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春季的開始。那麼,你知道立春我們應該怎樣養生嗎?
一、立春“養肝”
中醫認為春氣通於肝,春季時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若能在此時好好調養肝臟,便可以增強免疫力,讓身體一年365天都維持在最佳狀態。春季養肝法有精神調養法,即清空思慮,放鬆心情,儘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飲食調理法,春季宜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蒜、韭菜等益肝養肝食物,少吃動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吃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二、“春捂養陽”
春天氣溫開始回升,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以免造成寒邪傷肺,導致咳嗽感冒等,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幹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應“下厚上薄”,立春時候的穿衣上身可以比冬天穿得略少,下身宜熱一些,可以起到“養陽”的作用。
三、作息規律
立春作息應該遵循“夜臥早起、廣步於庭”的規則,即人的起居作息應晚睡早起,適當進行的戶外活動,讓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環境中重新復甦。
四、預防疾病
居室緊閉一冬,會有不少灰塵積聚,早春除塵通風,能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預防疾病。春寒料峭,而且除南方以外的地區比較乾燥,加上風多、風大,花粉、飛絮的擴散量也大,過敏體質者在遊玩時接觸花粉、飛絮後,容易誘發容易誘發哮喘、皮炎、草麻疹、結膜炎及鼻炎等過敏症狀出現。所以過敏體質者為了減低過敏風險,應該選擇合適的天氣出門,或者在出門時佩戴口罩和太陽眼鏡,以免遇到乾熱或大風天氣,最好關閉門窗。
五、疏通經絡,扶正去邪
春天的特性是舒發、伸展,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藉助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透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的執行。春季調理宜抓住“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洩條達”的原則進行針灸或者艾灸。另外對肝、膽經刮痧可以疏肝利膽,調暢氣機的功效。取穴:大椎、氣海、太沖、曲池、太沖。
大椎穴。屬於督脈,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的交會穴,其可調節督脈和手足六陽經的經氣,此時艾灸能更好地培補陽氣,抵抗倒春寒,防治感冒。
氣海穴。古語有云:“春灸氣海,秋灸關元”。春天,正是艾灸氣海的最好時節,有助於身體陽氣的生髮。
曲池穴。具有疏風清熱,調和營衛之功效。立春前後幾天艾灸曲池穴可預防春季常犯的眼部疾病和面板病。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針刺或艾灸太沖穴可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本期專家】
計毅,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現任中國針灸學會針灸康復學專業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委員、遼寧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康復專業委員、遼寧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經典與臨床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針灸協會常委。長期從事針灸推拿及中醫康復臨床工作,擅於用針灸及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臨床各科系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帕金森、偏頭痛、骨科系統頸椎病、骨性關節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面板科疾病如帶狀皰疹、溼疹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