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30日,淮海戰役激戰正酣,杜聿明領著國軍三個兵團、黨政人員及部分學生共30萬人,趁著夜色從徐州地區撤退。他苦悶地看著身後的徐州城,想不明白為什麼美械國軍會敗給解放軍的小米加步槍。
杜聿明心裡苦,這半年來他輾轉南北,向來是炊事員行軍——專業為蔣總統背黑鍋的。這一次,他不求勝利,只求能帶著手下30萬人安全撤退。
杜聿明與蔣介石說好了,咱們只管跑路,不管被困的黃維兵團。但是杜知道領導的性格,分分鐘光速變卦,於是他乾脆關了電臺,拒收蔣的電令。
兩天後,蔣老闆不負眾望果然變卦。發“微信”被拒收後,他改發物理信了——直接給杜聿明空投了一封手令:“弟部坐視黃兵團消滅,我們將要亡國滅種”。
杜聿明知道,調轉方向去救黃維,勢必是進入死地,為此他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本覺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乾脆撤了得了。但話說回來,他撤退不一定成功,但他一定要為戰役失敗背鍋。算了,反正已經在谷底了,怎麼走都是向上的,所以,老子30萬人直接扎進解放軍口袋陣,cnm,死了算了。
到了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團被全殲,自己也被俘虜,順利入學功德林。想來若不是蔣介石的那個“微操”,杜本人或許也能在臺灣度過餘生吧。
而蔣介石執掌大陸二十三年,他頻繁的微操,斷送的又豈止是杜聿明一人的生路,從圍剿紅軍到抗戰、再到解放戰爭,蔣介石的一手微操還送走多少隊友呢?
儂好,浙江的朋友,我是新人阿婆主江湖棄子。浙江話太難了,就學會這半句。
本期我們聊功德林招生辦蔣主任的微操癖,金主爸爸們扣q上車。
一、“手令狂魔”
蔣介石1887年生於浙江奉化,曾任民國總統,黃埔軍校校長,“北京功德林招生辦主任”,紅軍運輸大隊長,但他最為後人膜拜的還是那“國際微操大師”的名頭。
蔣委員長是細緻人,他認為自己總能考慮到前線軍官考慮不到的地方,所以他敢於微操,且“擅於微操”。除了直接越級打電話、發電報外,他尤其熱衷於空投自己的親筆手令。
網上曾有傳言,一次作戰蔣介石直接打電話到了前沿陣地,命令某個士兵,要把機槍向右移動五米。顯然這只是個段子,但這誇張化的段子所反映的蔣介石的“微操癖”可一點不假。
委員長微操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圍剿紅軍時期。1931年8月21日,第三次圍剿時,蔣介石親自下手令給熊式輝,手把手地指導他如何放火燒紅軍;1935年4月20日,在紅軍長征進至貴州時,蔣介石又親自給追剿的十六軍軍長李韞珩下手令:“薛主任在前方恐不明全般情況,故兄處以後以中正之命令為準”,叫他不要聽薛嶽的,行動都按自己說的來。
到了抗戰時期,蔣介石微操日盛,危害也更大了。
就說中國遠征軍200師師長戴安瀾,1942年3月底在緬甸同古與日軍激戰,堅守半月後援軍未到,但已達到消耗日軍的目的,該撤退了。但蔣介石還是發去了一份“死亡電報”,上來就是與小自己17歲的戴安瀾稱兄道弟,大意是為了國際觀瞻,多堅守一下。一般蔣介石要和你稱兄道弟,事兒就不對了。雖然戴安瀾還是在撤退,本以為已經安全了,但大難不死,必有下回。由於蔣介石微操的影響,耽擱了時間,200師被日軍包圍,戴安瀾不幸殉國。
國軍在中條山戰役(1941年5月)慘敗之後,蔣介石干預前線指揮之風多為國人詬病,但他依舊在日記中對自己的微操進行辯解:“世人皆以餘干涉各部太多為病,此實不知國人程度低劣之空談”——哪是我的問題啊,害是你們太菜,我不得不微操帶你們呀。
抗戰時李宗仁出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他半開玩笑地向蔣介石請命說:“委員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希望你不要打電報直接指揮五戰區的部隊。”確實,第五戰區多為“雜牌軍”,他根本上也指揮不動。
在1944年5月,正值河南國軍潰敗,蔣公又在日記中反省了自己的微操問題:“軍事部署以口頭命令、個人獨斷之錯誤,以致洛陽戰局大壞,為生平未有之怪事”,但是他還是在日記中為自己做了開脫:“此乃戰區長官之無能,對之全失信任之心”,“是以對前方戰事處處干涉”,也就還是說,不是領導我管得寬,是下屬太無能,要賴就賴匹配機制,這實屬秦始皇摸電線——嬴麻了。
抗戰結束後,解放戰爭時期蔣總統的微操又上到了一個新高度,後期他更將全部精力放在軍事上,廢寢忘食,用心用力之重,可謂勞動楷模。但不怕他不說話,就怕他一口毒奶,,親自埋葬了國軍精銳部隊。
淮海戰役可謂一經典戰例,戰役中共有三大國軍重兵集團被圍殲,每個都與蔣介石的微操有關。
第一個被圍殲的,是黃百韜兵團。當時黃百韜按徐州“剿總”命令,西撤至徐州與主力會和,以防被解放軍華野部隊包了餃子。但是蔣總統不捨得剛從海州(連雲港海州區)西撤的四十四軍,叫黃百韜停下來等四十四軍,一同回徐州。收到手令後,黃百韜心裡直罵娘希匹。這種時候怎麼能停下來?粟裕大軍已經向他包圍過來,再不走就走不掉了。原地等待兩天後,依然不見四十四軍人影,黃百韜也不等,趕緊著手撤退。
這時候,即使推遲了兩天,黃百韜全力撤退依舊可以逃脫。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出意外了,關鍵時刻一架飛機飛臨上空,送來一封蔣總統的“死亡手令”,主要內容是:著該兵團就地抵抗。黃百韜看到這封手令,簡直是寄居蟹搬家——蚌不住了,校長這是要把自己往死路里趕啊。該手令直接斷送了黃百韜兵團的最後一線生機,致使全兵團被華野圍困在了碾莊,後被全殲。
第二個被圍殲的是黃維兵團。黃維兵團本在桐柏山區追逐解放軍,但橫豎總撲空,人困馬乏。淮海開打後,黃維還沒來得及修整,蔣介石就急調該兵團東進徐州,而且走的是河灘區,以致於該機械化兵團行進緩慢,消耗很大。也就是這樣,給了中原野戰軍包餃子的機會,得以圍殲該兵團。
而第三個被圍殲的,就是開頭提到的杜聿明集團。
總結來看,蔣公的微操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事無鉅細皆干預;
②從來不走正常程式;
③跟著感覺走,說變就變;
④空(裝)談(逼)居多,只幫倒忙;
⑤專坑能指揮的動的嫡系將領。
如果只是丟手令談精神,只圖振奮前線士氣倒還好。就怕他干預指揮,擅作主張。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最前方的情況,光是傳達到師一級就得幾個小時,更別說傳到蔣介石手裡了,所以他下達的命令多是站在今天,展望昨天,屬於是自行給國軍增加難度了。
那麼蔣介石自己知道自己軍事指揮差嗎?棄子覺得他是驗鈔機罷工——沒有幣數。每次微操失誤,他都會先甩鍋,很多將領背鍋都背怕了。但是當無鍋可甩時,他也會像曾國藩一樣,慘敗後也會尋死覓活的。但由於他關鍵的身份,想要“辭職”或者“自盡”都會被屬下萬般阻攔,每次就走走過場,領導來這麼兩下這事就過去了。
二、“微操癖”的病根
蔣介石頻頻“微操”,其根源還是在於他“得國不正”。
怎樣“得國”才正呢?其實簡單說來就是服不服眾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看制度道統,就是從慣例上來看大家共識該由誰繼承大統;二看能力和實力,誰能在殘酷的權力鬥爭中存活下來,誰就是最強者,眾人皆服,得國方正。
對於蔣介石而言,他奪取國民黨和全國政權領袖是靠的政變和聯姻,路子並不正當光明。而且他自稱實現的所謂“中華一統”也並不是真正的統一,只能算形式上的統一,地方的實力派軍閥他無力指揮,不是路不平,只是你不行,典型不服他的就是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國民黨的老大一開始是孫中山。但1925年3月孫先生病逝於北京後,國民黨內部至少還有四人資歷名望比蔣介石高,他們分別是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和許崇智。按常理講,孫去世後,這四人都有可能上位,怎麼說也應該輪不到蔣介石。
汪精衛當時還是國民黨的文膽,孫總理意志繼承者,在黨內一直有很高的威望。
胡漢民是行政總管,擔任過總統府秘書長,能在孫中山不在廣州時代行職權,資格比汪精衛還要老。
廖仲愷是國民黨左派代表,掌管黨務和外聯,堅持推行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在民間威望很高。
許崇智則是國民黨軍頭,是當時國民黨廣東軍的總司令。
那1925年時,蔣介石算什麼呢?不過是黃埔軍校的校長罷了,而且校長之上還有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廖之上還有軍校總理孫中山。
別人這四個巨佬已經可以組建成完整的國民黨政治系統了,關他蔣某人什麼事。而且,蔣介石學歷水平還不行,東京振武學校畢業,相當於只上了個日本留學的預科班。
那各方面都不夠看的蔣介石,是如何超越這四人當上老大的呢?這不得不說他在權力內鬥上的好活了,借了三件突發事件之力,愣是坐上了頭把交椅。
第一件事,是汪精衛和胡漢民反目,汪精衛在孫去世後回到廣州,撇開胡漢民同別的大佬開會,私自票選自己當上了國民黨老大。於是兩位國民黨巨佬反目,這給了蔣介石可乘之機。
第二件事,是1925年8月廖仲愷遇刺身亡。刺殺發生後,胡漢民的一個堂兄由於“利高者疑”而被懷疑為嫌疑人,汪精衛便抓住這個機會打算對胡漢民下死手,後被其妻陳璧君斡旋,最終放過胡漢民,令其去蘇聯考察。
而隨著調查深入,發現刺殺又有軍方插手,軍頭許崇智便又脫離不了干係。蔣介石便趁此機會,假裝當好人,表示說:那什麼哥,最近風頭緊,小弟掏錢送您出去避一避,風頭過去您再回來。於是蔣介石順利支走了許崇智,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兵權。
第三件事,就是中山艦事件。1926年3月,共產黨人李之龍接到命令派中山艦到黃埔待命,但他將軍艦開去後,蔣介石否定有過調令。此時,又有謠傳風起,說蘇聯顧問和中共要劫持蔣介石,蔣趕緊在廣州實施戒嚴,監禁和逮捕大量共產黨人。雖然這件事後來不了了之,蔣自己又阿巴阿巴說是自己“搞錯了”,但這件事卻讓右派看清楚了共產黨和左派的軟弱,也看到了蔣介石是個心狠手辣的主,於是國民黨右派都集中到了他的身後。
自此,國民黨四巨佬,死了一個,跑了兩個,就剩下一個汪精衛,蔣介石成了掌握軍權的老二。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和清黨,同年9月“寧漢合流”,汪精衛被迫做小,承認蔣介石的老大地位。而這一切,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蔣某人雖然成了老大,但依舊和廣大苦逼的股市散戶一樣:賺錢靠運氣,虧錢靠實力——見縫插針得來的政權,最後還得他親自葬送。
三、三大缺陷
蔣介石玩陰謀詭計確實有一手,治國理政的能力就可以忽略了,棄子給他的政權總結出三大缺陷。
第一個缺陷就是在其獨裁統治下,阿諛奉承之風盛行,想升官上位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巴結上峰上,不管百姓死活。這就導致國府和國軍內部簡直是蟲豸的海洋、十三的天堂,無論是打紅軍還是打日軍,經常發生戰場上的大潰退和慘敗。
1942年,蔣介石就曾向史迪威抱怨軍中將領的無能:
在晚上,我必須醒著躺在床上,想他們可能會作些什麼蠢事,然後寫下來並且告訴他們不要作這些事。但是他們實在太笨了,除非你凡事先替他們想好,否則他們就會作許多蠢事。
第二個缺陷,是蔣政權內部派系鬥爭十分嚴重,很多人實際不聽蔣介石的。由於蔣介石為統一全國,採取的多為羈縻政策,即軍事上先揍疼,然後經濟上又收買,這就導致許多地方實力派軍閥和蔣介石只是潘嘎之交,表面上和你好就得了,實際上在自己玩自己的。蔣介石根本指揮不動各地方派系的軍隊。
具體來說,蔣介石雖然在1928年東北易幟後取得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且經新軍閥混戰,統一編制了各大軍閥的地方部隊,但派系力量並沒有徹底消解。
國軍內部,有蔣、馮、閻、桂四大派系,其中只有馮玉祥的西北軍被徹底打散,閻、桂兩系基本維持著自己的軍隊體系。就算是西北軍,對蔣介石也叛服無常,陽奉陰違。更別提地方的小派系,湖南何健、雲南龍雲、西北二馬、華北傅作義以及川中二劉等等,手裡握著重兵,基本也不怎麼聽蔣校長的話。
所以在打仗時,很多大佬不認可蔣介石的命令,這就迫使蔣“不講武德”,直接給一線指揮官下達手令。即便是雜牌軍,低階軍官也會懾於蔣介石的領袖淫威,不得不按其命令執行。若你是一個上市公司的保安,老總親自到你門衛室來指示你工作,誰不得看出這公司有啥毛病。
第三個缺陷,是蔣介石本人的性格問題,換言之“又菜又愛玩”。蔣介石年方四十就登上如此龐大一國家的領袖寶座,經驗和歷練完全不夠,但又自信心爆棚,對於自己的真實能力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不論什麼事都指指點點。
他不僅微操軍事,連民生、外交的事他都要管。比如1948年,他用手令規範軍公教人員還有學生的行為和服飾,還研究過女學生該留什麼髮型,更有甚者,蔣總統連國軍士兵怎麼上廁所都要管。
國軍將領楊伯濤就曾說,蔣介石的手令多是空頭支票,不抵什麼用,更像是一道催命符。而老頭子催命符一到,他們也就快完了。
為了躲避蔣介石的微操手令,地方實力派白崇禧可以乾脆不理,心善點的比如傅作義則會裝傻充愣,不想背鍋的如衛立煌就直接開擺,啊對對對,就是不動彈,最慘的是蔣的嫡系將領,以背鍋俠杜聿明首當其衝,關電臺都沒用,飛機分分鐘空投手令,躲都躲不掉。
相比而言,中共統帥部雖也常和各方面軍溝通交流,但卻是以軍委的集體決策為意志下正規命令,不像蔣介石動輒“中正親令”、“中正手令”的個人指示,毛主席幾乎不以個人名義向前線發令。
同時,中共方面統帥部尊重一線意見,不輕易對前線軍事下結論,堅持“中央只把握大方面、細節交給地方”的做事方法,比如淮海戰役前粟神就曾大膽向中央諫言,並被主席採納,與蔣介石的微操技藝形成鮮明對比。
1949年,蔣介石“勝利轉進”寶島之後,他的餘生也沒啥機會微操了。人生就是這樣,你不努力一下怎麼知道叫絕望呢?所謂“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只剩幾個年”,老蔣不親自操作幾下,他咋知道自己會GG呢?
25年為國守島過後,蔣介石的微操絕技跟他一起,躺進了桃園縣大溪鎮的所謂“慈湖陵寢”,棺槨至今沒有下葬,還在等待著歸葬故鄉。
好了本期影片到這裡就結束了,下期見啦。
參考資料:
[1]《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應對三大戰役的》淮海戰役部分,金衝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蔣介石“最高領袖”的確立》,金以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蔣介石日記》,蔣介石
[4]《一九二七年國共分裂後國民黨對黨內共產黨理論的清除及其影響》,張文濤,中共黨史研究
[5]《蔣介石“非失敗不可”的背後》,白丁,協商論壇2017年第11期
[6]《論中國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原因——兼論蔣介石對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原因的反省》,李松林,劉倩倩,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6年2月第二期
[7]《抗戰時期國民黨中央與地方軍系人事關係探析》,嶽恆,西安文理學院學報
[8]電影《大決戰》三部曲
[9]《微操大師蔣介石的"死亡電報" 受害者竟有這麼多名將》,董佳寧,新浪軍事
[10]百度百科:蔣介石、杜聿明、衛立煌、淮海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