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末,我們一行來到白溝參觀學習。我在這裡所說的白溝,是指現在的白溝新城,而不是歷史上的那條著名的白溝河。
白溝歷史悠久,據說漢朝的時候就叫白溝鎮,也有人稱它為白溝河。三國時期白溝市場已經開始形成。宋朝時期著名的“澶淵之盟”,不僅使白溝成為宋、遼之間的分界線,白溝市場也隨之發展起來。
元朝時期,白溝成為水陸交通要道,呈現出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明朝時期,白溝成為京城通往南方各省的交通樞紐。清朝末年,白溝市場的繁榮達到了鼎盛時期,有“燕南大都會”之美稱。
古代的白溝河,西起今天的保定市北面,東至今天的天津市塘沽南面,河泊相連,曲曲彎彎長達900裡。
當年的白溝沿岸究竟有多麼的繁華?沿河兩岸究竟發生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爆發了多少場著名的戰役?什麼是燕雲十六州?只有燕趙兒女們才能說得清楚。我們只是來去匆匆的過路客,不敢妄言。
今天,白溝新城已經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商鎮,也是全國著名的箱包之都。並創造出了“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產業”、“小資本、大聚集”、“小城鎮、大作為”的經濟發展格局。
我們走進白溝新城,城區內靜悄悄的,幾乎是萬人空巷,沒有商賈雲集的熱鬧景象。後來才知道,他們的業務已經進入電子商務時代,都改成了線上貿易,少數人坐在辦公室裡,用電子計算機或者手機操作,就把一單又一單的大生意做了,真是令人羨慕、令人驚歎不已!
可惜我對白溝的歷史瞭解得太少了,我願與燕趙網友們交朋友,互相關注,互相溝通。透過你們的神來之筆,瞭解更多關於白溝河燦爛的歷史文化!
現在抄一首北宋王安石所寫的巜白溝行》,與大家一起欣賞。
《白溝行》
北宋 王安石
白溝河邊蕃塞地,
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使常來射狐兔,
漢兵不道傳烽燧。
萬里鉏耰接塞垣,
幽燕桑葉暗川原。
棘門灞上徒兒戲,
李牧廉頗莫更論。
宋朝嘉四年(公元1059年,一說是公元1060年),王安石奉宋朝皇帝之命出使遼國,來回都是途經白溝。他看到,遼國軍人常常毫無顧忌的到宋朝境內打獵,而宋朝軍隊看見了,也不燃放烽火報警,守備十分鬆懈。幽燕一帶的萬里沃土,自古以來就是宋朝的領土,如今卻成了遼國的糧倉。宋朝派出的邊防將官,就像當年漢文帝在棘門灞上看到的邊將一樣,鬆鬆垮垮,如同兒戲,更不能與李牧、廉頗那樣的名將相題並論。