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類大規模使用紙幣之前,世界上絕大部分貨幣都是金屬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用的都是金幣或者銀幣,只有中國用銅幣。當然,中國古代也用金銀當貨幣,但主要集中在明朝和清朝,而且都是稱重量的銀餅、元寶什麼的。我們看古裝劇、紀錄片,只見過10兩金子、20兩銀子,沒見過金幣、銀幣吧?這是為什麼呢?
有一種觀點說,中國古代用銅,是因為缺少金銀,但是銅的儲量豐富,而且銅的開採和冶煉鑄造技術發展比較早。但是,這種說法不成立。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中國古代王朝的黃金和白銀並不少,兩漢時期的黃金儲量甚至比古羅馬帝國還多。而且,歐洲國家的金銀產量其實也談不上多,但並沒有影響他們使用金銀幣。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差異呢?這跟社會制度有關係,貨幣發揮的作用不一樣。
先說在中國古代,貨幣發揮了什麼作用呢?貨幣是皇帝和官府用來維持王朝運作、汲取民間財富的一種工具。這主要是由兩點因素決定的。
第一,從制度上說,自從秦漢,中國就形成了皇權專制一體的大一統國家制度。我們都聽說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這說的其實就是,中國古代不存在個人的私有財產,人們也沒有形成個人權利意識。
第二,從經濟形態上說,中國曆朝歷代皇帝基本實行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幾千年來,中國基本上維持了市場貿易相對比較少的自然經濟狀態。
這兩點反映到中國的貨幣制度上,就形成了這樣的結果:貨幣雖然也用來貿易,用來還債,但最主要還是用來維持王朝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