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三,先給大家拜個晚年。
這是這篇文章的第三次修改版,估計明年可能還會有新版,每年我會把不同階段的心得和觀點融入進來,來和大家探討和思考。
在開始正文之前,我要問你一個問題?
你認同大機率麼?
正常人的一生中,遇到的99%的事件、操作、行為都是符合社會大機率的,我們常說的“二八定律”,也是基於在相同圈層相同認知的情況下,那麼在“二八”之後還有下一輪“二八”,也就說即使你在你的圈層中是那20%之一,但是放到下一個圈層中又變成了新的80%,只有很少數、極個別時候才可能是那個百裡挑一、萬里挑一的個例。
如果你認同自己普通人,認同自己人生遵循大機率事件,可以繼續讀下去,如果你自命不凡,自認為萬里挑一,自認為異常成功,那這篇文章並不適合你。
關於工作我先說說觀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創業即失業,選擇一個有前途的行業和工作,安分的在職場向上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說直白點就是大多數人建議老老實實打工。
因為,大機率既沒有做生意的頭腦,也沒有賺大錢的命。
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這個觀點,說自己成功了,說自己朋友成功了。
想請問,你能保證你下次創業就依然可以成功?你能保證除你以外的讀者就有足夠的認知?簡單點說,不要拿去賭小機率事件除非你賭得起。即大多數人,大機率是很難創業成功的。
特別是那些底子薄的,家裡條件弱的朋友,別人創業失敗無非是少套房少輛車,少點零花錢,而你創業失敗,你將成為全家人的負擔。
不是說一定不能創業,你可能很聰明,你可能在某些事情上很有自己的優勢,但是並不代表你就可以跨行去創業,特別是各類網紅品牌。
甚至很多人連哪些品牌開放加盟,哪些品牌直營都搞不明白,被“快招公司”忽悠的團團轉。
我舉個栗子,頂流茶飲品牌“喜茶”不支援加盟,但百度仍然可以看到數個山寨加盟網站:
無數人透過假的加盟網站被邀約考察,糊里糊塗只用了幾天就加盟了所謂的某大牌新品牌、子品牌,殊不知僅僅一個茶百道,想成為加盟商不僅要做百題的筆試還要去總部面試,即使你有錢有人有時間,稽核店鋪選址還要等一個月。
怎麼可能著急、催促讓你加盟費?
即使你沒有被快照公司騙,加盟的也是所謂“主流品牌”,也不意味著就一定能賺錢,疫情、洪水、工商、房租,每一步都有可能出問題,不能只看到了賊吃肉,沒有看到賊捱打。那些光鮮亮麗的成功背後,不知有多少失敗者成為了炮灰。
而這些成功者,大多數是有足夠高的認知和對於這個行業事業的經驗,甚至是老油條。純靠運氣成功者的佔比,跟所有成功者在創業者中的比例一樣滴,都是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
你沒有家庭負擔,有足夠多的閒錢,從小對經商感興趣,早早就自力更生,且有見識、有能力、有想法,這樣創業我們也支援。
如果這些條件你一大半都不滿足,純靠一腔熱血,眼紅別人賺錢,建議你安安分分打個工。
去做一個能晉升、有技能的工作,那才是我們最該去做的事業。程式設計、設計、會計、文案、策劃、競技、演講,包括銷售在內都是一門技能。
這些技能慢慢積累,不摸魚做久了都能成為專家。
不要在一些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崗位上消耗人生,收費、理貨、端茶、倒水、打雜、湊人頭等等,未來你被機器人被智慧化替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再學習,早已經來不及。
更不要划水摸魚,不然你會發現,這次疫情對於很多企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拿房企為例,狀態差的直接涼涼,狀況好的還要裁員30%。
那麼誰在一個崗位有沒有存在價值,是不是被裁員的物件,老闆心知肚明。當你這被選擇性裁員的時候,你就知道,摸魚的代價到底有多大。
並且當你的技能足夠強大時,你更不需要創業。優質的寫手、運營,優秀的銷售,牛X的翻譯,有能力的設計師、音樂人、講師,當能力才華被證明後,隨時都會有人邀約,業務自然會來,是在接不住了,再考慮招人分攤壓力,被動創業更安全。
另外,一定讓自己跟得上時代,當你的同行在抖音號、影片號上收入頗豐的時候,你還在盯著實體店淘寶拼多多公眾號,你應該反思,為什麼每個時代的紅利,自己都白白錯過。
那麼多的風口,為啥別人抓住了,你沒抓住?
跟不上時代之後,你拿什麼資本去跟他們搶下一個風口?
另外說一句前邊漏的, 基數大機率大於其他!
舉個栗子,賣房的職業顧問大機率比商場賣衣服的導購收入高,其他你們自己品。
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的觀點至少5年不會改變,有能力買房就一定要買。
那些給你算租房和買房哪個更划算的博主建議直接拉黑。
如果你首套房都沒有,買房是第一要務,如果手裡夠70平的,墊墊腳去買90平 ;只夠買郊區的,湊一湊看看市區,中國的大政策不變,買房這事兒就不會有大的變化。
當然,扎堆買,無腦買,瞎投資的不建議。
上邊是說給保守派的,下邊是說給過於開放派的。
一是不要好高騖遠,二是不要去碰中小城市的商鋪公寓寫字樓,商鋪寫字樓甚至是北上廣都不建議。
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去選擇一個自己短期內很難承受的房子,比如首付分期,不論你手裡當下有多少首付,是你明明只有100萬的總價承受力,因為首付分期,選擇了200萬的房子,這就是好高騖遠。
2021年開始,你能在無數的地方看到有人說自己的收入斷了,月供、信用卡、花唄還不上了,各種法拍房激增等等。
這其中一部分是因為真的發生了變故,一部分是好高騖遠,就像那些盲目相信歐成效、盲目套用水庫理論炒房的人,放在過去吃香喝辣,放在當下,哭爹喊娘。
明顯超出自己收入底線的月供,就是賭博性負債。疫情不來歲月安好,一旦經濟或者社會有個變故,債來如山倒。
所以,買房要買,但是要合理負債。
先買一套自己能承受,且有居住需求的房子之後,給自己留幾個月的儲蓄,以應對各種意外,剩下的錢再說投資創業等等等等。
我再說三件事兒:
一是我自己開車10年,換過證的老司機,上個月追尾全責,兩邊加起來修了大幾萬。如果我沒有車損,意味著什麼?
二是,我樓上鄰居,孩子才1歲不到,得了大病,一邊跑去杭州求醫,一邊在業主群裡發水滴籌。但幾天下來只籌到了兩三萬塊錢。如果他們不能借到足夠多的錢,基本上就面臨著賣房。
三是抖音上看到的,五雲山一個別墅業主,720之前剛花了幾十萬裝修了房子和花園,一場洪水幾十萬付之東流。
所以,無論你富裕或貧窮,給自己買上足額的車險、人險、房險、甚至手機碎屏險,比什麼都重要。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言簡意賅的說,當中國的城鎮化,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已經這麼明顯的時候,你還要甘當韭菜衝向鐮刀,衝向泡沫的核心。還衝向三四線城市甚至是貧困縣縣城,我真的替你感到可悲。
很多人會反駁,我們縣城的房子也在漲啊,很貴啊,買的人還很多,我縣城的房子還賺到錢了,你說的可不對!
你說的賺過錢我不反駁,但縣城是人口流動的第一站,當這一波農村的青壯年勞力都進了縣城之後,試問,後續誰來接盤?
大城市為何源源不斷有人口流入? 從某些角度來說,它是食物鏈的最高階。
村裡的人去上海、縣城的人也願意去上海、地市的人和省會的人都願意去上海,這的多個層級匯聚出來的我人口流動,不是小小縣城能比的。
教育、醫療、創新能力,商業零售狀態,人口流入數量,新生兒數量,小學生在校人數,房子的供應需求比,空置率,城市半徑的瓶頸值,支柱產業年利潤,虹吸能力。
當你弄清楚這些系列指標的時候,你再回來站出來反駁我,我虛心接受探討。
如果你這些都沒弄清楚, 只是看著家門口開了個新商場,來了個“肯德基優選”,多蓋了幾個小區,房價還漲了,有這種心態,活該你賺不到大錢。
漲價和增值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你要不明白,去研究研究這些城市絕大多數的二手房就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公寓、寫字樓和商鋪。
總結來說,關於房產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請不要把資金浪費在三四五線小城。
有能力有條件,讓自己的孩子在省會在大城市長大,這樣的認知提成成本更低,起點也更高。
再有點能力的,去一線去大灣區去長三角,能安家就安家。能買住宅,絕不買別的產品。
一個是彆著急結婚,二是要門當戶對。
不妨回憶一下你的身邊,從縣城到地市省會再到一線城市。你身邊的朋友,是不是認知越高的人結婚相對越晚?
別槓,我說的是大機率事件。
當你在縣城農村已經早早結婚,家庭大機率成為你的牽絆,拖家帶口的狀態下自己為事業調整、城市提高階層的可能性就會打折,特別是你的另一半還沒有上過大學。
這種狀態站在家庭的角度沒什麼,畢竟工作家庭要平衡。但對於一個年輕人的無限未來去說,從結婚那一刻起,很多路就變了,換句話說,可能就是上了一把鎖。
因為我問過太多人為什麼不來大城市闖闖。他們告訴我說,有老婆孩子了,還是算了吧。
另外一個就是說門當戶對的問題,這個絕大多數人認可的東西,但我今天要說的是另外一個角度:
當你的認知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你所接觸的人也在不斷升級,當你離開家之前,你看上的是縣城的高中畢業收銀的姑娘,去了省會,你接觸的是與你同公司的白領職員,到了一線城市,你會發現身邊到處都是名校、海龜碩博女精英。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未來另一半的圈層。
你不夠高的時候,你門當戶對的另一半也不夠高。
你足夠高的時候,你門當戶對的另一半才可能夠高。
所以,在自身沒有提高到一定高的高度時,當你還年輕還小時,不要那麼貿然結婚。
否則,我前邊寫的那麼多東西,你理解起來、執行起來會比其他人更有難度。
而圈層、門檻將決定了你後半輩子的起點,更決定了你孩子的起點。
以一線大廠來說,一月3-5萬的月薪,年底再發3-5月年終獎,即使你在小城市做到了管理,或者是創業小有成就,一年也能拿個三十萬。人家年底一個獎金就能趕上你半年一年的收入。
你還不知道他們未來還有多少個這種收入,你更不知道我們和他們這後半輩子,每年的收入差距會拉到有多大。
更不好去知道,在大城市裡摸爬滾打不斷提升認知的人,拿著這多出來的錢去投資,能變成多少錢。
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過去每個人的起點都差不太多,但是這個差距隨著社會財富的再分化一定會差異巨大。城市、工作、認知,決定了收入的複利、增量,未來是成什麼樣的曲線。
網上有段很火的影片說: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以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把他虧掉。
你所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也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缺陷。
其實都是認知的問題。
再舉個栗子,最近股市基金跌的不行,如果你對股票和基金完全沒有概念,你並不會去把自己賺來的錢,放到這樣一個池子裡,甚至會把之前看股票漲放進去的錢清倉割肉。
而也許,這時候才是別人補倉的時機。
但是如果你認知夠了,哪怕只是認知到它的風險到底有多大,直接不進場,也不至於虧得血本無歸。
買房也是,自己的認知足夠高,才能選擇好的標的,合理的負債,反之則被割韭菜。
中國在變,社會在變,我們的城市我們的金融都在變,務必不要拿20年前、10年前的規則和認知,來理解當下,父母的教誨要聽,但要選擇性的聽,除非父母的學識和認知見解,完全跟得上時代,甚至是超越時代。
而重點是,提高自己的學識、認知、見解。
中國當下的格局和世界其他大國不一樣,但也有相同點。
大城效應,大城虹吸是一定不可逆的,你可以把我前邊大部分的話都當做笑話,但請一定要把大城效應理解透徹,能做出反應儘快做出反應。
你的起點已定,你只能在後續內外兼修,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換工作、搬家也好,購房也好,換一個更高的起點,不僅僅為自己,也為下一代。
你要明白,土地不值錢,人的勞動力不值錢。
值錢的是,土地上的產品和周邊配套。
值錢的是,人在勞動力以外的思考力,行動力,創新力。
總結就是:少去創業,提升技能。用好槓桿,合理負債。選好城市,推遲結婚。
這是這篇文章最核心的24個字。
最後,如果你認可,請幫我轉發一下,共渡身邊人。
相反,如果不認可,也幫我轉發一下,讓更多人加入探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