為大堡子山出土金虎 現藏日本MIHO博物館 右為新疆阿勒泰地區巖畫)
行虎回首,闊鼻上卷,堅耳直尾,身體碩長,雙腿蜷曲,雙爪如鉤。全長41釐米,金身以秦式特色描繪出“{{”形平行紋表示虎紋,10段不同形狀的金箔片互相鉚釘,套接組成金虎。
“王說我們族人馬養的好,哎,真是個貶人來邊疆的好由頭。這裡風沙真大,那些北方的蠻夷很是彪悍。他們喜歡把生活都記錄在巖壁上,這是大老虎?經常來咬走牲畜,我們怕你,又渴望如你那般的霸氣。罷了罷了,學著他們做一個你,會像你這樣勇猛吧!”
——一位甘肅籍老秦人的叨叨唸
第二站: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樂器坑
(左為大堡子山樂器坑出土銅虎 右為西周·大克鼎)
巨首回顧,伏踞狀,粗尾上卷。大而高聳的立耳,腿軀交接處飾螺紋以象徵股肌,虎身飾三角對稱的簡化竊曲紋。
“王說我們是粗鄙之人,遠在鎬京的天子哪知我們的不易,寒冬之時馬又死了很多匹,北面那群小嘍囉沒事還來打家劫舍。聽聞王搞了列鼎制度,飯鍋也得數著來放,規矩真是麻煩。不過工匠新做的銅器式樣真不錯,讓我給族裡的擺件們也裝飾一下,這下阿虎看上去威風多了。”
——一位甘肅籍老秦人的日常叨叨
第三站:甘肅慶陽石家墓地
(左為石家墓地金虎飾 右為玉皇廟狄戎墓地虎飾牌)
虎為蹲踞狀,立耳,口部微張。四肢匍匐於地,爪呈蜷曲狀,尾部自然下垂,稍部微卷。體有“{”形紋飾。
“跟北面那群狄戎恩怨多年,但是我們也要博採眾長啊,他們做的這小銅牌金燦燦的多漂亮。我們也做個同款‘小腦斧’掛起來!”
——一位甘肅籍老秦人如是說
第四站:甘肅天水馬家塬
(左為馬家塬虎形金車輿飾 右為鄂爾多斯碾房渠虎狼咬鬥金飾牌)
虎頭向前,四足交錯,奔跑之姿。口部微張,虎齒外露,兩耳直立,尾部上卷至背部,尾稍向後翻卷。身體上鏤刻出捲雲、三角及弧邊三角鏤孔。唇、頸部有鏨刻圓點紋飾,整體有剪紙的效果。
“把金子捶打一下,阿虎的紋樣更細緻了些!以後做的時候可以把打鬥的場景也加上,這樣看起來就更生動了。”
——一位來自某甘肅籍老秦人
第五站:陝西寶雞千河魏家崖村
臥虎狀,巨目大耳,呲牙,四腿曲臥,長尾上卷,通體紋飾為凸雕合陰刻,器背面有扣槽。
“老祖宗百年奮鬥可算搬進城裡了,離京城更近了一步!歸置家當,我們的阿虎真是霸氣,可比這城裡照貓畫虎的威風多了,這獠牙、這粗壯的尾巴,我們心中永遠的百獸之王!”
——一位苦盡甘來的老秦人說
第六站:陝西寶雞益門村2號墓 虎形玉佩
第七站:陝西鳳翔豆腐村 虎紋瓦當
第八站:陝西鳳翔豆腐村 虎食燕紋瓦當
(左為鳳翔豆腐村虎食雁紋瓦當 右為甘肅馬家塬虎啄羊銅牌)
當面一虎一雁。虎奔躍回首,盆嘴大張,欲吞飛雁,虎腿部肌肉突出,身形纖長,身上有條狀斑紋;飛雁則展翅欲走。
“單個的阿虎太過單調,還是選擇把它打鬥的場景刻畫下來,阿虎不管怎麼變,永遠都是最強的王者!”
——一位性格熱情的老秦人說
第九站:陝西西安杜虎符
杜虎符為青銅質,呈伏虎形,昂首,尾端捲曲。杜是一個地名,指秦的杜縣。此符鑄於秦惠文君稱王前,掌握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符面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為小篆,瘦勁有力。
銘文記錄了虎符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全符由左右兩半合成,發現的只有左半符。合符之內面有槽,虎頸上有一小孔。
“一步步走來,從貧瘠到富饒,從弱小變為強大,把兵符做成阿虎的模樣,調兵遣將常伴左右,我們大秦的兵定能像阿虎那樣,披荊斬棘,戰無不克!”
——大秦的某位將領
第十站:陝西秦都咸陽城
(咸陽城長興遺址 銅鋪首)
“從隴西一路東遷,兼併戎狄、學習中原的禮制文化、商君變法、開渠沃地、富國強兵、征戰四方,終一統天下。我們不需要再打仗了,先祖做的阿虎獠牙大口都能嚇哭孩子,鑄造一個阿虎模樣莊嚴,佑四方安康。願我們從此都過上好日子。”
——咸陽城作坊某工匠
(左為咸陽城長興遺址陶響器,右為公元前6世紀阿爾泰巴沙德勒木板)
秦人從隴西一路東遷至咸陽,商文化、西周文化、外域文化水乳交融,形成了全新的文化面貌。尤其是平行“V”字紋虎形狀,是北方草原文化的產物。
秦老虎的故事,您get到了什麼呢?
(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陽城考古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