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上充滿無數的選擇,有些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往往如魚得水,事半功倍。選擇不適合自己的,常常挫折連連,腳步踉蹌。在選擇的過程中,可能會聽到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建議,讓人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不會選擇、不敢選擇的情況。《伊索寓言》裡邊有一則《父子抬驢》的故事:
一對父子牽著毛驢去趕集。一開始,孩子騎著驢,父親跟在後面。路上遇見一人,見狀說道:這孩子不懂事,自己年紀輕輕騎著驢,讓父親走路;
父子倆見狀,孩子就下來,讓父親騎上。走了一段,又遇見了人,見狀說道:這父親怎麼能夠忍心自己騎驢,讓小孩子走路。
父親聽後,就把小孩子抱上來,兩人一同騎驢。騎了一段路,有人都說道:這倆人真是殘酷,都把小毛驢快壓死了。
父子倆只好下來,牽著毛驢走。可是人們又都笑他們是呆子,有驢不騎卻要走路。
父子倆沒辦法,最後商量了一下,有了一個主意,把驢的腿綁起來,找一根棍子抬著趕路。從此沒有人在說什麼了。
這裡邊看到了什麼呢?最明顯的其實就是:本來可以自己選擇一種方式去走完這段路,但因為別人的眼光和說道,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最後走上了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方向。
通常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都會去聽聽別人的意見,大多時候自己是帶著一個方向去的,但是在別人的三言兩語之下,很容易動搖了自己的初衷。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
回想一下,很多時候,我們是出於自己的思考做決定還是在透過別人做決定?
你想買一部HW手機,有人說PG好,有人說XM好,你會不會選HW?
你想學工商管理,有人說會計學好,有人說財務管理好,你還會不會選工商?
你想畢業後去企業,有人說考研好,有人說考公好,你還會不會去企業?
如此等等,類似的事情太多很多。
事實上,不同的人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的聲音和看法,這很正常。所以,在選擇過程中,要做到三個關鍵詞:
一是有主見。自己在做選擇的時候,首先要對自己傾向的方案有一個相對理性的瞭解,要有自己的主見。這個主見不一定是對的,其中有容錯的空間和改正的機會,但不可以沒有。它相當於你做選擇過程中的一個總方向,缺了這個方向,就會搖搖擺擺,微風即可吹變形。如果缺乏主見,可能別人的每一個建議都會聽取,最終會選擇“抬驢走”這種最爛的辦法。
二是要傾聽。在選擇的過程中,有人說有可能是好事,不一定全是壞事。上面故事中,父子二人抬驢走的時候,沒人說了,為什麼沒人說了呢?因為別人認為蠢到無話可說了。當然在,這種蠢是沒有主見造成的,也算是被人七嘴八舌造成的。共同作用吧。但主題是主見問題。
這裡的傾聽,是不要因為有人對你的選擇進行指責或者其他不好的說辭,你就不再聽取了。這也是不對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傾聽永遠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對你有用的可以聽,不利的也可以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好事。要注意吸收他的建議裡對你可取部分,對照完善你自己想法中沒考慮到的部分,這都是促成你最終做出正確選擇的機會。
三是有沉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永遠要相信,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缺的事,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更沒有完美無缺的想法。只要是你去做一個事,總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只要你提出一個想法,總有人覺得可行有人覺得不可行;只要你是你,總有人覺得你行,有人覺得你不行。要知道,如果過於在意這些負面的事,而忽視積極的因素,可能會讓你過得很艱難。所以要沉穩,心態要放平和。只要做正確的事情,就不要怕被人挑毛病。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自己是最瞭解自己的,未來也始終把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面對的各種選擇,要理性對待,正確對待。不要怕犯錯,但不能人云亦云,這是選擇中最基本的要求。
對於同學們來講,未來最重大的一次選擇就在畢業前,是考研、就業、還是出國深造、還是如何,這種選擇應該是要自己做出來的,要結合自己大學期間對專業的認識、對社會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來思考和謀劃。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未來對於自己至關重要,可能會不斷地參考別人的意見,但最關鍵的就是自己有一套想法。圍繞專業大類培養起來的職業發展興趣、個人特長等都是可以決定你的主見的因素。
更多內容見微信公眾號:CHD小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