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中國對這場戰役投入了120萬人次的兵力,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佔領中國的狼子野心。
這就是影響世界局勢的“長沙會戰”,這場戰役究竟有何特別,中國軍隊又是如何勝利的呢?
長沙會戰,到底對中國和世界造成了什麼影響?
1939年的歐洲,德國閃擊波蘭,歐洲戰場瞬間拉開帷幕。
日本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中遭到慘敗,被蘇聯紅軍狠狠教訓了一頓,此後再也不敢對其使用強硬政策,更不敢參與對蘇戰役。
日軍返回中國佔領地區後,越想越來氣,他們打不過蘇聯,還打不過中國嗎?
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來彌補損失、順便鼓舞士氣,他們將目標轉向了各方面都比較落後的中國。
日軍將重點部署攻擊長沙,日軍對侵犯長沙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為了透過長沙,南下與越南緬甸部隊匯合。
二是因為歐洲戰場的爆發,德國大敗波蘭,日軍認為,自己也應該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國際舞臺上。
此時的歐洲戰場上,為了消滅納粹主義,美國、英國也加入了打擊納粹的戰鬥。
但日軍卻趁著他們對抗德國時,挑起與美國、英國之間的矛盾,並派兵南下,企圖進犯美軍領土。
無奈之下,美國只好將牽制日軍的希望放到中國戰場上,希望國能牽制住日軍。
為了使中國能消耗更多的日軍兵力,美國還對中國進行了物資和武器援助,這對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侵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日軍接連侵佔了廣州、武漢之後,產生了一個極其不理想的後果。
那就是戰線拉扯過長,出現兵力不足、物資難運輸的現象,加上中國人民堅持抗戰,使得日軍稱霸世界的戰略受到巨大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被迫改變了侵略方針,準備將速戰速決改為長期作戰。
但隨著太平洋戰役的預備,日軍再次調整了對華戰略,在軍事上,日本妄想讓中國成為“大東亞戰爭”的總兵基地,對中國繼續施加軍事壓力,削弱其抗戰力量。
在政治上,日本放棄了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開始採取政治誘降為主,但更多的是為汪式集團撐腰打氣。
在經濟上,湖南是中國著名的糧倉,也是工業源的重要供給基地,攻下湖南長沙,可以加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以戰養戰”。
當時湖南長沙是中國第九戰區,駐守在長沙的中國指揮官是薛嶽。
中國軍隊依靠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在洞庭湖東北岸、新牆河北安錦江兩岸等地區部署兵力,對日軍採取遊擊和反擊行動,不斷騷擾。
日軍決定派出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帶領10萬多日軍,發動長沙會戰,意圖殲滅在長沙的第9戰區主力軍。
在日軍的計劃中,他們打算兵分三路,從贛北、鄂南、湘北這三個地點出發,同時進攻湖南長沙。
在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第9戰區將會迎來怎樣的戰鬥?
“天爐戰法”力創日軍
這是一場中國抗日史上史無前例的戰術勝利,第9戰區指揮官薛嶽使用“天爐戰法”,將日軍層層圍住,逐步消耗敵人兵力,並切斷日軍運輸、補給線,等待“爐火”越燒越旺,陣法就到了收網的時候。
第一次長沙會戰,是在1939年9月。日軍集合了7個師的兵力,以及300艘艦艇、100多架飛機,以及化學部隊,海陸空聯合共計10多萬人,兵分6路,採用“分進合擊、長驅直入”的戰術,打算在9月結束前佔領長沙。
敵軍主要戰線分別在贛北、鄂南、湘北,但縱觀整個戰場,日軍進攻贛北、鄂南的目的是為了配合湘北
看透這一點之後,薛嶽在湘北部下15個防守軍。因為我軍士兵熟悉湘北地形,在戰事上進退更加靈活。
18號,日軍在岡村寧次的帶領下,向湘北新牆河一線進攻。
薛嶽親自指揮60軍和國民黨52軍輪流與日軍對線,帶著中國軍隊逐次抵抗,消耗敵人有生力量。
日軍見久攻不下,就命令手下的的生化部,向我軍釋放毒氣和瓦斯、飛機投擲炸彈,那一戰,浮屍滿河、水流阻塞。
但薛嶽的防禦組織並不是死頂,在達到消耗敵人力量後,薛嶽要求各軍隊撤回新牆、汨羅江,兩河間,繼續組織隊伍,抵擋下一波攻擊。
抵擋日軍的52軍隨即撤退,將日軍引到陣地內部,日軍見到52軍撤退,還以為中國軍隊不堪壓力,企圖要逃走,就一路殺了過去。
日軍的追擊,正好進入了薛嶽的戰術圈中,薛嶽的目的不是將敵人抵擋在長沙外面,他們要將日軍引進去,拉長戰線,再讓外線部隊對其襲擾,破壞日軍本就脆弱的補給線。
日軍在深入長沙城外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是孤軍奮戰,不僅沒殲滅中國軍主力,還差點彈盡糧絕。
此時日軍在贛北、鄂南的戰況也不容樂觀,因此日軍在湘北的主力軍,被迫退回戰前陣地!
第一次長沙會戰,歷時24天,雖然我軍兵力有所損失,但殲滅日軍2萬多人,擊毀日軍戰機70多架,遊艇100多艘,取得了一次小勝利!
1941年10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日軍為了加強對蘇戰爭,加快自己南下太平洋的步伐,趁機對中國發起第二次長沙會戰。
但這一次,中國軍隊卻頻頻失守,日軍越過新牆河、汨羅江,擊破中國軍隊防禦,逼近長沙!
在這種危急情況下,中國軍隊該如何翻身呢?中國戰場對世界又起著什麼作用?
中國長沙戰場勝利,世界盟友為其慶祝
這是奠定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一次戰役,長沙會戰的勝利,為歐洲戰場分擔了眾多壓力,長沙勝利之後,引起了全世界對中國的關注,連美國總統都誇讚:“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
在日軍第二次進攻長沙時,接連突破第9戰區防禦,在深入戰區,後,日軍內部再次出現了戰線過長、補給不暢的現象。
糧草不足是一個軍隊的大忌,日軍一直沒能持續發動戰役,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版圖太大,日本兵力不足,每次深入中國大陸,戰線拉扯的十分長,補給線防禦薄弱,很輕易就被人給破壞掉了。
這一次也不例外,第9戰區趁機調集兵力,南北夾擊日軍,同時破壞日軍後方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
在多方干擾下,12萬日軍只能在10月初向北突圍撤離,中國軍隊實施追擊,先後渡過汨羅江、新牆河,殲滅敵軍1.7萬人。中國軍隊先敗後勝,將局勢又拉了回來。
1941年12月,日本艦隊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繼續擴大。
與此同時,日軍還在太平洋地區對英、美等國家殖民地發動進攻,薛嶽奉命調兵支援駐紮在香港的英軍。
這一訊息被日方總司令“阿南惟幾”得知,他立即調集5個師的兵力,向長沙發起第三次進攻,阻止第9戰區支援香港
薛嶽作為第9戰區的總指揮,總結了前面失敗的教訓,重新制定了“天爐戰法”。
依舊是以新牆河、汨羅江為一、二防線,正式實施“天爐戰法”。
從12月23號晚上開始,日軍憑藉著武器優勢,將中國軍隊打得“連連敗退、潰不成軍”,一路上鐵道損壞、空室清野。
日軍三路接連擊破中國軍隊防線,中國軍隊雖然痛失陣地,但卻殲滅了不少日軍。
25號晚上,駐紮在香港的英軍向日軍投降,日軍阻擊第9戰區的目的達成。
薛嶽為了防止日軍撤退,成功將日軍拖進“天爐”中,命令中國軍隊製造一出被“擊潰逃竄”的現象,阿南惟幾剛聽聞了香港的好訊息,此時也急於立功,便孤注一擲的進入了長沙。
但本來逃竄的中國軍隊卻回過頭來,對日軍採取追擊、攔截。
阿南惟幾此時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是踩進了薛嶽的陷阱中,連忙命令日軍撤退。
這幾日恰逢大雪,日軍第6師、第3師被中國五個軍隊圍攻,前來支援的日軍44師也被中國37軍攔截,三個日軍師艱難突圍了四天四夜,也才向北挪動了幾十里路。
前來救援的日軍也接連遭到圍攻,戰爭打到1月12日,日軍才在戰機的掩護下,苟延殘喘的逃往汨羅江南岸,甚至都沒來得及收拾自己戰友的屍身,就退出了新牆河。
第三次長沙會戰至此結束,中國軍隊斃傷日軍5.69萬人,長沙會戰三戰三捷,取得重大勝利,對國內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日軍不僅沒能按照計劃,奪取長沙,空出隊伍支援太平洋,反而還折損在中國戰場,無力再調兵支援歐洲戰場。
日軍因為戰爭失敗,不堪羞愧,還特地在日本報紙上稱:“此次作戰目的不在於作戰,而是殲滅敵人主力軍,現在目的已達成,故而返程”。
但放眼三次長沙會戰,雙方損失總人數,中國傷亡者有9.3萬,而日軍則損失了11萬兵力。
英、美、蘇等各國大報以隆重筆墨宣告這一好訊息,高層人士則是致電賀喜,英、美更是宣佈廢除了一些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這一仗的勝利,不僅打出了中軍威力,提升了中國抗日熱情和必勝決心,還用行動鼓舞了全世界的抗戰信心,使東、西方國家重新認識了中國戰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