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多條預測房價的訊息,例如有的人認為今後我國有可能同時面臨“老齡化、少子化”這2大問題,特別是再過5年,住房需求會逐步減少,房子有可能會變成“白菜價”;可是,有的人卻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覺得人口對房價的影響微乎其微,因此再過5年,房子依然是“鑽石價”。對此,你更贊同哪種看法?
可能有人不理解,在最近20年甚至30年裡,為什麼很多國人對買房始終都有一種莫名的熱衷?對此,筆者認為兩個字就能概括:投資。這樣說並不是沒有道理,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計算,全國商品房均價已經從1998年的2063元/平漲到了今年一季度末的10658元/平,算下來足足翻了四倍多。
然而,從最近兩年開始,整個樓市環境徹底發生了變化,在一輪又一輪的打壓下,曾經“陽光普照”的樓市,現在也漸漸承受不住。舉個例子,全國70城新房價格指數實現6年首跌,而在二手房方面,深圳成交量實現連續5個月下跌,相比去年同期下跌幅度超過八成。
其實房價上漲的勢頭就已經逐漸被控制住了。不得不說,樓市調控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這不僅體現在成交量,同樣也會影響到房價,例如按照官方資料,全國新房價格下跌城市增加16個,在“金九銀十”的旺季中,這種反向資料的出現讓國人對未來5年房子發展有所思考。
可是問題來了,房價重回1萬以內,背後原因是什麼呢?有2點值得注意:
其一是很多人放慢購房腳步,核心原因就是人們擔心未來房價走勢,特別是近些年隨著調控力度加強,在未來5年裡,對於房子是“鑽石價”還是“白菜價”,很多人並不能確定,有機構調查顯示,超過65%的購房者已經延遲了購房計劃,而堅持買房的人群佔比只有區區10%;與此同時,再加上持有房產成本增加,顯然在買房面前,大多數人選擇先保證吃喝開銷。
其二是樓市環境已經發生轉變,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人口結構面臨轉折,以最近五年資料為例,新生兒數量不斷減少,在基本夠住的情況下,很多家庭都不打算繼續買房,更為關鍵的是即便不買房,未來年輕人也會繼承父母、爺爺奶奶的房子,房市出現轉折也就不難理解了。
基於以上兩點,再過5年,房子究竟會發展成“鑽石價”還是“白菜價”呢?2位專家看法一致。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認為今後成交量會逐漸分化,大城市的房子可能不會那麼難賣掉,但是中小城市的房子就不一定了。正如曹德旺所說,今後有可能會面臨租不掉賣不到的情況。這樣說並不是空穴來風,受到人口變化,不僅出售難度會分化,房子價格也是如此。
筆者認為在嚴厲的調控大環境下,已經不能單單將全國樓市作為整體來分析,而這也意味著不能以偏概全的判斷,再過5年,房子到底是“鑽石價”還是“白菜價”。例如在熱點城市,人口流入的區域就具有更大的升值潛力,住宅品質也會相應提高,房子是“鑽石價”的可能性更大,而住房數量過剩的區域,因為競爭更大,房子是“白菜價”也就不難理解了。
無獨有偶,對於這個問題,馬光遠和李迅雷這2位專家觀點一致。例如經濟專家馬光遠提出“三個20%”,也就是說未來只有20%的城市、20%的樓盤、20%的房企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而李迅雷也認為未來樓市會逐漸分化,並且下降的城市數量多於上漲的城市數量的可能性更大。
總而言之,再過5年,樓市用一句詞來形容就是“分化”,因此,想要了解房子是“鑽石價”還是“白菜價”,並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每個城市、每個區域的具體情況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