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我去看了《這個殺手不太冷靜》,開門見山亮觀點,我認為它確實不是爛片,說實話,看之前我對這部電影的心理預期非常低,馬麗+黃才倫+片名蹭經典+沒有沈騰,這一套組合下來,爛片的機率奇高無比。
然而事實就是我所在的那個場次基本笑聲不斷,尤其坐我後面的那位不知大姐姐還是小姐姐,全程笑成傻子。
平心而論,如果今年5部春節真人電影只能看一部的話,那我會去看它,相對而言它確實是最輕鬆解壓、笑中帶淚的純喜劇,算是今年春節檔沒有對手的“剛需片”。
畢竟很尷尬地說同類型沒有其他更好選擇了,《四海》我已經做過觀感影片,偏向傷痛文學郭敬明風,不太適合春節檔氛圍。
說來說去,又是全靠同行襯托。
不過有一說一,《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笑點非常密集,每隔幾分鐘就丟擲一個包袱,基本沒有長時間的沉悶段落,再加上大部分觀眾笑點偏低,在群體效應感染之下,坐在影廳想不笑都難。
魏翔是這部電影的絕對C位,馬麗全程充當工具人,42歲的魏翔人生首次當男主角,可以認為是他的人生自傳電影。
不過“XX歲才當上男主角”這點我覺得就沒必要拿出來過度營銷。
別說42歲當上男主角,在卷如龍捲風的娛樂圈混了一輩子都沒當過男主角的藝人多如牛毛,最典型就是我們喜歡的達叔,他甚至65歲才第一次當上男主角。
所以我既不吃感情牌,也不受賣慘那一套,還是要回歸故事本身,到底好不好看?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劇情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
“跨服聊天”
魏翔在電影裡面是一個在演藝界摸爬滾打很多年的中年龍套演員,某天突然得到了馬麗飾演的女明星邀請出演新片男主角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飾演一個頂級殺手,去跟黑幫交涉。
黑幫以為他是頂級殺手,他以為黑幫只是在演戲,所以整部電影前面四分之三劇情都是跨服聊天,在戲中戲的誤會中產生層出不窮的笑料。
其實利用身份認知錯位製造笑點這種手段,在影視行業已經很爛俗,早就不新鮮,劇情後續發展基本在預料之中,無非就是黑幫終於知道男主是假貨,男主也得知這一切不是演戲,而是真實發生,被人當槍使。
要說真正令人期待的部分,就是結局怎麼收場,怎麼解決黑幫。
因此這部喜劇最大的亮點不是劇情,而是魏翔本人,他用演技撐起了一切,我能感受到他演得很努力很拼命,感覺上把出道至今的所有演技全盤抖出,整體風格一驚一乍、偏向神經瘋癲,是很浮誇的戲痴人設。
這種風格倘若換成小鮮肉來演,大機率會讓觀眾尬得摳出豪華大別墅,正因為演員本人與角色貼合度賊高,才沒有讓觀眾感到違和以及齣戲。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屬於完全不用帶腦子思考,只要跟著劇情節奏走就能全部看懂的娛樂爆米花,難能可貴的是沒有屎尿屁的低俗設計,更沒有《唐探3》那種令人生理不適的黃段子,我比較喜歡電影那一段用義大利語進行翻譯的交易情節,喜感爆棚又緊張刺激。
另外男主在全片還多次打破第四面牆,妙趣橫生地營造出一種與觀眾互動的奇妙感,有趣的是影片插入不少致敬設計,主要是《教父》、《雨中曲》和《喜劇之王》,我還看到了一個3A遊戲《荒野大鏢客2》的梗。
綜上所述,如果說今年春節檔口碑黑馬是《狙擊手》,那麼票房黑馬十有八九就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也是我認為迄今為止開心麻花唯一一部含騰量為0、卻沒有拉垮的喜劇。
說完優點,接下來說說缺點,正是這些缺點,讓我只能為這部電影打3星。
首先就是劇情重複度高,不斷地重來不斷地NG,有點磨嘰和注水嫌疑,後期看膩煩了,所以全片看起來有109分鐘,實際完全可以精簡到99分鐘以內,前半段由於比較輕鬆沙雕還好,後半段自從黑幫識破男主身份後,故事節奏就開始放慢。
其次本片的投資水平肉眼可見的中等偏低,場景單一,人物單一,拍攝手法單一,特效也很一般,有相當一部分情節都是在室內聊天,導致觀感上像在看誇張而虛假的舞臺劇。
不過以上提到的缺點都是次要問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最令我感到遺憾的地方,那就是翻拍自外國電影,不是國產原創,原作是日本三谷幸喜的喜劇《魔幻時刻》,
當然,片尾明確註明了翻拍來源,所以應該是付了版權費,不是抄襲,但我對翻拍電影向來的態度就是:不反對,但也不支援。
因為拍得再好再精彩,故事的根基或者底子都是人家想出來的,相信大部分看得哈哈大笑的普通觀眾都沒看過日本原版,甚至不知道有日本原版,原版我看過,進行對比的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原創程度大概也有個20%-30%之間,比例不算低,但很多爆笑情節的設計的確照搬原版,比如男主三次在黑幫老大面前舔刀子那一段情節。
嚴格來講,《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優點幾乎都來自原版,本土化改編的亮點集中在結局以及一些插科打諢的開心麻花式笑料,換言之,可圈可點的原創設計不是很多。
我不是譴責這種行為,畢竟取得了翻拍版權,理論上完全一模一樣都沒問題,但我作為有一點閱片量的觀眾,心理上總會有一種難以掩飾的失望,這終究是別人的創意,主創沒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只不過是依樣畫葫蘆,沒啥好自豪和炫耀。
事實上開心麻花大部分電影都不是原創劇本,要麼改編自同名話劇,要麼翻拍外國電影,比如《西虹市首富》就是後者。
我一直覺得如果拍電影靠投機取巧,靠翻拍外國的優秀電影搬到國內大銀幕,才能獲得觀眾認可以及取得票房大爆,那是不是行業悲哀?是不是頗為諷刺?
所以《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好笑歸好笑,卻讓我再次為國內影視行業嚴重匱乏的原創能力感到嘆息,尤其是喜劇這一塊,近些年來叫好又叫座的寥寥可數,現在難得有一部不錯,結果發現只是翻拍,反正這種心情挺無奈的。
衷心希望以後的優秀喜劇多一些純國產,少一些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