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每三個肺癌患者中就有一個是EGFR突變陽性的患者,靶向治療的應用讓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多數患者難逃耐藥魔咒,面對挑戰,我們找到對策了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為廣大患者釋疑支招。
肺癌的治療方案根據基因分型而定。基因檢測的目的是找到相應的驅動基因,如EGFR、ALK、ROS1、CMET14等突變靶點,然後給予相應的靶向治療。對於找不到驅動基因的肺癌,稱為野生型,一般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其中PD-1/PD-L1高表達的患者,也可以採用單藥免疫治療。
EGFR是中國肺癌患者最常見的可治療靶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是針對EGFR突變的靶向藥物,目前已經有三代EGFR-TKI靶向藥物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EGFR-TKI靶向藥物的應用顯著延長了EGFR突變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無論哪種EGFR-TKI,用藥時間久了,最終都會產生耐藥,影響患者的生存。
靶向藥耐藥後,很多患者並不能預先感知到。為了及時發現耐藥,陸舜教授建議患者要做好定期隨訪,定期影像學複查,如果出現進展,應該及早在醫生指導下切換治療方案。
陸舜教授團隊設計了ORIENT-31研究,這是全球首個證實PD-1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及化療相比當前標準治療能夠顯著延長EGFR-TKI耐藥群體無進展生存期的前瞻性、雙盲、多中心III期研究,為使用EGFR-TKI治療失敗的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相比單獨化療,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化療方案取得了顯著的無進展生存期獲益,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54%。此外,無論性別、年齡、是否有腦轉移以及此前接受EGFR-TKI治療的線數差異,都提示該聯合方案優於含鉑兩藥方案,並且總體安全性是可接受的。
ORIENT-31研究的成功,實現了在肺癌靶向耐藥領域免疫治療“零的突破”,為患者帶來了更多治療選擇。同時以信迪利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抑制劑被納入醫保目錄,肺癌多項一線適應證均可以進行醫保報銷,擴充了醫保範圍內的抗腫瘤藥物選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藥物可及性,對臨床治療有積極意義。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