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地頻發食物中毒事件,罪魁禍首都指向了同一種貝類食物。這一種食物,常見於飯桌之上,很多人都愛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福建廈門的餘女士平時就愛琢磨什麼東西好吃。最近,她在家吃了不少的醃泥螺。沒想到,一個禮拜之後,餘女士出現了肚子疼、拉肚子的症狀。
餘女士以為自己是吃壞肚子了,自己到藥店買了點治療腹瀉的藥。結果呢,吃了以後反而情況加重。實在沒辦法,她趕來廈門大學附屬醫院檢查。一查不要緊,連醫生都嚇了一跳!
化驗單顯示,餘女士的肝功能轉氨酶超出正常臨界值40多倍!這哪裡是來治拉肚子啊,首先護好肝臟吧!
辦理住院手續的時候,跟餘女士同期進來的一個病人也是差不多的問題。患者的總膽紅素比正常值高出10多倍,甚至需要人工肝血漿置換!原因呢,也是吃東西造成的。
病人自從在宴會上吃了不少的醉泥螺之後,就出現了噁心、腹瀉、乏力等問題,甚至無法睡好覺。這才來醫院檢查。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泥螺能夠把這兩人害到醫院來?
一時貪嘴,引發中毒性肝損害
其實,兩名患者的病因是一樣的,都是因為貝類毒素引發的中毒性肝損害。而泥螺,就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不光是他們,其他醫院的門診部也收治了不少出現唇舌、手指麻木,嘔吐、乏力、腹瀉症狀的患者們。一直詢問,最近都吃過貝類食物。
什麼是貝類毒素?
其實,貝類食物本身是不產毒素的。但是當它們與有毒的藻類共生的時候,或者自己攝食了有毒藻類,毒素因此而來,積蓄在體中。
這種毒素,對貝類沒有害處。但是一旦進入人們的肚子裡,就可以讓人中毒!
一般來說,當有毒”赤潮“發生的時候,更容易出現貝類食物蓄積毒素,進而影響進食者身體健康的食物中毒事件。
各個地區不斷更新、上報的貝類食物中毒人數,很有可能指向了一個結論:部分市面上流通的貝類食物可能已經被”汙染“了!
含有毒素的貝類食物外表無異常,且無特效治療藥物
注意到市場上貝類食物的異常之後,最新的通知也出來了,勸告市民們最近儘量少吃泥螺。
因為貝類毒素不會讓貝體的外觀發生明顯的變樣。顏色、氣味也如同往常一般,根本無法分辨出來。
很多人以為聞一聞、看一看貝類食物,挑出不好的、被汙染的部分,是不可能的。
而且,高溫烹飪等常見手段也不能完全破壞掉這類毒素。即使你去爆炒、或燜煮,都沒辦法將毒素去除乾淨。如果是生吃的話,那更別說了。
所以,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最近少吃泥螺。因為沒有人能夠保證,市面上這些泥螺是不是被汙染的那一批。
另外,針對常見的4類貝類毒素都沒有特效治療藥。從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最近也是少吃為妙。
Dr.X說
如果最近吃了泥螺等貝類食物,身體出現不適症狀的人,千萬要小心了!不一定是因為它不新鮮,吃壞了肚子。有可能是貝類毒素在作怪!出現問題的話,最好第一時間就診。別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