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溼科副主任醫師 韋尼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喻意春季的開始。明代農學著作《二如亭群芳譜》曾言:“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立春標誌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即將過去,逐步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我國的北迴歸線及其以南的區域,已經可以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廣大北方地區萬物尚未復甦,還處於萬物閉藏的冬天。這也提醒風溼病患者應該注意防寒保暖,防止病情反覆。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我國自古流傳下來的一條養生保健諺語,意思是說,立春後天氣轉暖,氣溫升高,但不要急於脫掉厚衣服,而是應該繼續穿多一點,即所謂“捂一捂”,這樣更有利於人體適應氣候的變化,避免在冬春交替之際感染病邪。
對於風溼病患者而言,“春捂”尤其重要,那麼到底該怎麼“捂”才是最科學、最正確的
1.有針對性的選擇“春捂”的時間與程度
首先,“春捂”的時間、程度要根據依體質而定。老年風溼病患者或病程長久、體質較弱的風溼病患者,由於對外界氣溫變化較為敏感,因此“春捂”的時間可以長一些,厚衣服也可以適當多穿一些。對於青中年風溼病患者“春捂”的時間可以短一些,厚衣服也可以適當少穿一些。
其次,“春捂”的時間、程度要參照外界氣溫而定,即隨時關注天氣溫度變化。如晝夜溫差較大,白天最高氣溫未達到15℃以上時,應當堅持“捂”,若日夜溫差已不大,白天最高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可以減少“捂”的時間與程度。
2.挑選關鍵部位重點“捂”
要知道“春捂”一定不是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應當挑選關鍵部位重點“捂”。如對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而言,手足關節疼痛最為常見,因此手足也是最需要保暖的部位。對於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做好頸腰胸椎等脊柱關節保暖最為重要。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除此之外,頸部、腰部、肚臍、足底等是最易受寒溼邪氣侵襲的部位,在“春捂”時也應該重點關注,一條圍巾,一個護腰,一件毛衣,一雙棉鞋都是必須的。
3.“春捂”的同時不忘體育鍛煉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春天萬物生機勃勃,一派欣欣向榮之象,人體也要適應環境的變化,風溼病患者在“春捂”的同時也要適度加強體育鍛煉。
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氣血執行,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身體適應外界氣溫變化,尤其對於病情處於穩定期的風溼病患者,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穩定性,預防肌肉萎縮的出現。
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溼科副主任醫師 韋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