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並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孔子認為,君子不要過度追求物質生活,而要積極追求精神生活。“飽暖思淫慾”,過度的物質享受不僅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也會迷亂人的本性。
“敏於事而慎於言”,孔子教育我們,工作要勤敏,說話要謹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是千古名言。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自作詩《慎言善語》:
橐籥吹風當鼓時,
聖人開口總相宜。
守中不殆多言咎,
躍馬檀溪起話題。
劉備躍馬檀溪,禍起沒有“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要我們追隨有道德之人,向有道德的人學習,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師表》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敗的原因。“親賢人,遠小人”就是諸葛亮奏請後主劉禪“就有道而正焉”。
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魏徵的膽識才能,讓他任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犯顏直諫太宗二百餘次,勸誡李世民以史為鑑,勵精圖治,任賢納諫,本著“仁義”行事,無一不受到李世民的採納。唐太宗不愧為“就有道而正焉”的典型。
君子一生追求什麼?自作詩《君子一生何求?》:
貪食但求飽七成,
逢人便說三分話。
更親有道敏於行,
不羨高樓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