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博士碩士應聘武漢社群幹事引發熱議,有網友說:“專業人做專業事,希望博士為了人類的未來而探索宇宙,不應該幹這個,這是對人才的浪費”,也有網友表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應該尊重他人的職業選擇。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2021年初網路上對於清北學霸、藤校碩博去深圳當老師是否是一種“人才浪費”的討論與爭辯,精英學子迴歸教育行業,名校碩博應聘社群幹事,在很多人眼中他們是高材生“下沉”浪費,是“退向”編制,更是就業壓力增大背景下的“屈就”,然而筆者卻並不這麼認為。
在當下喧囂浮躁、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總是會不自覺的被傳統認知和固化理念所影響,對於名校畢業生們總是給予某種獨特的期待,大多會預設高學歷者必定選擇“高”擇業,投身於金融、法律等收入高的熱門領域,亦或是為了國家發展投身高精尖的科研領域,而高學歷人才“下沉”則是在社會就業壓力與日俱增背景下的“尋求安逸、混吃混喝”。所以當清北畢業生去深圳教書、行星學博士應聘社群幹事、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事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人們大多的反應是惋惜。
這裡實際上存在一個悖論,於教育而言,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所有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名師教導,但當清北畢業生們踏入教育行業,他們又紛紛替名校學歷不值;於社群而言,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社群工作涉及高新尖行業的人群,社群需要懂科研、會科研的高水平人才提供更高層次、合乎實情的社群管理與服務,而當精英學子們迴歸社群工作,人們又紛紛替科研成果惋惜。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社會對於職業選擇存在的某種固有偏見。
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程煥文曾說:“如果大學本科階段只是想學什麼技術,那不如去上技校。大學的本科階段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思想和情懷,要的是綜合素質和見識”。很多人畢業之後做著與自己專業毫不相干的事情,很多畢業生踏入職場後發現所做的工作與所學的專業關聯並不大。其實大學裡學的更多的是快速掌握新知識的能力,知識日新月異、千變萬化,但學習新知識的熱情不會減、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不會變。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一個在科研方面能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會把社群管理的不合適。高學歷的人才成為老師會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高水平的精英成為幹事會給居民帶來更好的管理與服務。
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是每一個人的自由,不管什麼樣學歷的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擇業權,我們可以對他們有期待,但不能為他們選擇他們的未來。社群幹事是社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設、黨的思想和作風建設的管理者和服務者,是國家基層工作者的重要一員,是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5名博士研究生之一—行星地質學博士胡曉依說“工作不分大小,我就是想做自己比較喜歡的工作”。受過高等教育的莘莘學子,可以選擇朝著功名利祿的世俗方向前進,可以選擇為了科研發展奉獻終身,也可以選擇擁抱平凡生活中的“人間煙火氣”。只要自己願意,只要所選的工作能讓自己幸福,就不存在“屈就”,也無所謂“浪費”。
稿源:荊楚網
作者:王焱茹 (南昌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