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婁底2月3日訊(通訊員 曹景)1月25日,94歲的胡大爺在家人的陪伴下,從雙峰縣人民醫院骨二科(十二病室)高興地出院回家了。
胡大爺既往有右側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疼痛伴活動受限,行動不便20年,右側膝關節疼痛伴活動受限10餘年,同時有高血壓、長期吸菸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40餘年,幾天前因平地摔倒右側髖部疼痛活動受限4小時入住雙峰縣人民醫院骨二科。
入院時,胡老精神狀況良好,但疼痛難忍。醫生仔細檢查發現右下肢外旋內收畸形,髖部腫脹明顯,膝關節內翻畸形。入院診斷為右側股骨粗隆間骨折,右側髖臼發育不良並股骨頭缺血壞死,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高血壓病極高危組,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
高齡、基礎疾病多,右側股骨、髖臼、膝關節均異常。真的是一個特殊的病例!科主任王堅沒有被難倒。病情雖然棘手,但他憑著豐富的骨科經驗和對醫院團隊的瞭解,老人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在完善相關檢查後,王堅帶領科室團隊討論分析,認為入院診斷非常明確。胡老在此次受傷前已經有股骨頭缺血壞死多年,髖關節活動受限非常明顯,不能屈髖,髖關節既往呈外展位,內收非常困難,行動不便加劇,更加容易摔倒。出現髖部骨折後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如果只行髓內釘固定,面臨兩個困難:一是術中髓內釘插入非常困難,還很可能插入失敗;二是術後因髖關節活動受限,導致骨折端應力集中,內固定相對容易失效,增加了骨折癒合的難度。所以此次治療需要解決骨折問題的同時還需要解決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問題,首選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但患者高齡,手術耐受性怎麼樣?圍手術期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怎樣降低手術風險促進患者早期恢復?這些都是擺在醫生面前的問題。
醫院組織骨二科、心內科、呼吸內科、麻醉科等多個學科會診,分析病情,術前各項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肺部CT提示慢性支氣管炎但血氣分析尚良好,討論結果認為可以耐受手術。同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並且制訂應急方案。
1月12日,在各科配合下,由王堅帶領手術團隊為老人行左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股骨粗隆骨折復位克氏針張力帶固定術。手術非常成功!耗時約70分鐘,出血量僅不到200ml,術後恢復順利,患者髖部疼痛緩解,術後第4天患者能夠下床行走。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髖部骨折非手術治療3個月內死亡率達到60%,而積極手術治療,3個月內的死亡率僅10%多,存在顯著性差異。”王堅表示,高齡老年人因為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活動能力下降,容易發生髖部骨折。老年人一旦發生髖部骨折,一般首選手術治療。而手術方案一般常用的有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兩種,前者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住院費用低,是首選方案;後者適合一些合併股骨頭壞死等疾病或者估計骨折癒合能力非常差的患者,其手術創傷要大於髓內釘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