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竟然還有人如此誇大房地產市場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董藩教授在2022年 網 易 經 濟 學 家年會上表示,在我看來,房地產仍是核心資產。從家庭層面看,一個家庭70%-80%的財富由房產價值構成的。房子的問題解決不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從國家層面看,目前,最大的困境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帶來的整個國民經濟不景氣,國民經濟不景氣使得就業、地方財政收入和居民對未來的預期等都受到嚴重衝擊。只有房地產這個核心資產恢復應有的價值和交易秩序,預期才能提升,整個國民經濟才會向好,就業形勢才能改善。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而又十分有害的觀點。更是一個十分無知而又多麼幼稚的觀點。好在董藩教授不是研究“殭屍”企業的,要是研究“殭屍”企業,一定會認為沒有“殭屍”企業,經濟將無法正常運轉,居民也沒有地方可以就業。因此,必須大力發展“殭屍”企業、培育“殭屍”企業。
先來看一看董藩教授的第一個觀點:房地產仍是核心資產。從家庭層面看,一個家庭70%-80%的財富由房產價值構成的。房子的問題解決不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因為居民家庭財富中,70-80%都是房產,所以,房產就是居民家庭的核心資產。可是,為什麼不問一問,居民家庭財富中怎麼會出現70-80%的財富都房產的現象呢,難道是居民的房產多到如此嗎?顯然不是。居民家庭財富中房產的比重過高,是因為房價上漲太快,一方面。侵佔了居民的財富,讓居民財富的大部分被房產佔用了,從而影響了居民家庭的其他方面消費能力;另一方面,由於房價的無序上漲,導致居民家庭資產出現了很多水分,原本只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房產,頓時因為價格上漲變成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房子還是那套房子,房子的價值卻不一樣了,水分大增,泡沫大增,這樣的財富,能認為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表現嗎?能代表房產是家庭的核心資產嗎?不僅如此,由於房價的過快上漲,居民的家庭負債也隨之大幅上漲。中國人過去很不喜歡負債,可是,為了房子,卻不得不去負債,不得不去做房奴。資產上漲的同時,負債也有了大幅上漲,這樣的家庭財富結構,難道不是扼殺購買力的嗎?
恰恰相反,對中國居民來說,需要的並不是這種充滿水分的房產,不是這種不具實際價值的財富,中國居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財富,是不含水分的房產和具有購買力的流動資產。注了大量水分的房產,怎麼能夠成為家庭的核心資產。一旦房價下跌,廣大居民的家庭資產就會大大降低、財富就會大大縮水。顯然,這是最不希望出現的現象。
再來看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作用,適度、有序、可持續的房地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是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的。反之,則會對國民經濟產生遏制和阻礙作用。而現在的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積極作用已經嚴重弱化,對國民經濟的消極作用則持續上升。其中,對實體經濟的擠壓,是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最大傷害。因此,眼下最需要做的,是控制房地產業的過度發展,控制房價的過度上漲,控制資金和資源再向房地產領域過度轉移。
再來看董蕃教授的第二個觀點,目前最大的困境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帶來的整個國民經濟不景氣,國民經濟不景氣使得就業、地方財政收入和居民對未來的預期等都受到嚴重衝擊。只有房地產這個核心資產恢復應有的價值和交易秩序,預期才能提升,整個國民經濟才會向好,就業形勢才能改善。也就是說,國民經濟的不景氣,既不是國際環境發生變化帶來的,不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不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和遏制帶來的,也不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帶來的,不是經濟質量執行質量不高帶來的,更不是疫情影響帶來的,而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帶來的,只要房地產市場景氣了,房價繼續快速上漲了,廣大居民把所有的財富全部用來購買房產了,國民經濟就景氣了。
真的無法想象,董藩教授到底是否還有一點經濟的概念,是否對中國經濟有一丁點了解,是否知道房價過快上漲對廣大居民的傷害,特別是房地產市場過度發展已經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觀點,難道研究房地產就要把房地產當作萬能之業嗎?難道中央提出的“房住不炒”定位是錯的嗎?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是錯的嗎?只有讓房價無序地上漲下去,直到房地產泡沫像日本那樣徹底破裂才是最好的結果嗎?顯然,這是對房地產業的無知認同、對房地產市場作用的幼稚看重。
所以,董藩教授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也是相當有害的,決不能受其誤導,更不能相信他的觀點。房地產業仍是重要產業,但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決不是決定性、支柱性的,決定國民經濟能否穩定的關鍵還在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而不是房地產。如果房地產過度發展,必然會對國民經濟產生致命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