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袁崇煥的功過,世人始終眾說紛紜。有的認為袁崇煥是“大明之長城”,是民族英雄,只因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反間計,才導致錯殺袁崇煥。
也有的認為,袁崇煥濫殺重臣,至使皇太極大軍至北京城下,以至十幾年後,大明亡國,都與他脫不開干係,該殺。
金庸先生是很推崇袁崇煥的,他寫了一本書——《袁崇煥評傳》。並且,他寫的武俠小說中,像是《碧血劍》,也都對袁崇煥給予了正面的評價。而清末的大師級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對袁崇煥的評價也非常高。
其實,歷史往往沒有那麼絕對,袁崇煥也不是非黑即白。當不成英雄,就被認定為奸惡之徒,也未免有失偏頗。
而又是什麼罪,使被施剮刑呢?當時,朝廷公佈了袁崇煥的十二項大罪。第四條,也是最讓崇禎帝恨之入骨的罪狀,便是袁崇煥私殺毛文龍案。而寫在第四條,怕是崇禎自己知道,這是他縱容的結果吧。
毛文龍之死
可能大多數人對毛文龍都不太瞭解。可以這麼說,如果當年袁崇煥沒有殺害毛文龍,明朝的滅亡不會那麼早。當然,我們在這裡也並非想美化毛文龍,只想儘可能的還原歷史一小部分真相。
毛文龍,字振南,他的祖籍在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他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毛文龍在崇禎朝,是理所當然的元老級人物,他曾歷仕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官至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曾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
毛文龍在與後金的戰爭中頗有戰功,這個官職在武將當中已經是位居極品,屬於一品武官。明朝的總兵,總計也就二十多個。
可見,毛文龍在明朝的地位也是位極人臣,舉足輕重。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後金(清)軍數量最多的軍事統帥,被譽為“海上長城”。
由於毛文龍的存在,使得皇太極不敢輕舉南下。所以,皇太極一直欲除毛文龍而後快。但苦於沒有合適的時機。但隨著崇禎帝的即位,這一切慢慢地變得有了可能。
袁崇煥誇下海口
崇禎一即位,第一時間扳倒了和珅,第二位事,便是立即召見了袁崇煥。也許是崇禎想肅清邊境的急迫,使得袁崇煥樂得投其所好。
也許是馬上被新帝召見,袁崇煥急於在崇禎面前一表決心。總之,袁崇煥當場就向崇禎誇下海口,說“五年之內,可以平遼”。
而袁崇煥吹的這個牛,成為了之後一系列事情的導火索。就在他誇下海口時,旁邊就有大臣提醒他,如果到時候崇禎帝較起真來,袁崇煥只怕不好交待。
而袁崇煥只說了一句什麼呢?那就是“聊慰上意”,看著皇帝太著急了,我這麼說,也只是為了寬慰皇帝。
與此同時,崇禎給了袁崇煥非常充分的信任,不但給了袁崇煥尚方寶劍,而且,答應袁崇煥這五年之內,不允許有言官來彈劾他。沒有節制的權力,無論在何時都是危險的。
如果說,袁崇煥自釀惡果,其中有一個大的原因,就是“誇海口”。而崇禎帝也犯了 “急功近利”“濫施權力”的毛病。
無論如何,袁崇煥回到了遼東戰場的時候,他面對的整個戰爭的佈局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之前,他只需要去和後金對峙,可是現在,他要做的卻不只是這些了,他要怎麼樣在五年之內,平遼呢?
議和的黑幕
海口好誇,做到甚難。所以,袁崇煥不得不“另闢蹊徑”。那就是,當時不能放在明面說的“議和”。對於皇太極而言,也很難拿下大明。於是,二者一拍即合。
可是,大明抗金這麼多年,或者說漢人和女真,所積累下的血海深仇,為有可能的議和帶來了重重阻力。可是,現實中的阻力,似乎比情感上的阻力更大。那就是“毛文龍”。
毛文龍在東江鎮經營八年之久,如果要議和,毛文龍這八年的時間便沒有了任何意義。所以,毛文龍便成為了議和的最大阻力。或者說,袁崇煥要想和皇太極議和,就必須為皇太極除去毛文龍這顆“眼中釘,肉中刺”。
總之,毛文龍被袁崇煥騙至皮島,在毛文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他擒拿。並謊稱,要毛文龍死的,不是他袁崇煥,而是崇禎帝。毛文龍竟然信以為真。
袁崇煥例數毛文龍十二大罪狀。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一大罪,給毛文龍定的通敵,這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別管怎麼樣,反正說你有罪,你就有罪。
而當崇禎得知這一訊息後,怒不可遏。可是,待冷靜下來之後,又默許了袁崇煥的做法。這就是說,在議和這件事情上,袁崇煥應該是告知了崇禎帝的。
而在要不要以毛文龍為籌碼這件事情上,崇禎應該沒有那麼痛快答應,但是,給出的回覆卻又很暗昧。這才讓袁崇煥有了殺毛文龍的膽量。而崇禎是知道毛文龍的份量的,這樣一來,很可能是為敵人除去了一塊絆腳石。
皇太極反悔了
果然,不到幾個月的時間,皇太極便反悔了。毛文龍一死,來自身後的威脅消失了。皇太極於是傾巢而出,他並沒有走遼西走廊,以至於也沒有走山海關,而是繞到了長城的喜峰口,破壞了長城的邊關,由此而直抵內地,像一把利劍一般,直向北京插來。
崇禎與袁崇煥都沒有料到,形勢竟在一夜之間急轉直下。而袁崇煥此時也方寸大亂,這就像下象棋,老帥被將軍,袁崇煥的頭腦裡,想的都是如何要保住老帥。
於是,帶著自己的全部人馬回援內地。只是,他的良苦有心,並沒能抵消吉崇禎帝的怒氣與疑心。
儘管,袁崇煥從山海關星夜馳援,於廣渠門外以九千力敵皇太極十萬,解了京都之圍。對於袁崇煥殺害毛文龍所帶來的惡果,是不會因這一次的解圍而化解的。
終於,袁崇煥為自己曾經“誇下的海口”,以及對於敵人的輕信,錯殺大將,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袁崇煥被千刀萬剮
已經快被氣瘋的崇禎帝,立即將袁崇煥捉拿。在幾個月的審訊後,決定將袁崇煥凌遲。
崇禎給袁崇煥定了九大罪。“一託付不效,二專恃欺隱,三以市米則資盜,四以謀款則斬帥,五縱敵長驅,六頓兵不戰,援兵四集,七盡行遣散,八兵薄城下,九潛攜喇嘛、堅請入城。”
這“託付不效”便是指袁崇煥當年誇下的海口。而“以謀款則斬帥”就是指為了和皇太極議和,殺害毛文龍。
袁崇煥在關押幾個月後,被判凌遲,整整整整被剮了3543刀。凌遲原本只有, 36刀和360刀兩種,但是崇禎那無法發洩的怒火竟然,竟然化做了3543刀,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崇煥被凌遲那天,通往法場的路兩邊,聚集了近萬人。這些人卻不是來為英雄送行的,而是被所謂漢奸的誣陷所矇蔽,是崇禎的怒火感染了這些不明真相的人,這些人是來吃分食袁崇煥的肉的。
隨著劊子手一刀刀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搶,隨後又被人生生吃下。這是一種怎樣的慘絕人寰。
而在這個過程中,崇禎帝難道一點責任沒有嗎?如果不是他的急於破遼,不是他的給予袁崇煥超乎尋常的權力,不是他的暗中縱容,又怎麼能有袁崇煥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