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奉獻》
這是由當年的紅歌手韋唯演唱的一首深情款款的歌曲。
嚴格來說這首歌並不算多麼出彩,旋律一般,歌詞也比較格式化。所以當時對於這個節目,春晚導演組其實沒有報多高的期望。
但幸運的是,作為演唱這首歌的鋪墊,主持人鞠萍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棋聖聶衛平姐姐聶姍姍家的小保姆。這位保姆曾經在聶姍姍家工作過一段時間,回家以後確診了癌症。善良的聶姍姍立刻把這個看起來與自己不相干的人接回了北京,並拿錢給她治療。
春晚現場,小保姆哽咽著說:“當時我特別絕望,是二姐(聶姍姍)全家幫助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並連連鞠躬說謝謝。
令人感動的故事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共鳴。之後韋唯唱起這首歌以後,不算很好的歌也深深打動了人們,於是這首歌成了傳唱多年的名曲。以至於有韋唯一首歌唱了十年這樣的說法。
《懶漢相親》
同樣是1989年,名不見經傳的宋丹丹,以及話劇演員雷恪生,被當時的廣播說唱團編導趙連甲召集在一起,策劃一起貢獻個喜劇節目。
此時離春晚播出只有一週時間,而當年的春晚導演王楓和張曉海斃掉的小品實在太多,不夠用了。所以找他們來演根本就是湊數的。
三位主創僅僅用五天時間攢出來的這個小品,其實劇本很不過硬。笑點包袱很少,情節十分簡單。
宋丹丹作為女主角,從來沒有涉足過喜劇。雷恪生雖然演過喜劇角色,但是對於小品也不算內行。作為配角的趙連甲反倒要被當成小品的靈魂。
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宋丹丹第一次出演小品就堪稱驚豔。明明一個粉雕玉琢的女孩兒,卻能操一口標準的山東話,還演活了一個農村老姑娘。整個身上都是喜感的她,從一開口的“潘富同志住這兒不?”就把全體觀眾征服。後來的“村長啊,這個人脾氣可是不好啊。”到“俺二十九了,俺也喜歡孩子”,把極其普通的臺詞演繹成了充滿爆炸喜感的經典名段。
《小揹簍》
1990年春晚,由著名歌唱演員宋祖英演唱的這首歌,其實剛開始並不被人看好。
眾所周知,春晚最受關注的節目從來都是相聲小品和流行歌曲。尤其是小品王趙本山,曾經在十來年時間裡成為了春晚的臺柱子。以至於當時有人把春晚稱作“趙本山小品表演會及其他節目”。
而民歌和戲曲想來不太受關注,為了緩解這種尷尬,甚至後來央視還把歌舞類節目專門挑出來搞一個歌舞晚會。
宋祖英的這首《小揹簍》,其實剛開始沒什麼人看好。春晚節目組也是最後一刻才同意錄製的。理由只是之前宋祖英在日本演唱這首歌時,非常受歡迎。大家覺得一首民族歌曲能夠被外國人接受,應該有過人之處。所以才讓這首歌過的關。
實在沒想到,這首歌一被宋祖英用甜美的嗓音在春晚舞臺上演繹出來,立刻讓很多觀眾不但耳朵驚豔,眼睛也亮了。雖然民歌難唱,跟著學的其實不多。但是聽的人卻真是不少。那些年還是賣磁帶的時候,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就是衝著這首歌去買的磁帶。
《常回家看看》
這是1999年春晚時,由陳紅等幾個歌手演唱的一首口水民歌。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詞,都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演唱者陳紅、蔡國慶、張邁、江濤也談不上有多紅。演出的整個佈景是一副中國紅的模樣,陳紅穿一身紅,蔡國慶一身白,那兩位則是一身平常打扮。嚴格來說四人的衣服還很是不協調。
但是所有這些平庸都不耽誤這首歌爆紅。幾天後當歌曲磁帶開始售賣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這首歌在很多音像店的音響裡,居然是反覆幾十遍的播放。不知道是不是當時因為國企和鄉鎮企業紛紛下馬,大規模讓位給民企,祖祖輩輩生活不離門的下崗職工和農民不得不走向大城市,成為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的打工仔。
突然離開家鄉的人們,內心依然無法割捨對家鄉無盡的眷戀。夜深人靜之時,躺在工棚裡簡陋的床上,唱著這首很容易學會的歌,成了這些打工仔排遣對家鄉思念之情的最好方法。所以才讓這首歌成為了爆紅的名曲。而且這首歌,疑似很可能是中國現代口水歌的鼻祖。
《金玉滿堂》
這是2009年紅極一時的魔術節目,由臺灣帥哥魔術師劉謙演繹。
此前魔術在春晚其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大概現在也是。
要不是春晚堅持包羅永珍的原則,國內有的主要藝術門類都要填進去,之前的很多魔術節目根本就沒有上臺的機會。
不信的話可以回憶一下,我們這些看過早些年春晚的人,應該會很容易記起小品、相聲和歌唱演員,要想記起魔術演員就極其困難。
但是一切從劉謙開始改變。就是這一晚,劉謙用幾個玻璃杯演了幾個實在不算多麼精彩的魔術,居然紅透了半邊天,收穫了無數個粉絲。從一個多少有點小名氣的魔術師,成了十幾億人都知道的大腕。
當時劉謙之所以被選中,也不是因為他魔術多麼的出彩。雖然他當時在國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也未必非要選他上臺。只是春晚節目組考慮到必須有一個臺灣演員上臺表演,而且又想出一個勉強能拿出手的魔術節目。
當時國內的魔術表演團體正處在比較低潮的狀態。魔術師們還在古彩戲法的套子裡出不來,對於國外的先進魔術表演一直未能消化接受,實在是挑不出合適的人來。而港臺的魔術師出名的也不多,劉謙就算是比較出挑的了。並且他長的又比較帥氣,表演風格新潮又活潑,與國內觀眾常見的老頭老太太魔術師相比,的確是讓人耳目一新。所以也就選了他。但實際上對他的幾個小戲法沒報什麼期望,根本沒想到他一夜之間火了。
《吉祥三寶》
2006年春晚上,蒙古人布仁巴雅爾帶著妻子和小侄女登上春晚舞臺,在極其簡單的伴奏下,一起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唱了這首蒙古口水兒歌。
講真話,蒙古漢子也不帥,蒙古女子也不漂亮,小侄女也談不上多可愛。唱的不算差也談不上多好,因為也沒啥讓人覺得有難度的高音和顫音。
春晚節目組也是本著相容幷蓄的原則,要給少數民族藝術一個表現的舞臺。看了他們的表演,只是覺得清新自然很有味道,挑大樑不行,做一個小插曲還是足夠。雖然之前也做了一些宣傳,但是真也沒指望他有多麼出彩。
也是萬萬沒有想到,這首歌在春晚上一唱出來,就以它動人的旋律,清新的風格,一下子被觀眾廣泛接受。
更加神奇的是,他對於少年兒童的吸引力可能超過了此前的所有兒歌。當時很多家長都說,自己家的小孩子一聽這首歌都會安靜下來非常專注的聽,甚至會聽的“咯咯”笑起來。
這首歌爆火的程度難以置信,不但紅遍中國大陸,也幾乎是立刻衝進了港臺和韓國,日本、越南、蒙古、中亞國家等地,成了一首國際性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