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這是詩人楊萬里在夏天裡的愜意,而“黏膩”、“溼透”、“臭烘烘”一天想洗十個澡才是真實的夏天,這就是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區別。
夏天,最怕擠公交,去密閉空間,害怕那“不期而遇”的氣息,有的人為了讓自己不出汗,或者少出汗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卻發現只是徒勞。
你是“表氣虛”還是“裡氣虛”?
陽氣和陰氣交替就會出汗,是蒸騰作用,好比雲南人用的“蒸鍋”,食物由冷變熱的過程也產生了水蒸氣,當然,一般很多人都是虛汗,這個不假。
表氣虛也是體質虛,比如家裡的房子是用泥巴砌的和用磚砌的是不一樣的,用泥砌的房子不穩固,會漏風,也就是表氣虛。表氣是支配身上毛孔的,該開的時候,開多大的開關,這個度決定了你的健康程度。
裡氣虛的典型情況就是爬山不出汗,你的身體狀態沒有能量把身上的“小窗戶”給開啟,無法進行排汗,其實也是腎氣虛的一種表現。
有人說,通過出汗的部位就能看出疾病?
不準確。雖然說中醫醫學能得出如:頭、頸、手心出汗多是溼氣重的表現;而自汗、盜汗是心氣虛;出黃色的汗,也就是會讓衣服留下黃色汗漬的那種,是溼氣很重。
甚至有人身體的一邊出汗另一邊不出汗是痰淤堵塞,通常表現在中風患者身上,但也不是說哪裡出汗就預示著某種疾病,沒有那麼玄。
出汗就排毒是真的嗎
“汗為心之液”。首先要明確的是,人體真的沒有那麼多毒素要排,汗出太多,心液就沒了,人就虧,中醫上說的排毒,是比如風寒感冒,是因為有外來的“邪氣”風邪,寒邪,溼邪,吃藥發汗叫排毒、排邪氣。
小健提醒大家,出汗是好事,但出汗特別多也不是好事,你肯定要問了,什麼算多什麼算少?簡單!以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出汗後輕鬆,舒服、暢快就是健康;出汗完沒有力氣,覺得累就是病態。如果天熱不出汗,運動後也不出汗,一定要引起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