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我軍開始第一次評授軍銜,從此以後,部隊的上下級觀念開始森嚴起來。
彭德懷對軍銜制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軍銜制是我軍走向正規化所必須的;另一方面,他卻擔心這種形式會影響上下級之間政治平等的關係,擔心妨礙軍隊同人民的親密聯絡。
彭德懷的擔心,毛澤東同樣有。軍銜制實施後,軍隊裡確實有少數軍官甚至是高階軍官對下級對群眾呼呼喝喝,影響了官兵團結和軍民團結。
1958年8月,毛澤東在北戴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時,發出了“軍隊幹部下連當兵”的號召。他說:“軍隊幹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有好處,全體幹部每年參加集體勞動一個月,可以瞭解士兵的生活、思想、心理。當兵就要認真服從班長、排長、連長的領導和指揮。你管人家十一個月,人家管你們一兩個月,嚐嚐當兵的味道。這樣我們的部隊,就成為永遠打不敗的軍隊!”
毛澤東的指示傳達到濟南軍區以後,馬上得到了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的贊成,楊得志認為,幹部下連當兵可以打掉“五氣”:官氣、暮氣、闊氣、驕氣和嬌氣。他還誠懇地說:“剛參加工農紅軍的時候,曾當過兵,但我覺得自己脫離士兵生活很久了,今後每年抽出一定時間下連當兵十分需要。”
1958年9月6日,濟南軍區黨委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濟南軍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幹部下連當兵和參加體力勞動的決議》,要求所有排以上幹部每年都必須下連當兵一兩個月。楊得志和軍區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將和時任幹部部部長陳美藻少將決定第一批下連當兵,他們3人也成為了全軍第一批下連當兵的將軍。
9月26日清晨,楊得志、李耀文和陳美藻換上了士兵軍服、截止了列兵軍銜,謝絕了軍、師領導的陪同,來到了駐徐州某部6連當兵。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們都用了化名,楊得志的化名是“楊紹起”。
6連是一個光榮的連隊,在抗美援朝的金城戰役中,連隊在消滅李承晚偽軍王牌部隊首都師的白虎團戰鬥中榮立集體特等功,被稱為“特功六連”。
下連以後,楊得志被分配到二排四班,班長叫尹必輝;李耀文和陳美藻同被分配在六班,班長叫向運華。楊得志來到班裡後,首先對班長尹必輝說:“我是個新兵,有許多東西不熟悉,你要好好幫助我。”
6連住的是老營房,全連100多人同住在一個大房子裡,睡雙層木板床,3位將軍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很快就和大家親近了起來。
第二天早上起床號一響,3位將軍就連忙起床,和全連一起出早操。連長關切地對他們說:“今天早操跑5000米,下連當兵的同志就不要參加了。”
當時楊得志47歲,李耀文40歲,陳美藻44歲,5000米長跑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但他們卻堅持要跑,於是他們挺胸闊步,雙手握拳,和全連一起跑到了終點。
中午吃飯時,楊得志發現他們飯桌上多了一盤辣椒炒肉絲,於是找到司務長,耐心說明領導下連當兵不能特殊的道理,然後把桌上的菜倒在大菜盆裡。這一舉動深深感動了連隊官兵。
6連的訓練抓得非常緊,楊得志下連以後,分到了一支自動步槍,當訓練槍支分解結合時,老戰士教楊得志分解了一次,他看了一遍就能分解結合了。尹必輝驚訝地說:“你學得真快呀!怎麼教一遍就學會了!”
楊得志笑著說:“你不知道,我是當過兵的!”
訓練休息時,楊得志也會給戰士們表演他的絕活“鐵牛耕地”,就是用雙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撐地做俯臥撐,他可以連續做幾十個。戰士們看了以後,更加覺得這個神秘的老兵不一般。
楊得志表演“鐵牛耕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3位將軍和連隊官兵的感情越來越好,有一次楊得志去理髮,連隊的理髮員對他開玩笑說:“你的鬍子真多,我還沒見過像你這樣的老兵!”
有一次,尹必輝從楊得志的身上發現了蹊蹺,他看到楊得志左手腕處有被子彈打傷的痕跡,更加懷疑他是一位大領導了,於是勸他說:“像你這麼大年紀,參軍又久,苦也吃了,罪也受了,經得多,見得廣,還需要再當兵鍛鍊嗎?我看,只要跟在後面站在一旁,指點指點就行了。”
楊得志卻說:“我脫離士兵生活的時間太久了,連裡的變化很大,不鍛鍊、不學習怎能行呢?”
在六班的李耀文則主動地給大家理起了頭髮,起初大家都不相信他會理髮,最後還是班長向運華主動站了出來,李耀文給他理完以後,向運華一照鏡子,不禁連聲稱讚:“理得好!理得好!”於是班裡的戰士都排起了長隊,等著李耀文給他們理髮。
陳美藻剛成了六班的讀報戰士,連隊每天有40分鐘的讀報學習時間,他就利用這個時間,為大家讀《前衛報》、《解放軍報》等報紙,讀完以後,他就給大家講長征的故事,他甚至還給大家講到了6連所在的部隊是怎麼消滅李承晚偽軍王牌部隊的,令戰士們都感到十分佩服。
因為這位“新兵”都有絕活,而且年紀大,戰士們很快就開始猜測起他們的身份來。尹必輝想到自己前幾天看《前衛報》時,裡面有一則新聞說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幹部部部長陳美藻表態要儘快下連當兵,難道來連隊當兵的正是這3位將軍?
尹必輝又想到自己曾在《解放軍畫報》上見過楊得志的照片,於是他跑到團裡的俱樂部,一本一本地找,終於找到了那期印有楊得志照片的畫報,他把照片和真人一對,才知道班裡的“楊紹起”就是楊得志!
尹必輝於是悄悄地對向運華說:“我看《解放軍畫報》了,楊紹起就是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
向運華也明白了,他說:“那在我們班的就是軍區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和軍區幹部部部長陳美藻!”
此時楊得志也覺得自己和大家已經熟了,即便讓戰士知道自己的身份,他們也不會再拘束,他便在一次全營的軍人大會上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他對大家說:“大家一定想知道,我們剛來時,為什麼沒有向同志們介紹我們的職務呢?不是為了保密,是怕同志們知道了拘束,怕同志們聽說司令員當兵,班長不敢管理上將。現在好了,我們都熟悉了,大家非常親密!”
全營的戰士都為3位將軍來連隊當兵而感動十分榮幸,有個戰士還專門寫了一首詩:
社會主義出新聞,有個上將當列兵。
來到連裡許多天,同志不知是何人。
端詳相貌看又看,幾個都是老革命。
每天一塊過生活,遵守制度可認真。
這時心中亂估計,莫非就是某主任。
通知今天開大會,說要講件大事情。
原來是個歡迎會,歡迎部隊楊司令。
大家歡呼又激動,個個心裡喜盈盈。
上將當兵不簡單,好比蘇聯放衛星。
10月2日,連隊舉行國慶晚會,3位將軍都給大家表演了節目。楊得志首先登場,他唱了一段家鄉的湖南花鼓戲,接著講了紅軍長征途中,他擔任團長時,指揮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動人故事,博得陣陣掌聲。陳美藻唱了紅軍時期的歌曲,李耀文表演了二胡獨奏。他們的表演給全連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知不覺中,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四班召開班務會,對楊得志一個月的表現進行鑑定,戰士們都認為楊得志是自己學習的榜樣,一致推選他為“五好標兵”。
3位將軍離開連隊的那天,全連官兵眼含淚花,拉著他們的手,依依不捨,送了很遠很遠。楊得志很動情地說:“同志們停下吧!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友情卻很深,人走心在!”
楊得志回到家以後,發現自己的挎包裡用紙包著一個蘋果、三塊糖,還有一封慰問信,他拆開一看,原來是他下連時班裡的戰士牛宗全悄悄送給他的,這令他感動不已。
1958年12月,全軍政工會議在廣州召開,毛澤東在接見出席會議的同志時,專門對濟南軍區將軍下連當兵予以了肯定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