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韓良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新一年的開始。立春就預示著萬物復甦的開始。在這個季節,草木動物都感受到了陽光漸暖,水潤生機。枝條柔軟,動物行為活躍。人的身體和情緒都不知不覺的發生著變化,這是中醫理論當中“人與自然相應”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與五臟的“肝”相應;肝主筋,肝主藏血,主情志,喜調達,惡抑鬱。在春季養生,一定要關注與肝膽經及其功能相關的因素。立春時節,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的醫生、專家們從中醫專業角度給各位好友提幾個建議,簡單易懂,讓我們一起來順時養生。
一要早起運動:《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春天自然萬物陽氣生髮,適當的運動能夠調動身體的陽氣,讓人體的氣機向上向外,氣血通暢,陽氣疏散,有利於推動冬天封藏的精、血、氣到達四肢經脈,達到改善四肢關節功能的效果。 我們都聽過“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其實此句並不僅僅是表達了鼓勵人們勤勉奮發的意思。還指出了春季鍛鍊選擇時間當與冬季不同:春季建議晨起鍛鍊。太陽昇起以後的時段,雖然氣溫仍然偏低,但與冬季的陰冷刺骨已經不一樣了。春天的陽光中陽氣較足,只要適當的做好保暖措施,就會感覺到“春暖”感明顯。此時,人體更易吸納自然界當中的清氣、陽氣。所以,在這個季節就儘量不要睡懶覺了,建議起床後儘快喚醒身體,多做類似伸懶腰的動作——如八段錦當中的“舉手託天理三焦”和“左右開弓似射鵰”。 這兩個動作都有益於人體氣的抒發和筋的伸展。筋脈能得氣血濡養,則彈韌而有力。對於飽受頸椎病、肩背部肌肉筋膜炎,腰肌勞損疼痛困擾的朋友們非常適合。早上可以利用等公交、等電梯的時間,做幾組簡單的動作,就能感到脊柱和四肢舒展有力,精神提振。再有時間的話可以量力而行,慢慢跑步、騎腳踏車、懸吊單槓、壓腿抻筋,這些讓筋骨關節舒展的動作都可以讓您一整天都元氣滿滿。
二要條暢情志:肝主疏洩,喜調達,惡抑鬱。在這個季節,人會情緒波動比較明顯。有甲亢、肝病、高血壓等問題的朋友們要更加註意,伴有這些疾病的體質往往偏肝陰不足。在這個季節比較急躁易怒,可以吃一些含水多的水果蔬菜。另一方面,一定不能把不高興的事情悶在心底,不說、不表達。這些不開心的、抑鬱的情緒會憋在體內,會導致氣機鬱滯,肝失調達。嚴重者有可能會肝鬱氣滯,內生痰塊,易發筋瘤骨瘤。在此,推薦一些比較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宣洩引導調節這些情緒,比如運動出汗、呼喊歌唱、氣功吐納、傾訴表達等方式來抒發肝氣,條暢氣機。
三要春捂防風:自然界的六種邪氣“風寒暑溼燥火”當中,春季屬“風”邪最盛,風為百病之長,易借春季人體腠理開闔的時機侵襲。“風善行而數變”,“易襲陽位”,“頭為諸陽之會”, 膽經在頭面部、耳上、耳後走行;肝經在足踝走行;而頭面和膝踝部位肌肉薄少,氣血相對薄弱,是風邪常容易侵襲的部位。 “春捂秋凍”,尤其要注意捂頭面部、膝踝處。對於有頸椎病、頭痛、眩暈、肝炎、膝關節骨關節炎膝痺病等問題的朋友更應該注意“春捂”, 不要因為春天氣溫暫時升高就馬上脫掉冬裝,因為此時早晚氣溫仍然較低。 當氣溫驟降時更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別要注意頭面頸部、膝踝關節部位的保暖。
四要合理飲食:建議儘量少吃太酸的食物,如烏梅、酸棗、酸菜、醋等。因酸性收引,不利於肝氣抒發調達。可適當進食一些嫩芽生髮的食物,如韭菜、豆芽、蔥蒜、等。還可選擇一些牛羊肉、胡椒等性味陽熱發散的食物。但要避免辣椒、酒精,容易傷陰上火。此處提醒平素有面板瘙癢、皮疹脫屑、肝炎等疾患的朋友要聽取專科醫生建議,防止面板病,肝病反覆。
除以上幾點提醒和建議外,在臨床工作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骨科醫生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分享常用中藥和簡單易行的小方法:1、點穴理筋,按摩導引:點按期門、太沖穴、風池;五指梳頭、掌搓兩脅。可以起到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作用。2、用一些常見中藥代茶飲或泡洗外用。如菊花、玫瑰花、陳皮、及少量桂枝代茶飲,可以起到疏肝理氣,解鬱除煩的作用。也可以用伸筋草、雞血藤、桂枝適量煎煮,藥湯外洗關節或泡腳足浴,可舒筋活血,通利關節。
在準備進入春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讓身體很好的與春季的氣候特點相適應,藉助春天自然當中的陽氣來養護肝臟,激發五臟生機,筋柔骨強,關節溫煦,氣機條暢,血脈通暢。讓身體在剛剛開啟的新年,全年都有一個好的狀態。
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