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這一生粗糙懶惰愛拖稿,1月22日網友xxnsgm在攢機單點評文章下留言求點評的內容我今天才看到,說實話也不能全怪我,你下次一定要@一下作者,這樣我就能比較容易發現了,不知道你的模擬攢機單現在是不是已經變成了真正的機器正在使用呢?當時還在糾結的RTX 3050價效比如何的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01 整體評價
來一起看看這位網友的配置單,基本上這位網友攢機就突出一個“省錢”二字,各種配件基本上都是用上了最便宜的東西,什麼五花八門的品牌都有。綜合看下來狼叫獸給的評分是:
7/10分
注:
評分邏輯:0-10分
0分是有嚴重相容性問題的;
1-5分是搭配不合理,不符合需求的;
6-8分是滿足需求 但有些硬體還有改進空間;
9-10分是符合需求,搭配合理的。
總的來說搭配其實還算合理,扣掉顯示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搭配之外,整套主機的配置預算大約花出去了5000元,核心配件使用了最新的產品,第12代酷睿處理器,加上剛釋出的RX 6500XT顯示卡,這都是1080p網遊必備的好裝備。
不過很多硬體在我個人角度看來,覺得不是特別合適接下來我們逐一分析。
02 配件分析
CPU選擇第12代英特爾酷睿 i5-12400F,這個確實很強,雖然沒有能效核(小核),但效能甚至可以和上一代的i7拼一拼了,不過價格也確實還不低,1499元的售價相比較i7來說確實便宜了,但對於一個經常定位在1000元上下的型號來說,略有一些高,如果是價效比方向考慮的話可以買更便宜的上一代i5-11400,不過買新的肯定用的更久一些,要是不差這幾百塊的預算,往上衝一下也沒問題。
搭配的主機板是銘瑄挑戰者B660M,這個主機板我沒測試過,不過顯然是比較丐的,能賣到600多塊錢應該都是12代酷睿火爆的功勞,也沒啥毛病,要我選擇的話我也不會死命糾結於便宜,還是要考慮買新不買舊的問題。
光威的記憶體真是便宜,沒想到8GB*2 3200MHz的馬甲條還能低到300多的價位,雖然肯定是比較低價的產品,但現在記憶體都是終身售後的了,也沒啥太大的問題。
固態硬碟這裡可能有點不太好了,鎧俠RC10是一個相對比較老的產品了,500GB 300多元,讀取速度標稱1700MB/s,在這個動輒都是六七千讀寫速度的時代,有點落伍了,同價位的話如果看看西數SN550售價也會在300多元,讀取速度2400MB/s;或者沒快取的SN570,500GB售價大約399元,略貴一點,速度標稱到3500MB/s。建議其實還是要買1TB版本的,價格大約在700多,但是存東西更爽一些,用幾年之後空間還會比較寬鬆。
真是要買便宜SSD的話,之前aigo等品牌促銷1TB SSD 售價399元,這個價效比更高一些,讀取速度標稱在2000MB/s也比現有的這個配置要強一些。
機箱電源的選擇基本上也沒啥問題,機箱根據個人喜好隨意選擇,只要能裝下M-ATX主機板基本就夠用,電源500W妥妥的。
散熱器有點奇怪,大家為啥一定要在這上面花這麼多預算呢?我覺得一般的處理器50-80塊錢的散熱器已經完全足夠了,經典的玄冰400也就80塊錢左右,能省一點是一點吧。
顯示器配置的是AOC的一款27英寸的1080p 144Hz電競顯示器,大屏,效能要求不高,這也算是很適合這個價位主機搭配的顯示器了,趕促銷買便宜點就更划算了。
03 總結一下
這套配置單整體基本上沒啥太大問題,主要都是使用的非常廉價的硬體,可能會出現一點小小的相容性問題或者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不過基本上都能解決,只要搞穩定了就可以正常使用了,畢竟電子產品的故障率是一個機率,所謂貴的產品其實主要是在一些細節上做的比較好,想到了你可能遇到的一些使用情形,而便宜的大多就是公模的做法,很多小細節需要你自己克服,玩DIY的樂趣就在這裡了。
本期的配置單點評就到這裡了,大家對這套配置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提出。另外,如果你有一套配置想要獲得點評或者與網友溝通,歡迎將配置單的ID發在評論區並且@作者,我們將在下一期的配置單點評當中優先為大家解析。
(785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