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國實力日漸強大,對其他六國的威脅日盛。在這樣的情況下,天下的遊說之士分成了兩個流派,一個是以張儀為代表的連橫派,主張六國跟秦國聯合,一個是以蘇秦為首的合縱派,主張六國聯手對付秦國。
公孫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主張合縱抗秦,但有趣的是,公孫衍曾經在秦國擔任過大良造的要職,後來卻一直從事著反秦的合縱工作。形成如此反轉的原因既是因為他想要報答母國魏國,也是因為他想要擊敗自己視為畢生對手的張儀。
(一)公孫衍其人,戰國實際上的合縱領袖
提到戰國時期遊說工作的著名對手,人們首先會想到張儀和蘇秦。但實際上,蘇秦比張儀小了26歲,張儀在秦國擔任丞相時,蘇秦還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所以,張儀實際上的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也是那個時代戰國實際上的合縱領袖。
然而,公孫衍在出入仕途時,曾經擔任過秦國的大良造,掌控了秦國的軍政大權,並率兵擊敗了魏國,俘虜了魏國大將龍賈。在這之後,秦惠文王也是大喜過望,對公孫衍更加器重。
(二)被魏國收買,開始從事反秦工作
那麼在秦國位極人臣的公孫衍,為何開始從事起了反秦的工作呢?主要原因是公孫衍的死對頭張儀登場了。魏國在割地求和之後,就用重金賄賂公孫衍,希望公孫衍勸說秦王不要攻打魏國。公孫衍出生在魏國,對母國有一定感情,再加上重金的誘惑,公孫衍欣然應允,幫助了魏國,讓秦國停止了伐魏的行動。
但後來這件事被魏國人張儀知道了,張儀將這件事告訴給了秦惠文王,於是秦惠文王開始寵信張儀,在秦國失勢的公孫衍也離開了秦國,來到了母國魏國,並一步步登上了魏相的寶座。
(三)合縱抗秦未果,公孫衍無力迴天
公孫衍出任魏相之後,熱衷於合縱之術,他透過頻繁地出使活動,糾集了趙、韓、魏、楚、燕五國聯合攻打秦國。但各合縱國之間貌合神離,最終只有趙、韓、魏三國出兵來到了函谷關,但對陣秦軍時一觸即潰,最終三國的大量有生力量被秦國殲滅,秦國的霸主地位也就更加穩固了。
後來,公孫衍在大臣的迫害下被迫離開魏國,前往韓國為相。正值秦國起大軍攻打韓國,各路合縱國之間自顧自己私利,名為救援韓國,實際卻都不出兵。最後逼得韓國割地求和,公孫衍也被迫逃離了韓國,深感無力迴天的他也在離開韓國不久之後鬱鬱而終,結束了自己致力於反抗秦國的一生。
綜上所述,公孫衍雖然在秦國擔任過大良造的高官,但出於對張儀的厭惡和對母國魏國的忠心,使他走上了合縱抗秦的道路。可惜六國之間恩怨頗多,不能夠全心全意地進行合作,導致公孫衍的合縱策略最終沒有成功,公孫衍也只能以失敗者的身份退出歷史舞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