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們,大家是不是也會在各種群裡討論分享“雙減”後的焦慮?前些天我就在一個家長群裡看到了很多人的不淡定:沒了課外培訓班,我們怎麼辦啊!然後,有一個家長打出來一串文字:急什麼,跟著學校走就好了!
我為這位家長點贊,但同時也深深感到學校的責任重大。家長們孩子們必須也只能跟著學校走了!“雙減”要真正帶來實效與美好,學校肯定是第一責任方。“越界”的這些教培行業“涼掉”後,學校該如何扛起教育的需求,家長們又該跟著學校走一條怎樣的路?
家長們,請跟著學校走一條教育迴歸國家課程基準線的路。家長的雞血、學科培訓機構的造勢,其實歸根結底,導致了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已經在偏離國家課標所設計的進度與標準。而學校在各種被裹挾中,也一起偏離基準線。一位教育家前輩曾經談到一個觀點:中國課程設計的深度與廣度,其實完全不輸於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學校課程。如果學校能夠按照國家基於核心素養的要求,將這些課程都按質按量地上好,並且對學生有個性化的關注與支援,家長完全沒必要去校外找補習機構。搶跑從來傷害的都不僅僅是學生和家長,還有學校本身的教學設計與評估機制。“劇場效應”之下,學校有太多的無奈。
“雙減”的目標之一,就是將學習還給學校,將教育的主線與評估標準重新理清楚,將教育拉回到一個合理、正常的軌道上來。在國家科學設定的課程內執行教育教學,把考試,不僅僅是比如咱長沙已經配套了的中考,把義務教育階段各學校的期中期末檢測,都高水平的指向國家課程,並由此引導老師們深入研究國家課程要求,真正做到“教、學、考的統一”。如此,我相信,家長們會放心安心,決不再以群體化焦慮去裹挾甚至指揮學校的教育教學。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值得信賴的專業的學校去做吧!
家長們,請跟著學校走一條指向“育人”的系統化課程設定的路。從課程觀看學校教育,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可以納入課程範疇,而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課程表的那些個科目功課。“育人”還是“育分”一直是目標討論的焦點。在我看來,沒啥好糾結的,“分”肯定要育,還要育好,我想一所教學質量差(當然,請科學理性評判,不能簡單看絕對數字)的學校是不可能成為人民滿意學校的。但“育分”只是“育人”總目標裡的一個子目標,而且必須是在不損害“育人”的基礎上去育好分。育什麼人?當從孩子的終生髮展的長遠角度,從祖國未來發展需要的長遠角度去思考。再則,課外培訓沒有了,作業要減負了,孩子的時間多出來了,學校系統設定“育人”課程就比起之前更為重要了。
從時間上講,除了傳統上課時間,可利用的課餘時間,課後服務時間,有條件開設晚自習的時間,學期中雙休日節假日時間,寒暑假時間等等,都可以進行各種豐富課程的設計。
從內容上講,除了傳統課表的教學課程,要充分開發結合學生個性需要和學校特長特色的校本課程;除了文化課程,要有適應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其他素養類興趣類課程,要剛性落實保障體育藝術心理等課程;除了校內開展的課程,要有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等等的校外綜合實踐課程。
從課程保障上講,除了充分挖掘學校本身的教師資源,更要家校合作,發動家長資源,做好家校協同育人課程;社校聯合,利用好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開發育人課程。總之,就像長身體需要飲食營養均衡一樣,要讓我們的孩子們的全面成長有充分的豐富的均衡的各種課程可以去上,並在各種保障和穩步研發下,逐步發展為有更多的個性化選擇。“雙減”之下,學校指向“育人”的系統化課程設定大有可為,家長們也請緊跟學校,轉變觀念,配合育人。
家長們,請跟著學校走一條科學最佳化時間管理的路。孩子們幼小的時候,是不主張強調時間管理的概念的,要給予充分的自由的成長空間與時間。進入初中,時間管理的概念就不得不提了。然而事實是,在之前,“時間管理”被狹隘地理解為“學校時間”管理。排得密密麻麻的補習班和作業學習時間,成為了“時間管理”的成功典範。至今還記得某天聽到兩個初中媽媽的對話。
一個說:要是語文培訓課能安排到六點開始就好了,這樣我崽就能接上八點的數學課。
另一個說:啊,吃飯呢?課間休息呢?
前一個頗有些自豪地回答:還能有十分鐘吃飯,我給她帶著車上吃。
課間嘛,上完語文去上個廁所,耽誤五分鐘就算了吧!
旁邊的家長用無比羨慕的語氣說;你家崽崽真能利用時間,我家也要跟你家一樣的課程安排,要他向你家學習!
震撼吧?關鍵這兩人還沒一個關注:作業咋辦?當天功課的複習消化咋辦?
今天我們講的學校科學最佳化時間管理,是要維護學生生命活動的平衡,防止失去平衡給學生成長造成損害。要綜合多種要素,將作息時間、課堂教學、特色課程、作業管理、考試壓力、體育鍛煉、心理除錯、人際關係、手機管理等融合在一起,系統思考,綜合最佳化時間分配,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努力讓學生在校的每一分鐘都符合健康成長的價值追求。要把休閒時間、睡眠時間、鍛鍊時間等健康成長所需的時間還給學生。
今天我們講的學校科學最佳化時間管理,是要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關注效率。是的,家長們肯定會擔心,時間上保障孩子們的活動休息鍛鍊休閒了,那成績咋辦?之前就有學校收到過家長投訴學校活動太多擔心影響學習成績,要求學校少搞點活動多上點課。現在外培沒有了,家長們就把瘋狂補課的希望寄託在學校和老師身上。這是不可能被允許的,也違背了“雙減”的初衷。關於這個擔憂,我想請家長們想清楚兩點。第一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合理的時間安排,均衡的內容分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習。第二,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不是不斷加大時間投入,而是提高效率。要在合理的內容範圍和時間範圍內,“深耕細作”。教師的教要“深耕細作”,致力於加強學習過程研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最大限度最佳化作業佈置的有效性高效性,促進深度學習真發生;要從充分關注學生“如何學”出發,真正落實每一個學習環節,致力於挖掘每一個投入的學習時間的最大價值。引導學生的學更要“深耕細作”,不必搶跑,不比盲目涮題和動輒依賴補課,而要強調學習過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環節的落實度!
今天我們講的學科學最佳化時間管理,當然要包含走出學校時間管理範疇後的家庭時間管理。學校時間管理是用時間安排表和系統課程安排表基本固定了的,只能在區域性上努力增加個性化選擇的餘地,家庭部分的時間管理才更考驗個性和智慧了。原則就是一句話,適合你家孩子健康成長的,就是最好的家庭時間管理。但在安排時,請一定在遵循全面均衡適度和尊重孩子的原則上,和孩子商議著安排。那麼學校,也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好指導。
有一段話說得好:如果把學生比作尚未長大的小樹,那麼睡眠就像“陽光”,透過光合作用給予這棵樹生命活力;體質就像“樹根”,輸送水分和養分;課堂教學就像“樹幹”,用自己強大的身軀支撐住整棵樹;作業就像從樹幹延展出去的“樹枝”,展示向外生長的張力;家庭教育就像小樹紮根的“土壤”。因此,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需要各個要素平衡“滋養”。
這也是最最樸素有力的“教育之真”。親愛的家長們,“雙減”就是要讓教育“返璞歸真”!學校扛起應有的擔子,家長做好分內應盡之責,緊跟學校,攜手共育,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