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走向世界霸主的過程很好地詮釋了一個真理:即使一個國家在上升期,也難免會犯極為嚴重的錯誤,重要的是該國能不能吸取教訓,調整國策。所以,兩大強國之間對抗不僅考驗的是他們的綜合國力,同時也考驗誰犯的錯誤更少。
越南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越南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決定代替法蘭西親自上場,在這裡阻擊蘇聯的勢力向東南亞地區擴張。
此時,美國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第2次世界大戰讓美國不僅取得了極高的威望,同時也透過戰爭取代大英帝國控制了海洋,美蘇之間的對抗實際上和100年前英俄之間的百年大博弈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是一個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之間的對地緣邊界的爭奪。
百年大博弈時代英國人贏了,使俄羅斯的力量止步於北緯30度線以北,從而讓大英帝國保持了在整個19世紀無敵的局面。大英帝國衰落下去之後,作為大英帝國的繼任者,美利堅合眾國面對的又是在俄羅斯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蘇聯。
同樣,蘇聯的崛起依靠的是第2次世界大戰,透過戰爭蘇聯對於亞洲大陸和歐洲東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其陸軍更是讓歐洲各國瑟瑟發抖。而與此同時,他們共同的敵人德、日、意法西斯被打敗後,以蘇聯為代表的東方陣營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陣營的矛盾則上升到首位。雖然在朝鮮戰爭中美國人的權威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以至於在越南戰爭中西方陣營只有澳大利亞、紐西蘭、這兩個美國人的表親直接參與,連英國、加拿大都對美國的邀請表現出了少有的冷漠,更不要說北大西洋聯盟中的其他國家了。
但是,在越南戰爭初期,美國人對打贏這場戰爭仍然擁有非常大的信心,即使地面部隊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只要依靠美國人強大的綜合國力武裝起數十萬南越軍隊,再依靠美國強大的海軍、空軍對北越部隊進行前所未有的轟炸,北越人民的血肉之軀恐怕抵擋不住美國人投射來的千百萬噸炸彈。
如果越南戰爭依靠美國人強大的綜合國力打贏,或者最起碼保住南越政府,取得一個非常體面的結束,對於美國人在世界上的威信會得到一個很大的恢復。而且,美國雖然朝鮮戰爭中失利,可是不要忘了他曾經依靠他強大的綜合國力在柏林空運中取得過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勝利。
柏林空運發生於1948年6月24號,背景是蘇聯對柏林的西方陣營佔領區進行了陸上封鎖。於是,美國聯合英國、法國等國家使用運輸機向西柏林250萬居民空運糧食及各種日用品。
據統計,整個柏林危機期間美國空軍共飛行了278228架次,向西柏林地區交付了1783573噸物資,加上英法等國家,總共向西柏林地區運送了2334374噸各類物資,其中2/3是煤炭,總成本超過5億美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1000億美元)。
為了維持當地人的正常生活,在空運的高峰期每30秒鐘就有一架飛機抵達西柏林。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人向世界展示了他強大的綜合國力和與蘇聯對抗的決心,不僅迫使蘇聯做出了讓步,而且讓數以百萬計的東德人被美國的強大征服,想方設法逃到西德境內。
所以,對美國人來說,即使為了避免戰爭規模擴大不派出軍隊越過北緯17度線,他們只需要使用飛機、軍艦,也有信心打敗北越。
事實上,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人投入的資源要遠遠超過柏林危機期間。
人力方面,美國前後投入了將近65萬兵力,傷亡則達到了36萬多人,其中陣亡者將近6萬。
物資上,美國人投入的彈藥達到了二戰期間的3倍,僅炸彈就投放了超過700萬噸,大約是美英對德戰略大轟炸總投彈量的2.6倍。
本來用來毀滅日本農田的落葉劑也被他們用來破壞越南境內的農田和熱帶雨林,前前後後噴灑了7600萬升之多,影響到了超過500萬人的健康。
而在戰爭期間,美國人僅uh-1直升機就動用了7000多架,幾乎佔到了這款戰機總製造數量的一半。同時,有2500架在越南被擊落,佔到了在越南去戰爭期間投入總數的1/3強。
大規模的投入讓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直接支出的軍費就高達1272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美國1963年 GDP的20%。所以,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人不得不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收縮,對蘇聯實施防守策略。這期間也使蘇聯軍備獲得極大發展,在全球範圍內開始全面戰略擴張的時期。
如果美國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還則罷了,損失可以再接下來得到補償,可問題是美國人敗了,而且敗得非常徹底。不僅沒有幫助南越政府打敗北越,甚至連南越政府本身也因為美國人的放棄被北越政府推翻,以至於美國人的影響力陷入低谷。
好在美國畢竟是綜合國力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他有極強的容錯率,如果能夠充分吸取越南戰爭的教訓,那麼對於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爭霸,甚至是打敗蘇聯都會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所以,無論是美國民間還是政府,對於越南戰爭的得失都進行過熱烈的考慮討論。不是討論這場戰爭應不應該打,而是討論怎麼樣在未來打贏類似的戰爭。
就像美國媒體在提到越南戰爭時期的態度那樣:他們不反對戰爭,只反對戰爭方式。
於是,美國透過海灣戰爭向世人展示了他們對越南戰爭教訓的總結。
海灣戰爭是美國自越南戰爭之後進行的第1場大規模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共集中50餘萬大軍,而整個聯盟總兵力則當達到了將近百萬。
戰爭開始之後,僅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取得了對伊拉克的勝利,從而重新樹立了美國人強大無比的形象,並且一直到今天都被人津津樂道。
透過海灣戰爭不難發現,美國人對海灣戰爭進行了如下幾個調整:
- 第1個調整,戰爭開始之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越南戰爭可以看出是美國人的單邊行動,所以當美國人親自上場之後,一直到1960年代初期才邀請英國人加入。
海灣戰爭美國人則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就開始協調盟友,同時和世界各大強國進行溝通,尤其對當時他最大的對手蘇聯的態度進行了摸底,並確認蘇聯不會在這場戰爭中支援伊拉克。
這除了讓美國人佔據了輿論的制高點之外,也讓美國人在這場戰爭中不會面對其他各大強國的反制,僅對付伊拉克對美國人來說不在話下。
可見。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得到的教訓是:一定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其他大國站到美國的對立面。
- 第2個調整,避免陷入戰爭泥潭。
海灣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人對伊拉克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轟炸,在基本上確認伊拉克一線部隊和境內的主要抵抗手段遭到沉重的打擊之後才派出地面部隊進行攻擊,而地面部隊總的參戰時間也不過只有100個小時。
從當時美國人的計劃來看,即使薩達姆繼續保持抵抗,美國地面部隊的主要任務也只是消滅科威特境內和伊拉克南部地區的伊拉克主力,是否繼續向伊拉克縱深挺進則等待下一步指示。
從薩達姆宣佈停戰美國則立即終止地面部隊行動可以看出,美軍無意進攻伊拉克縱深。而在越南戰爭期間,雖然美國地面部隊沒有越過北緯17度線,但南越地區的美軍卻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和越南遊擊隊進行短兵相接。這不僅大大增加了美軍戰鬥損失,更重要的是讓美軍陷入戰爭泥潭,為了維持對北越的優勢不得不加大在當地的投入,從而使越南戰場產生了虹吸效應,直接影響到了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和蘇聯之間的對抗。在多年投入之後,又不得不因為後繼無力而選擇撤軍。
看來,這個教訓美國人在海灣戰爭改了過來:只以短促快速的出擊來消滅伊拉克南部地區和科威特境內的敵軍有生力量,既震懾了薩達姆,也避免己方軍隊因為短兵相接徒增傷亡。
- 第3個調整,停戰之後繼續保持在當地的軍事存在,透過對伊拉克的封鎖消耗其綜合國力。
薩達姆雖然選擇停戰撤出了科威特,美國人可沒有放過他,美國人打海灣戰爭不光是把薩達姆派出的軍隊從科威特趕跑,美國人也想利用這場戰爭提升在中東地區的控制力,所以薩達姆這種梟雄級的人物是一定要被消滅掉的。
美國人在海灣戰爭結束之後沒有改變對薩達姆政策,而是對伊拉克採取了常年的封鎖,名為懲罰薩達姆政權對科威特的侵略,實際上就是要推翻薩達姆政權,在未來建立一個親美的伊拉克政權。
那麼,想盡辦法削弱伊拉克的綜合國力便提上日程。
美軍不僅派出飛機轟炸伊拉克境內的可疑目標,甚至以聯合國的名義控制伊拉克石油的出口,維持伊拉克境內老百姓的最低生活水準,哪怕伊拉克想要建一所麵粉廠都不被允許。
於是,在經歷了長年的封鎖之後,薩達姆政權名存實亡,伊拉克百姓也希望趕緊結束這個難熬的日子。2003年,美國人覺得機會到了,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千軍,幾乎兵不血刃佔領了整個伊拉克,並扶持了親美政權。
在推翻薩達姆政權控制伊拉克這件事上,美國人用了10餘年的時間,幾乎和他直接介入越南戰爭投入的時間相差無幾,但付出的損失卻少得多。
因為,透過越南戰爭,美國人認識到與其在對方擁有強大的武力的時候硬碰硬,不如透過非戰爭手段進行削弱,然後在對方奄奄一息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這就是對越南戰爭一個更深層次的反思。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人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由於越南得到了來自大國的有有力支援,他們一直保有戰爭能力,這種戰爭能力一日不消失,就會讓美國人在直接參戰的時候付出巨大的傷亡。
所以,假如再穿越回到越南戰爭早期,恐怕美國人不是直接派出軍隊,而是先透過非戰爭的手段對北越政權進行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