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國和前蘇聯成了世界上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兩個國家都想成為世界霸主,因此不斷強化軍力,還建立了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集團。
不過,發展軍事實力,需要重視重工業,這就導致前蘇聯忽略了輕工業的發展,後來經濟被拖垮,這個時候,前蘇聯一些領導人又準備進行改革,向西方學習,結果最終導致國家解體,分裂成了十幾個新的國家。
上個世紀90年代,這些新國家剛建立的時候,以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最為強大,因為烏克蘭繼承了很多掌握先進軍工技術的工廠,烏克蘭還繼承了很多武器裝備。儘管國民經濟落後,但是與西方抗衡,沒有太多的問題。
然而,烏克蘭卻在西方國家的誘惑下,銷燬核武器,關閉軍工廠,心甘情願地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棋子。西方國家以加入北約為誘餌,讓烏克蘭成為西方國家打擊俄羅斯的炮灰。
觀察人士指出,早期的時候,烏克蘭和中國的關係較好,當時中國正在提升軍事科技的水平,烏克蘭提供了很多幫助。例如在我國研究航母的時候,就因為得到了烏克蘭的瓦良格號,才使遼寧號順利下水,中國還曾經在研究燃氣輪機和航空發動機方面得到烏克蘭的幫助。
當然,中國在發展經濟方面也幫助了烏克蘭,除了向烏克蘭提供物美價廉的日常生活用品之外,在烏克蘭一些企業遭遇經營困難的時候,中國曾經及時投資,幫助這些公司改善管理,著名的馬達西奇發動機公司就得到了中國長期的幫助,沒想到這幾年美國不斷向烏克蘭施壓,稱中國對馬達西奇公司圖謀不軌,結果烏克蘭經不住西方的挑唆,竟然凍結中國股份,將馬達西西發動機製造公司收為國有。
烏克蘭以為,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離不開烏克蘭的幫助,其實並非如此。中國只是想加快軍隊建設的速度,並不是中國沒有能力自力更生以解決技術方面的難題。
烏克蘭在這一方面應該非常清楚,因為中國曾經拒絕過烏克蘭的一些合作建議。烏克蘭曾經準備將安-225運輸機技術以21億的價格打包賣給中國,但是中國沒有接受。
安-225運輸機固然非常優秀,其運載能力在世界上還沒有匹敵者,640噸的運輸重量可以顯著地提升軍隊的補給能力,而且,超過4000公里的航程可以實現長途補給。
中國國土面積遼闊,當然需要航程遠、載重量高的運輸機,但是安-225運輸機也有很多難以克服的缺點.
其每一次飛行的成本都非常高,因為飛一小時就要使用16噸的航空燃油。在飛機的維護上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另外因為體積龐大,也不利於保護,該機的飛行需要高強度的跑道,對跑道的長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佔地面積還較大,所以實用價值不大。
其實烏克蘭要想利用自己的優勢來賺錢,就應該能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做些急,而不是向其他國家推銷不實用物。
部分參考資訊來源:《海陸空天慣性世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