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熾燈 incandescent lamp
電流加熱發光體至白熾狀態而發光的一種電光源。是一種熱輻射光源,能量轉換效率很低,只有2%~4%的電能轉換為眼睛能感受到的光。但具有顯色性好、連續光譜、使用方便等優點,長期以來被廣泛應用。
現代白熾燈的白熾體均用金屬鎢製成。白熾燈在真空玻殼裡工作的白熾燈稱為真空白熾燈。白熾燈在真空狀態下,不會因急劇氧化而燒燬。但隨著時間的增長,蒸發的鎢微粒在玻殼表面積聚而影響光線輸出,所以只製成小功率的白熾燈。
白熾燈在充有惰性氣體(氖、氬、氪、氙)玻殼裡工作的白熾燈稱為充氣白熾燈。白熾燈在惰性氣體媒介中工作,鎢微粒與氣體分子相互碰撞,顯著地降低了鎢的蒸發速度,在壽命不縮短的情況下,可提高燈泡的發光效率,或保持發光效率不變,能延長燈泡的受命。較大功率及大功率白熾燈均為充氣白熾燈。
白熾燈在含有一定比例鹵化物玻殼裡工作的白熾燈稱為滷鎢白熾燈。從白熾體蒸發出來的鎢微粒在溫度較低的玻殼壁區域內與鹵素反應,形成不穩定的滷鎢化合物,當滷鎢化合物擴散到較熱的燈絲周圍區域時,又分解為鹵素和鎢,釋放出來的鎢微粒沉積在燈絲上,而鹵素擴散到溫度較低的玻殼壁與鎢微粒再次化合,這一過程稱為滷鎢迴圈。由於滷鎢迴圈作用,消除燈泡玻殼壁發黑現象,所以燈泡初始和壽終時的光通量基本上保持不變,燈泡壽命延長,顯色性好,體積小,色溫達3200K。
用直鎢絲為白熾體制成的直絲白熾燈,其工作溫度較低,發光效率為6~9流/瓦;將直接鎢絲纏繞呈螺旋狀為白熾體制成的單螺旋絲白熾燈,色溫可達2700K,發光效率約為13流/瓦;將單螺旋絲復繞呈螺旋狀為白熾體制成的白熾燈,工作溫度顯著增高,其光通量比單螺旋絲白熾燈提高10%。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第1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