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我國政府舉債規模增加,債務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萬億元。
財政部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22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債務付息支出10456億元,同比增長6.6%。據此,2021年債務付息支出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約4.25%。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吉富星對第一財經分析,政府利息支出增加是舉債“開前門、堵後門”和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政府債務付息支出首次突破1萬億元,主要是反映了赤字範疇的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付息規模在攀升,專項債利息支出列入在對應的政府性基金債務付息支出科目中。近年來保持相對較高的赤字規模來加強跨週期調節、穩定宏觀經濟,國債、一般債規模上升較快。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主要科目中,債務利息支出增速僅次於科技支出增速(7.2%),絕對值突破1萬億元,這意味著債務規模總量擴大的同時推升了償債壓力,降低了財政統籌能力,但總體上全國層面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我國的貨幣政策與財政的協同在加強,政策利率還有下降空間。
自2016年財政部公開債務付息支出資料以來,債務付息增速基本保持兩位數增長,明顯高於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不過去年債務付息增速首次降為個位數。
吉富星認為,相比前些年,債務利息支出增速放緩,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作為赤字率基數的GDP增速放緩、赤字率區間相對較為穩定所致,同時,近年來政府債券利率有所下降、加快了還本,也導致了利息支出增速放緩。
中央財經大學溫來成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由於前些年發債期限不夠均衡,會導致每年償債利息金額有明顯差異。
吉富星表示,利息支出上升的確擠佔了政府財力、加劇了地方財政負擔,也會引發部分地方財政緊執行態勢和壓力。但應辯證看待風險問題,目前中國總體上政府債務風險可控,政府債務攀升具有積極意義。
他認為,首先正是“開前門”的低成本、透明化的政府債券替代了部分以往高成本、不規範的平臺債或隱性債務,看似政府債務累積和利息上升較快,但權衡對比後看,實際降低了財政風險。
其次債務本身是中性的、關鍵是看債務的效率,保持適度赤字規模,有助於穩定宏觀經濟、緩解財政壓力,我國政府債務形成了優良的資產或提升了經濟社會效益,總體配置和使用效率較高。
“橫向對比看,我國政府槓桿率不高,顯著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更遠低於發達國家,同時,從利息支出/GDP的比例等與國際比較看,也相對較低,在財力承受範圍內。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債務利率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仍相對較高,未來也應加強政策的統籌協調,關注政府債券利率適度、合理下調。”吉富星說。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去年12月國新辦釋出會上介紹,截至2020年末全國政府債務餘額是46.55萬億元,政府負債率(政府債務餘額/GDP)為45.8%,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風險總體可控。2020年末地方政府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是93.6%,總體來說不高。國際上通行的標準在100%到120%之間。總體來看,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率是不高的。
目前地方政府付息規模較大。根據財政部資料,去年前10個月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為8119億元。這裡的利息不僅包括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利息,還包括專項債券利息。而前述全國政府債務付息中,不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利息支出。
羅志恆表示,由於利息的支出剛性大於本金,這對於一些財力緊張的地方政府而言,面臨一定的挑戰。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曾在2020年底第五屆財政與國家治理論壇上表示,地方政府債務存量一直在快速增加。雖然短期內增加債務可以緩解特殊時期財政緊缺的壓力,但對未來地方財政可持續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十四五”時期,多數省市的債務可持續性堪憂,粗略計算,大約四分之一的省級財政50%以上的財政收入將用於債務的還本付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不僅影響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而且累積了財政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