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生病,百分之八十的人會覺得,生病到底該不該看,是個傻問題。難道我們會對自己的身體不在乎嗎?
可實際生活中,大部分人會覺得看病這件事沒有必要,本來就有自愈性。去一趟醫院,來回路上花時間不說,等待候診及檢查報告的時間如此漫長,細菌病毒,天氣寒冷,諸多因素導致看病這件事變成一件很沒有意義的活?
昨天在我的強烈建議下,老人才肯放行,給娃看病,半天時間下來,結果去的時候,娃還精神地到處走,回來過了一個晚上,就變得萎靡不振,飯也不想吃,話也不想說,好不容易退下的高熱,又經過反覆咳嗽,休息不好,再次反彈。
這時,家裡老人及愛人會說,你看,昨天就不該去,在家說不定不會病情加劇。
面對這樣的懷疑,身處類似場景,大家又是如何解決呢?難道帶娃看病,真的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嗎?
面對以上質疑,我的答案仍然是去看病!
第一,誰都不是醫生,哪怕再有經驗,也會馬前失蹄
疾病是一張大網,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看似普通症狀,其背後時不時隱藏支線任務,即使再有經驗的醫生,也不敢打包票說能搞定。
前幾次寶貝也是同樣發燒,咳嗽,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狀。為了避免外出就醫加劇病情,經驗性用藥後,疾病控制住。
這一次熱度一下子竄到38.8度,美林,阿奇黴素,中成藥清熱解毒,都上了。前三天燒退了,正當自我陶醉時,結果咳嗽不止,眼淚汪汪,鼻涕猶如流淌的小河,湍流不息。
一看這架勢,收不住,趕緊帶娃去看病。
雖然按照流程常規的抽血,等報告,看報告,開藥。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還好血象正常,頓時心情好了一大半。
本以為咳嗽藥服用後,能及時收住,哪知小小的藥水只管兩三個小時,又猛烈地咳嗽,一咳停不下來,外婆只好抱著睡,依然不見奇效。連夜趕工,娃和家裡老人都疲憊不堪,次日代表新的戰役打響。
症狀加重並非完全是看病受寒或勞累導致,而是疾病發展過程延伸至此。如果不看病,一味躲在家裡,沒有相應藥物跟上治療,一樣是手足無措,內心漂泊不定。
看與不看,雖然有時候結果會相同,甚至更差,但及時掌握病程變化,檢查報告追蹤是一個幫助醫生了解疾病的重要關卡。
小病不看,終會釀成大病。
第二,兒童疾病發展速度,往往超出我們成人的想象空間
三天前,血象報告正常,怎麼經過一天,一下子白細胞上升到一兩萬?
難道是我沒護理得當?
經常有很多寶媽或者老人有此疑問,常常互相自責,要是當初更加細心,或許不會這樣?
其實恰當的照顧起居日常,已經可以應付平時的小問題。然而,當疾病情況加劇轉變,哪怕照顧再細心,也抵禦不了疾病的變化。
人體是一個自我調節的系統,一旦病毒,細菌侵襲身體,會有相應保護機制。用中醫的話來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人體的免疫細胞會大量吞噬病毒,細菌,同時也產生咳嗽,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
大家都在互相角逐,你追我趕,劇烈的鬥爭場面完全不輸給電影大片,只是我們無法看到。
免疫機制好比遊戲關卡,逐層遞進。一開始,派小兵去殺敵,很快贏得第一波勝利。後來敵方的武裝力量提升,小兵抵擋不了,節節敗退,又派將軍等大將去鎮壓。這就是後面為什麼,才一天,白細胞急劇增長的原因。
看似熱度攀升,其實是娃體內的免疫細胞招兵買馬,和病毒,細菌正激烈的打鬥中。力量不夠時,還需要抗生素提供輔助作用,中成藥溫和防毒,保護脾胃。
那什麼時候才能分出勝負呢?
多休息,多喝水,多吃飯。
正所謂糧草充足,彈藥足夠,就能打一場有把握的仗。
至於需要的時限多久,就看寶寶的自身抵抗能力有多強。
這種時候,做家長,千萬不能焦慮。您的安心陪伴,是她結實的後方力量。
不要對吃飯,睡覺,喝水有嚴格的作息時間。
如果她累的只想睡覺,那就先讓她睡,睡足了才有力氣吃飯,喝水。
如果她發燒沒有胃口吃飯,先喝點水,補充水果,提供必要的能量,才清淡飲食慢慢續上。
如果她哭鬧不止,不好好吃藥,先安撫情緒,轉移注意力,排除其他危險因素,比如高熱,腹痛,頭痛,嘔吐等急性因素。單純不舒服引起的情緒煩躁,需要耐心鼓勵和肯定。
總結
孩子生病,看病是為了,瞭解疾病的發展態勢,能夠在疾病發生轉變的時候,透過檢查和治療,及時干預。
而不是,一味地等待著。消極等待不會讓疾病迅速痊癒,反而有埋藏疾病種子的危險。而且對於自己無法把握的疾病,也能透過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藥物,更為安全與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