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賽揚300
眾所周知賽揚300A有多麼傳奇,卻不知道前身還有個坑爹的賽揚300,作為300A的前輩,它是沒有二級快取的,不論是速度還是延遲都無法與之相比,所以賽揚300的壽命很短,被後來上市帶128KB全速快取的300A所取代。
二:賽揚C420
賽揚系列雖然性能幹不過同期的AMD速龍,但是也算中規中矩。這使得賽揚依舊成為一個性價比高的CPU。但是在酷睿2時代,intel推出了一個迷之CPU——賽揚C420。在那個雙核已經是大勢所趨的年代,推出這麼一款CPU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僅僅只有單核的它在面對殺瘋了的AMD以及自家的奔騰D的時候顯得那麼悽慘弱小。頻率與核心雙萎靡的C420並沒有佔據市場的一席之地,反而成為了大眾口中坑爹排行榜的座上賓。
三:奔騰D
當年AMD憑藉K8架構將Intel壓制了幾年,而且還是雙核時代的領導者。相比之下,intel的奔騰D就就比較悲劇,只是簡單的把兩顆奔騰4封裝在了一個CPU上,透過FSB來交換資料。這就讓奔騰D成為了一個繡花枕頭。而且由於奔騰4本身擁有很高的功耗,大火爐也上線了。
四:Phenom X4 9650
酷睿2的強大使得在K8時代一往無前的AMD慌亂不已,在一年後推出了自家K8架構的繼承者——K10架構。Phenom X4 9650就是其中一款處理器。但是作為K8的接班人,K10的表現不算理想。
首次引入L3快取,但是L3的大小隻有2MB。而且製造工藝落後使得Phenom X4 9650的功耗遠遠高於intel膠水四核,更別說還有初代K10的TLB bug。
五:Athlon X2 7750
Athlon X2 7750採用K10架構,基礎頻率為2.7GHz,雙核設計,黑盒包裝,也就是AMD的不鎖倍頻處理器。雖然只是雙核,但是因為是從四核殘次品閹割而來的,所以X2 7750的功耗高達95W。
效能上X2 7750與K8處理器並沒有拉開多少差距,雖然是不鎖倍頻,但是本身極高的功耗使得它的超頻能力非常平庸,在面對intel的酷睿2處理器如同開掛一般的超頻能力,Athlon X2 7750更是手無縛雞之力。而且由於功耗太高,X2 7750在使用時像太上老君的煉丹爐。
六:AMD FX9590
如果說酷睿2讓AM方寸大亂的話,那SNB就是壓垮那時候AMD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說英特爾上一代Westmere處理器的GPU晶片是從主機板北橋晶片裡“搬家”到了CPU晶片裡,那麼SNB處理器的GPU就是“出生”在CPU晶片裡了,我們稱之為無縫融合。
打個比方,Westmere的整合顯示卡並不像獨立顯示卡那樣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位(視訊記憶體),工作的時候還要大老遠的跑到人家記憶體的工位上去拿資料,然後再折回來處理工作。而作為SNB處理器“親生”的GPU的待遇肯定更好,它可以直接使用共享的三級快取記憶體,能與各個核心直接在快取記憶體交換資料而不僅限於之前的系統記憶體。也就是說SNB處理器的GPU和CPU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工位,這對提升效能和降低功耗都大有裨益。
SNB的極佳能力讓AMD徹底無力招架,也讓AMD在慌亂之下選錯了路。推土機架構是AMD最著名的坑爹架構,首次採用共享模組的設計,每個模組包含兩個核心。所以4個模組的FX9590共有8個核心,而且預設主頻也有著驚人的4.7GHz,加速之後更是可以達到5.0GHz。這使得FX9590的預設TDP就來到了恐怖的219W,。但是即便這樣,FX9590依舊幹不過intel的四核SNB處理器,功耗更是一騎絕塵,這使得FX9590成為了AMD歷史上的坑爹的產品。
OK,以上就是在CPU漫漫發展歷史上比較被吐槽的幾位,但它們可不是全部哦,有更多瞭解的朋友也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大家一起討論出更多好玩的東西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