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仍然需要學習白求恩精神
——再讀毛澤東名篇《紀念白求恩》
編者按:諾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是加拿大共產黨員、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國際著名胸外科醫生,他於1938年初率領加拿大和美國醫療隊來華,投入中國抗戰洪流,1939年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縣犧牲。毛澤東在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讚揚了白求恩的偉大精神,號召人們向白求恩學習,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此文更使得白求恩的事蹟在中國人民中廣為傳頌。在中國共產黨發展新的百年起始之際,我們仍視白求恩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座標,這不僅說明白求恩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也說明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員先鋒模範意識仍需要白求恩精神。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領醫療隊來到中國。4月,他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來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條件最艱苦的抗日前線,在那裡工作了一年多時間。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為八路軍戰士做手術時受傷感染,仍堅持醫治傷員,直至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不幸患敗血症犧牲。11月17日,晉察冀軍民在唐縣於家寨為白求恩舉行了隆重的殯殮典禮。12月1日下午,延安各界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舉行公祭大會,沉痛悼念白求恩。主席臺前擺放著毛澤東的輓詞,“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幾天後,《八路軍軍政雜誌》準備編輯出版《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請毛澤東撰寫一篇紀念白求恩的文章。12月21日,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窯洞中完成了一篇鼓舞人心、影響深遠的文章《學習白求恩》。1952年,這篇文章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2卷,並改名為《紀念白求恩》。白求恩的事蹟和精神在這篇文章裡得到了最高評價和宣揚,至今仍產生著深遠影響。
這篇短文僅有1038字,毛澤東卻4處提到“學習”白求恩同志,10次使用“精神”一詞。如果加上毛澤東寫的輓詞和文章的原標題,則是7處提到“學習”,12次提到“精神”。毛澤東為什麼如此重視學習白求恩精神呢?其歷史意義值得挖掘,現實意義值得重視。2021年6月9日,習近平在青海調研時特別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做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到的“五種人”:“廣大黨員、幹部要慎微慎獨,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要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繼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確保黨的肌體健康。”[1]對此,筆者結合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和使命,談談對學習白求恩精神的進一步思考。
一、毛澤東從四個方面談到學習白求恩
第一,毛澤東要求中國共產黨員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西方無產階級革命和東方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1920年7月,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做了系統論述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論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和《民族和殖民地問題委員會的報告》,闡明瞭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偉大思想,大會通過了這兩個報告。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明確指出:“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白求恩同志是實踐了這一條列寧主義路線的。我們中國共產黨員也要實踐這一條路線。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義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1](p.659)
毛澤東在這段話中明確了三個問題:一是說明了白求恩率領加美國際醫療隊到中國支援抗戰的時代背景及其肩負的國際主義援助的責任。二是依據列寧在共產國際二大上的講話精神,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主義理念。作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列寧的思想對黨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和之後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1939年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前夕,日本、德國和義大利聯合為法西斯主義軸心國,是站在全世界人民對立面的反動聯盟,發動了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英國、美國屬於與中國站在一邊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毛澤東號召中國共產黨人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觀念,要與同盟國人民站在一起,也要同德意日等侵略國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共同打倒法西斯帝國主義,解放中國和世界的民族和人民。因此,在延安有日本工農學校及其中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意義特殊。三是由此可以體會到白求恩獲得高度讚譽的深刻含義,“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毛澤東號召每一箇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第二,毛澤東要求中國共產黨員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毛澤東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1](pp.659-660)毛澤東話題所指是有針對性的。
在對待工作作風方面,毛澤東對照白求恩的模範事蹟,檢討共產黨員隊伍中的種種不良工作作風問題,嚴厲批評了根據地出現的“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等現象,他特別強調:“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指出:“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1](p.660)
在對待醫療技術方面,毛澤東尖銳指出醫療隊伍中出現了輕視技術工作的現象,鮮明提倡學習白求恩精益求精的醫術和醫德。他說:“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1](p.660)
第三,毛澤東要求中國共產黨員學習白求恩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在強調要“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與“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的基礎上,毛澤東專門舉例說,“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1](p.660)這裡的“真正”二字針對性明確、指向性鮮明。“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是白求恩的名言。1939年10月下旬,在淶源縣摩天嶺戰鬥中,他手指被劃破,導致染上敗血症,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了生命。他曾說:那個戰士們為之獻身的新中國,“他們和我們,不一定能活著看到”“但是不管他們和我們是否能活著看到那個和平、幸福的工人的共和國,主要的是他們和我們用今天的行動已使那新共和國成為可能的了,幫助了他的誕生了”。[2]
第四,毛澤東要求中國共產黨員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中華民族和廣大勞動者利益為立足點,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共產黨和共產黨人沒有任何私利可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毛澤東明確指出,只有“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才能“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因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1](p.660)
二、白求恩精神在黨的衛生事業發展中得到傳承和弘揚
白求恩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內化在他具體的工作之中。綜合現有材料,筆者體會到,毛澤東要求全黨學習的白求恩精神,正是體現在他始終堅持為戰士和群眾醫治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醫學態度、毫無私利的醫德醫風等層面,這些為當時根據地的衛生事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白求恩國際主義的醫療志向在根據地得以實現
白求恩以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具體反映在他“患者第一”的利他主義原則,體現為他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白求恩是一個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人,但卻以人間大愛之心救治被日本鐵蹄蹂躪的半殖民地中國抗日軍民,以出色的醫術有力推進了當時根據地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這尤其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建立八路軍第一支戰地醫療隊。
1938年3月底,白求恩的醫療隊到達延安。第二天晚上,毛澤東在鳳凰嶺山麓的窯洞裡會見了白求恩和同行的護士瓊·尤恩,談話持續3個多小時。當白求恩將自己的加拿大共產黨黨員證書交給毛澤東時,毛澤東鄭重接受並表示:“我們將把你的組織關係轉到中國共產黨,你現在不是外人,不要見外囉!”我們可以想象此時此刻兩位國際主義戰士之間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正是在這樣的場景下,考慮到八路軍醫療條件簡陋,自己又有野戰作戰搶救傷員的經歷,白求恩告訴毛澤東,如前線傷員能在24小時內及時手術,75%重傷員能救過來。他以自己曾經的野戰救治經驗,向毛澤東提出建立戰地醫療隊、把八路軍傷員的治癒率提高到75%的請求。於是,在毛澤東的支援下,八路軍第一支戰地醫療隊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誕生了。白求恩和毛澤東這次見面,彼此給對方以深刻印象,惺惺相惜。白求恩在臨終前,請聶榮臻司令員“轉告毛澤東主席,感謝他和中國共產黨對我的幫助。在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會獲得解放”。[3]
第二,在山西農村踐行醫療社會化。白求恩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利他主義理念在中國北方條件落後的農村得到了實踐。他來到中國後的一大革命性創舉,就是在抗日前線——山西靈丘縣楊家莊實施了醫療社會化。在這裡,他建立了由晉察冀軍區衛生部、醫院領導、村民代表組成的聯合“院務委員會”。讓村民們騰出一半的房間安置傷員,並擔任護理護送工作,建立“群眾血庫”以保證傷員急需。他多次主動給傷員輸血,帶動根據地軍民對輸血認識發生轉變。儘管根據地條件非常簡陋,醫院對村民還是實行免費醫療。白求恩實現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加拿大難以實現的願望。
(二)白求恩高超的醫術在根據地充分發揮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的1939年春節後,白求恩帶領18人的戰地醫療隊隨120師參加在齊會的對日作戰。戰鬥三天三夜,白求恩也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在69個小時裡,他為115名戰士及時手術,而傷員的死亡率只有不到20%。他在冀中4個月,建手術室和包紮所13處,救治率達85%。實現了他對毛澤東救治75%以上重傷員的承諾。白求恩的學生、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張業勝今年已98歲高齡,他動情地談道:我永遠記得,白求恩是1938年6月17日來到晉察冀邊區司令部所在地五臺金崗庫。看著白求恩騎著馬,帶著由13頭騾子馱著藥品和醫療器械及生活用品的援華醫療隊,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為了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白求恩把自己的家當都帶來了,看來不打敗日本侵略者,白求恩是不會離開中國的。一股對白求恩的欽佩之情,從心底生髮出來。[4]
第一,白求恩以醫術為武器,投入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白求恩本是個以醫療為職業的醫生,1924年他開過私人醫療診所,有在美國和加拿大工作的經歷,在醫學理論和醫療技術方面多有建樹,世界知名,本可以過舒適的生活。然而,當見到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勢力膨脹,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資本主義制度下窮人就醫條件惡劣等現象,他決心為改變窮苦人的命運、推翻罪惡的資本主義制度而鬥爭。1935年,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產黨,在世界正義與非正義的現實面前,他以自己的醫術為武器,投入正義鬥爭。1936年7月,他參加西班牙國際縱隊,赴西班牙前線,支援西班牙共和軍打響馬德里保衛戰,直接參加反法西斯戰爭。1938年1月,剛從西班牙前線退下來的白求恩率隊到達中國武漢,瞭解到中國戰場的緊迫形勢,要求“儘快安排我上前線去”。3月,他到達延安,決心投入中國最艱苦的敵後抗日戰場,旋即到達最需要他的地方——晉察冀根據地。他把中國的抗日戰場當作自己的事業地。對八路軍軍醫們,他開門見山地說:“我常常想,這是‘你們底’醫院,現在我卻看它是‘我們底’醫院了;因為是從我們中間,把它建立起來的。”他的講話不僅拉近了一位西方名醫與八路軍醫生的心理距離也將“反法西斯一個戰壕的戰友”理念傳遞出去。白求恩還說:“這個醫院,是你們底外國朋友建立起來的,我有榮幸作他們的代表。……你們同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整個的世界是工人的世界),我們不承認種族、顏色、語言、國界能將我們隔離分開。”[2]言語之間,既表達了“醫術為武器”的理念,也凸顯了白求恩這位國際主義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思想境界。
第二,白求恩追求醫術上精益求精的醫風令人敬佩,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身為國際知名醫學專家,白求恩仍虛心學習新技術。白求恩是國際專家級的醫生,又是加美醫療隊隊長,可是他仍然保持學習新技術的積極心態。1938年9月15日,白求恩應邀在晉察冀軍區國際和平醫院(亦稱“模範醫院”)投入運營時發表題為《諾爾曼·白求恩給我們的教言》的講話。他從不鄙薄技術工作,而是將職業、專業、戰鬥融為一體地開展工作。他要求醫生們不要只說不做、不要不懂裝懂。他鼓勵技術水平低的軍醫一定要學習好技術,以減少病人的痛苦、殘疾、死亡率:“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學習好技術呢?因為在醫藥和外科上的好技術可以更快的醫好病人,少有些痛苦,少有些不安,少有些死亡,少有些疾病,少有些殘廢。這一切事情都是我們的任務。”他甚至提出向敵人學習技術,為我所用。他說:“技術握在經濟資本獨裁者的手裡,使日本成了世界的敵人。技術若在中國工人手裡,就會使他成為世界和平的偉大力量。”[2]
二是培養醫務幹部提升八路軍的整體治療水平。晉察冀根據地的醫療裝置、藥品、合格醫護人員的嚴重不足,令白求恩始料未及。他建成的晉察冀模範醫院,三天後被日軍燒燬。於是,他就建戰地醫療隊,最近的一次在距前線4公里處救治傷員。他重視培養懂技術的戰地醫院的領導幹部,這是白求恩為八路軍醫療工作者隊伍的長遠設想。為此,他要求八路軍的領導幹部要具備組織能力、教育能力和監督能力;要能夠開動腦筋,要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幹部。他還打趣地舉例說,如果有一天毛澤東和聶榮臻對你委派一名醫生有不同看法時,你應該是用他的技術特長幫助聶司令留住這個人。這生動地表現出他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態度,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更體現出他是為中國共產黨醫療事業的長遠發展深謀遠慮。他把辦衛生學校、寫教材、培訓醫護人員作為根據地的大事,不分晝夜地工作,甚至聶榮臻命令他休息也不管用。白求恩在臨終前寫給聶榮臻司令員的信中還有這樣的細節:“每年要買二百五十磅奎寧和三百磅鐵劑,專為治療瘧疾和極大多數貧血的患者。千萬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帶購買藥品,因那邊的價錢要比滬、港貴兩倍。”[5]
(三)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與高尚醫德融為一體
白求恩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令人敬仰。在回答加拿大共產黨總書記巴克的關切時,他說:“如果我犧牲在中國戰場,你要讓世界知道,白求恩是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犧牲的。”他對醫院受傷的戰士們說:“那些躺在病房裡的同志,不能動卻能聽到我們說:‘同志們!我們向你致敬禮’。“為那些死者讓我們說:‘同志們!我們知道你們是沒有白死的。’讓活著的、要死的、死了的,用一個目的、一個意志結為同志吧!那樣我們將是無敵的。”[2]
在他的心裡,只有反法西斯事業,唯獨沒有他自己。在生命的最後,白求恩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予無限期望:“讓我把千百倍的謝忱送給你和其餘千百萬親愛的同志們!”“努力吧,向著偉大的路,開闢前面的事業!”這些話,至今是我們這代人仍常仿說的金句,是毛澤東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的深刻寓意所在。
白求恩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更體現在他日常表現的醫德層面。瞭解白求恩經歷的人都知道,他放棄了優厚待遇,到遙遠的異國他鄉的最前線去戰鬥。白求恩在32歲時就已是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成員,是美國胸外科協會五位執委之一。他發明改造了20多種醫療器械,34歲時發明了舉世聞名的“人工氣胸療法”,到41歲時他共發明了22種外科手術器械,全部以他的名字命名。1937年在西班牙當戰地誌願者時,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辦法。然而,白求恩不以醫術居高,而是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在物質待遇方面更是沒有絲毫的要求。1938年8月11日,毛澤東特意給聶榮臻發電報,建議每月發給他薪金100元。在當時八路軍大夫一般每日津貼1元的情況下,毛澤東和黨中央對白求恩的工作和生活還是想盡量給予戰爭條件下高級別的待遇。但是,白求恩堅決不接受。他親自給毛澤東回了封電報:“我沒有錢,也不需要錢。能和這樣一些以共產主義方式生活的同志工作在一起,是我畢生最大的幸福。”[6]記得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廣播連續劇中有這樣的情景:白求恩看見一位八路軍軍醫用鋸木頭的鋸子給傷員截肢,他激烈地批評那位醫生。但是等事後瞭解到八路軍缺醫少藥的實際醫療情況,他主動去道歉,並且把自己的津貼用於購置藥品,改善根據地戰地醫療隊的條件。白求恩這種真誠而高尚的獻身事業的精神正是毛澤東號召全黨對照學習的可貴之處。
他的責任心體現為傷員第一的思想和救治理念。對於359旅傷員得不到很好治療和照顧(三天三夜沒換藥),他甚至直言質問王震旅長,王震表示:“你的批評像手術刀一樣刺痛了我的心,我決心接受你的批評。”[7]
他傷員第一的思想和救治理念,對到根據地的國際醫生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德國醫生漢斯·米勒參加了白求恩的追悼會,決心以他為榜樣。為了在醫療裝置簡陋的情況下儘量多保留傷員的肢體,身材高大的漢斯·米勒醫生甚至跪在地上數小時為傷員做手術。
三、新時代更要踐行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在中國家喻戶曉,白求恩精神隨著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進入課本而在中國深入人心。白求恩逝世82年來,中國人民不斷傳頌他的事蹟,發掘整理他的文獻資料,一直延續至今。82年來,學術界對白求恩精神也有各種表述,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到底什麼是白求恩精神?歸納各種闡釋,概言之,就是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就是他的對工作極端負責、極端熱忱的奉獻精神;就是他的不斷創新,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具體而言,白求恩精神就是高尚、純粹、有道德、脫離低階趣味、有益於人民的偉大精神。
2019年是白求恩逝世和毛澤東發表《紀念白求恩》80週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百年間,白求恩精神伴隨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前行了82年。在新的百年征程起始之年,我們仍視白求恩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座標。這不僅說明白求恩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也說明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員先鋒模範意識仍需要白求恩精神。
82年來,中國人民學習白求恩有三個遞進的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懷念白求恩的感人事蹟。
在中國,有以白求恩命名的醫院,醫學院和學術研究機構。有電影、電視、廣播劇、電視劇等介紹白求恩事蹟的媒介及作品,收音機播放過白求恩事蹟的配樂廣播劇,很多情節仍聲聲在耳;1962年拍攝了電影《白求恩》;凡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基本都會全文背誦《紀念白求恩》。
2009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共同主辦的“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評選活動,評選出百年來對中國貢獻最大、最受中國人民愛戴或與中國緣分最深的國際友人,投票人數達到5600多萬。歷時40天的網路評選於當年10月12日揭曉,“為中國抗戰獻出生命的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以4694484票名列前十位當選人第一,可見他在中國人民心中的位置之高。[8]同年,白求恩當選中宣部等11個單位組織聯合開展評選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020年12月4日,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以及加拿大滑鐵盧孔子學院共同舉行了“中加友好使者——紀念諾爾曼·白求恩誕辰130週年”越洋線上對話會。白求恩的親友後人、中加兩國友好組織、白求恩研究專家學者一起重溫毛澤東的名篇,探究白求恩精神。2021年3月25日,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八路軍研究會、北京市海淀區史志辦、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聯合主辦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重走“兩道一線”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將白求恩與林邁可、貝熙業三位國際友人支援中國抗戰的交匯點首次聯絡在一起。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推出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第27集用長時段釆訪專家學者,介紹白求恩事蹟和他的國際主義精神。
第二個層面是進一步挖掘、整理、研究有關白求恩的文獻資料。
21世紀以來,中外學者孜孜不倦地發現、整理了大批白求恩的書信、文章、論文,講話,文藝作品等珍貴資料。
1939年9月15日,白求恩應邀在晉察冀軍區後方醫院(亦稱“模範醫院”)開幕時做演講,中方記錄稿《諾爾曼·白求恩給我們的教言》,[9]中共黨史資料收藏家張清華據此寫了一篇題為《解讀白求恩的一篇戰時講稿》,發表於2020年9月22日《理論中國》。張清華認為,這篇極具白求恩式思想、精神、謀略與情感的經典之作,值得細細品讀。
加拿大華裔李彥女士,赴加留學後成為白求恩研究專家。特別是她根據白求恩遺囑,透過多年努力,在加拿大找到了白求恩和毛澤東在延安一起看演出時的珍貴原版照片,並先後在中國出版了《尺素天涯》《不遠萬里》等研究白求恩的著作,翻譯了《1937,延安對話》。柳青翻譯的《不死鳥——諾爾曼·白求恩的一生》(羅德里克·斯圖爾特、沙琅·圖爾特著)2013年出了中譯本。
2021年4月14日,“紀念白求恩著名演講《從醫療事業中清除私利》發表85週年暨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高發展座談會”在京舉行。馬國慶以《一場震撼舊世界的演講》為題,介紹了白求恩醫生在加拿大和美國率先倡導醫療社會化和醫療改革的歷史功績,並做了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就白求恩之問要點何在、醫療社會化意義何在、對今天醫療衛生工作啟示何在這三個問題,闡釋了白求恩不為人知的歷史貢獻。與會學者還從白求恩精神的深入探討、白求恩的高尚純粹和無私利人風範、白求恩的醫改宣言、白求恩的醫學觀等方面,闡釋了白求恩精神的思想內涵、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分析了關於白求恩醫療道德、普惠公平思想對今天中國醫療事業和醫療改革的指導意義,對提升醫務人員職業理想和人文素養方面的作用。
第三層面是弘揚白求恩精神,推動新時代各項事業發展。
重溫白求恩85年前演講深刻闡述的醫學人文思想,從中汲取對於我們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指導力的寶貴精神財富,對推進我國衛生健康及各項事業發展和道德風尚建設非常有意義。由此,人們形成共識,在中國,忽視共產主義理想和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引領,單純依靠市場經濟、狹隘的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搞現代化是走不通的。不踐行弘揚白求恩冒著生命危險支援抗戰的犧牲精神,在窮鄉僻壤的戰地醫院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傷病員極端熱忱的服務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我們今天的醫療衛生工作是很難發展好的。推而廣之,這也是每個共產黨員為什麼要和怎麼樣才能更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問題。這些問題,人們在《紀念白求恩》一文裡都能找到答案。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對照82年前白求恩的光輝事蹟,檢討當下我們的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更能理解、也更加認識到新時代學習、弘揚白求恩精神的當代意義。人們形成共識:在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第二個百年新徵程之際,再學白求恩,正是要恢復一段時間以來漸漸被淡忘的白求恩精神,特別是少數黨員對國家和社會應有的責任心與工作熱忱有所消減。在當下全球艱難抗疫中,要有效防止狹隘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保守主義等情緒蔓延;防止共產主義理想和白求恩精神過時論、無用論、虛無論等滋長。社會上甚至我們的黨員隊伍中也出現了絕對個人主義、精緻利己主義、權錢交易等不良“規則”,這些言行正在悄然踐踏著白求恩高尚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共產黨員應如何秉持共產主義精神信仰帶領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思考如何向那些侵蝕黨的肌體、弱化黨員修養、削弱黨的純潔性的現象宣戰的問題。白求恩精神,就是我們應對挑戰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再學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共產黨員極具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馬國慶指出,1936年4月17日,白求恩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內科外科學會聯合舉辦的醫學經濟學年會上發表了一篇震撼舊世界的演講《從醫療事業中清除私利》。面對資本主義社會在醫療制度上的種種弊端,白求恩向社會發問、向醫生髮問、向窮人發問、向有錢人和大富之家發問、向政府發問。這些發問通常被稱為“白求恩之問”。馬國慶對“白求恩之問”的具體解釋是,白求恩向社會發問:在加拿大和美國,“為什麼幾百萬人在生病,幾十萬人在忍受痛苦,好幾萬人因缺乏醫療而夭折,而這種醫療本來是現成的,只是他們付不起錢?”他向醫生髮問:“為什麼現在的醫療變成一種漫天要價的行業,我們賣的是麵包,卻要人們付出珠寶的價錢。這種價錢,窮人付不起,而我們賣不出去,也得受罪?”他向窮人發問:“為什麼你們的患病率比任何一個社會階層都高?是什麼造成你們的貧困和無知?你們要對醫生說些什麼?”他向有錢人和大富之家發問:“為什麼同樣是得了肺結核,富人恢復了健康,而窮人卻死去?”他向政府發問:“為什麼你們不能拿出一個全民醫療服務方案,而僅僅是非常有限的健康保險計劃?”白求恩提出了一系列當年甚至當代,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令美國和西方一些政府難以認同,更難以回答的問題。現階段,美國抗疫表現的“八個第一”,就是最真實的例子。美國黨派利益大於人民利益;資本集團的利益大於救治人的生命的意義,是源於不能清除私利的社會醫療制度,如果白求恩仍然活著,相信他會感嘆自己預言的準確和悲哀美國政府的無能。
白求恩非常欣賞他的精神導師特魯多醫生對患者“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名言,並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今天中國醫生同樣是這一箴言的信奉者和踐行者。2020年,中國4萬多白衣戰士馳援湖北抗疫,無數醫生戰鬥在抗疫崗位一線,甚至有醫生獻出寶貴生命,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他們讓抗疫期間的人民看到了白求恩精神之火在新時代的再燃和延續。儘管“白求恩之問”中有些問題還需要政府和醫療機構繼續解決,但白求恩85年前演講中深刻闡述的醫學人文思想,對於我們今天推進我國健康事業發展和社會公共道德建設極具現實意義。
今天,循著白求恩從技術主義者到慈善主義者最後到共產主義者的思想昇華和人生軌跡,探討學習並身體力行他的醫學人文思想具有重要意義。白求恩提出“科技有餘而健康不足”的矛盾今天仍要解決,他呼籲要走醫療社會化道路的吶喊仍然震聾發聵,他關於醫療制度改革的種種構想,給我們推進、深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啟示。我們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於“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理解;進一步堅定破解新矛盾,總結新經驗,前瞻新戰略,努力踐行“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的使命。偉大時代需要偉大精神,更需要弘揚踐行偉大精神。習近平要求全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其寓意在於構築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警示全黨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初心。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要繼續弘揚忘我犧牲的奉獻精神,為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奮鬥。要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事業中,為全世界勞動者的自由與全面發展,為人類和平事業作出應有貢獻。這也是再學白求恩的時代意義。
*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名譽會長在本文寫作過程中給予了醫學領域的具體指導,深表感謝。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張清華.解讀白求恩的一篇戰時講稿[N].理論中國,2020-09-22.
註釋:
[1]轉引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1年06月10日。
[2]轉引自華北軍區後勤衛生部:《華北軍區衛生建設史料彙編》,華北軍區後勤衛生部出版1949年10月版,第25頁。
[3]這段史料參見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編:《國際友人眼中的延安》,第68、71頁。
[4]參見陳醫:《中加友好使者——紀念那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加拿大人》,“中加友好使者——紀念諾爾曼·白求恩誕辰130週年”線上對話會報道稿,2020年12月8日。
[5]轉引自《白求恩:為中國抗戰獻出生命的加拿大醫生》,http://news.cri.cn/gb/27824/2009/08/28/1965s2605184.htm。
[6]參見《白求恩當天日記寫下:這是一個巨人》,https://view.inews.qq.com/a/20201225A02TWK00。
[7]取自中央電視臺大型文獻片《山河歲月》第27集中白求恩研究研究會名譽會長馬國慶訪談內容。
[8]轉引自《白求恩:為中國抗戰獻出生命的加拿大醫生》,http://news.cri.cn/gb/27824/2009/08/28/1965s2605184.htm。
[9]記錄稿後被收入有關方面編輯的文集,名為《諾爾曼·白求恩給我們的教言》,全文約4700多字。白求恩也將演講的英文原稿寄回了加拿大,這部分手稿也有多個譯本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