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腸癌,其實在人們心中存有不少的誤區,而這可能會導致大家對此疾病有錯誤的醫療認知,甚至拖延或阻礙大腸癌患者獲得相應得診斷和治療。今天,我們就對大腸癌大家存在的九類常見的大腸癌誤解進行分析,如果對這些問題還有疑問,也可以向專科醫生進行了解。
大腸癌是致命的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大腸癌早期的治癒率其實並不低,根據美國結腸和直腸外科醫生學會之前的統計資料顯示,90%以上的區域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確診後五年內都無人死亡,在醫學上屬於治癒。
但是問題在於,能夠在大腸癌早期就透過診斷髮現的患者只有37%,多數大腸癌患者往往較晚才接受篩查,但當癌細胞開始擴散到腸壁外,或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治療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了,這時候治癒率也呈現下降趨勢。
大腸癌沒辦法預防
這個說法不正確,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大多數患者都是從大腸息肉開始,再慢慢形成癌細胞,而定時篩查能夠及早發現,並在息肉癌化前可以透過手術治療。一般來說,大腸息肉可透過大腸鏡檢查移除,如果是比較大的息肉,醫生則可能先透過內窺鏡做移除,最後才會考慮進行手術移除部分的大腸或直腸。
另外,其他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包括:選擇低脂肪食物、多吃蔬果,以及規律運動。
未滿50歲不會患大腸癌?
的確,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的年齡都往往超過50歲,但這不代表小於50歲的人就不會患大腸癌。而在近幾年,50歲以下人群的大腸癌患病率正逐漸攀升,其原因不明,但推測是飲食習慣改變有關,尤其是目前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方式,或者也有可能與遺傳病、吸菸、肥胖等因素有關。
新的研究表明,某些食物會對大腸中微生物組或的細菌種群產生負面影響,這可能提高患大腸癌的風險。所以,如果患者察覺胃腸有些異狀,請儘快向專業醫生諮詢。至於家族中有大腸癌疾病史的人,則可能要提早做大腸癌篩查,因為他們的患癌風險要比一般人更高。
只有男性會患大腸癌
這個說法不正確,其實不論男女,都有可能患上大腸癌,只不過相對來說,男性的患病率會稍高一點,但大腸癌並不是男性的專屬疾病。事實上,女性得大腸癌的比例也並不在少數。
有家族病史的人才會患大腸癌
當然不是,根據相關醫療機構的調查研究發現,如果排除年齡的危險因素,約有75%的大腸癌新發病例都是無任何危險因素的,而有大腸癌家族疾病史的人也並不是都會患大腸癌,只要做好定期規律的檢查,做好生活習慣方面的調整,患病率也會下降。
吃紅肉不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研究證據表明,吃紅肉或加工肉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吃100克紅肉將增加約17%的患癌風險,尤其當一週吃超過500克的量時,誤食致癌物的風險也將提高。
現代醫學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跟高溫烹調所產生的不好化學成分有關,或者是跟紅肉中的血基質鐵有關,這些物質會促進癌細胞的成長。因此,建議一天不要攝取超過50克的紅肉,並多吃蔬果,以減低大腸癌風險。
有大腸癌症狀才要去檢查
大腸癌早期幾乎無症狀,通常需要幾年時間發展,症狀才會逐漸顯露,但到了此階段,大腸癌多半已變得難以治療。建議不論男女都應於 45 歲開始定期做大腸癌篩查,如果有炎性腸道疾病史、家族大腸癌病史,或是女性本身或家族有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及乳癌的人,最好能夠在45歲前進行篩檢,確切大腸癌篩檢細節請依專業醫生的指示為主。
大腸鏡檢查是唯一的檢查診斷方法嗎?
這種說法也不準確,大腸癌的篩檢方法當然不只有大腸鏡檢查,其他篩檢還有:糞便檢測、CT掃描結腸成像(又稱虛擬大腸鏡)、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等等。
專業醫生會根據患者健康狀況和其接受度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不過,大腸鏡檢查還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因為它檢查大腸息肉和癌細胞的範圍很廣,而且如果發現息肉也可以馬上移除。
大腸鏡檢查過程會很痛嗎?
一般來說,在大腸鏡檢查前,專業醫生通常會給予鎮定劑,以舒緩患者的不適感,所以並不會感覺疼痛,甚至也不會記得檢查過程,但即使沒有鎮定劑,其過程仍是可容忍的程度。
大腸鏡檢測一般約30分鐘,而一般到隔天就可恢復日常活動了。要說痛苦的,反而是大腸鏡檢查的前一天,因為患者需要服用瀉劑,幫助清腸,好讓隔天的檢查能順利,但代價就是得頻繁的排便,檢測結束後幾天也會感覺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